与在大城市创业的大学生相比,回到家乡,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创业要容易得多


逃离北上广 回家创业去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7期  [字号:  ]  

作者:冯晓霞

 

  与在大城市创业的大学生相比,回到家乡,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创业要容易得多。从冯冉经营的网吧到王甜加盟的布兰奇洗衣店、王建夭折的服装店、张显的室内装潢设计工作室,这些想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创业经历书写了一幅精彩的青春画卷。

  父母当后盾

  2012年的夏季,对于从小养尊处优的冯冉来说格外难熬,刚从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专业毕业的他不愿意回到自己出生的三线城市,想在北京发展的他希望能到一个跆拳道馆或学校当教练。冯冉每天顶着近40度的高温,穿梭在各个招聘会现场,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获得一个到业余体校当教练的机会。不过,去了之后冯冉才被告知,他不是当教练,而是负责招生,基本工资1200元,提成根据招生的人数来定。3个月后,冯冉因没有业绩而主动离职。“那时很惨,工资连生活费都不够,只能借住在同学家。”冯冉回忆起那段日子时说到。

  后来,冯冉又到一家投资理财公司工作,因为不懂投资理财专业知识,还是从事业务工作——拉客户。看着同事每个月都能拿到几万元的工资,一开始他也信心满满地打电话,到商场、超市推广自己的理财产品。但在一次次被拒后,他彻底绝望了。

  2013年8月,冯冉借住的同学决定离开北京回家乡。同学的离去、工作的不如意,再加上父母的催促,他最终决定放弃北京,回到自己的家乡谋求发展。

  冯冉的父亲在老家经营一家小型纺织厂,经济条件不错,父母坚持让他回家一是因为北京生存压力过大,二是希望他能子承父业。父母并不认同冯冉当跆拳道老师的梦想,希望他能做生意。冯妈妈说:“前两年冯冉的姐姐研究生毕业,我们希望她考公务员,又安稳又体面,但现在公务员很难考,给别人打工不仅辛苦而且挣钱少,还不如自己做点小买卖。”

  在父母的帮助下,冯冉接手了一个转让的网吧,自己当上了小老板,并对网吧进行了彻底改造。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网吧的人口密度大,消防等安全问题必须一次性解决。接下来,冯冉将网吧里的隔断全部打开,间距改造为以前的1.5倍,座位全换成沙发椅,电脑也全部换成21寸的大屏幕。经过改造的网吧焕然一新,安全性和舒适度大大提高。

  经过半年的筹备,冯冉的网吧在2013年年底正式开业,运营7个多月,网吧经营逐渐步入了正轨。“前期的本钱都是我爸妈投的,目前还没收回成本,所以现在我只负责经营,财政权还属于我妈,她说等本钱回来后,就把财政大权交给我。”冯冉笑着说。

  除了经营网吧,冯冉最近还在考察附近的跆拳道市场。

  “不想浪费学了十几年的专业,最近刚好赶上暑假,几个亲戚和朋友的小孩都想学习跆拳道,而我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对跆拳道市场进行深入考察,掌握开道馆的相关流程,我觉得这个市场空间还挺大的。”冯冉想开设跆拳道学习班的想法没有得到父母认可和支持,因为冯妈妈觉得附近已经有两个跆拳道馆,竞争太过激烈;另一方面,网吧生意刚刚起步,她怕冯冉没有太多精力经营和管理跆拳道馆。

  虽然开跆拳道馆还只是个梦想,但对于冯冉来说,这才是他未来事业的主要方向。“明年暑假我的跆拳道馆应该可以正式开业了,欢迎大家踊跃报名!”谈及还只是在关注阶段的跆拳道馆,冯冉信心满满。

  和冯冉一样,王甜目前所经营的布兰奇洗衣店也是靠父母的支持。

  王甜的父母都是国家公务员,原本希望女儿大学毕业后回家找份体面的工作,但事与愿违,好工作太难找,王甜和父母都很发愁。刚好,王甜母亲单位楼下的一家门面正急着转让,经过各方打听和市场考察,父母建议王甜加盟布兰奇洗衣店。王甜母亲认为,这个行业对技术和专业知识没什么要求,并且总公司把所有的设备都配置好,所以王甜不用太操心。

  王甜的洗衣店是在10月份开业的,刚好赶上旺季,生意还不错。但随着夏季到了,洗衣店行业迎来了淡季,王甜也变得非常悠闲,每天在店里上网、打游戏。从小就是父母帮忙安排好一切的王甜就算现在当老板,店里的业务也主要是父母帮忙打理,对于未来,王甜表示,她也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生意,但既然父母帮忙开了这个店,就先干着。

  很多大学毕业生回家创业都像冯冉和王甜一样,依靠父母的人脉资源和资金做后盾,这让他们的创业之路几乎没有艰辛和挫折,但他们的苦恼在于,经营中常常受父母的掣肘,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经营。

  朋友鼎力相助

  与冯冉和王甜回家靠父母不一样,姚刚如今能成为一家餐馆的老板是依靠朋友的提携。

  2011年,姚刚从河南科技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到杭州的一家小公司做起了行政法务。杭州并不像姚刚最初设想的美好,这里房租高,工资低,事业发展前途不大。在杭州生活不如意的姚刚正纠结着要不要回老家郑州时,一个高中同学打电话来邀请他回家一起创业。

  朋友要比姚刚早一年毕业,毕业后回家承包了一家4S店食堂,成立了后厨团队,对餐饮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姚刚回来后负责行政管理。

  朋友邀请姚刚回来一块创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承包食堂,而是发现餐饮业利润丰厚,如果做好了是可以发财致富的,他们的下一步目标是开一家自己的餐厅。

  姚刚大学期间读法律专业,对餐饮一窍不通,四年的大学生活让他对郑州的环境也有些陌生。这些都是朋友的强项,他毕业于郑州大学,而且熟悉餐饮业,有固定合作的原材料采购商户,也有合作良好的后厨团队。

  开餐厅最重要的是选址,经过对郑州市场的考察,姚刚和朋友决定将新餐厅开在郑州的大学城附近。

  2012年10月份,姚刚和朋友位于大学城附近的2层300多平方米的餐馆正式营业。餐厅营业刚好赶上新学期,生意很火爆。餐馆最忙碌的时段是午餐和晚餐时间,为了节约开支,他们聘请了几个学生兼职。在学校附近开餐厅有很大的优点,人流量大,但同样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假期。

  暑假和寒假是餐厅的淡季,如何在淡季赚出自己的日常开销?一次偶然的机会,姚刚找到了解决方案。

  去年寒假,姚刚正在为没有顾客发愁时,一位顾客走了进来,问姚刚可不可以送外卖。姚刚表示可以。“那中午给我们送100份吧。”这位顾客说。原来这位顾客是一个培训学校的职员,趁着学校放假,他们租了学校的教室开展培训,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找到了这里。经过沟通,姚刚与他们合作了20多天,这种方式让姚刚顺利度过了淡季。

  暑期马上又到了,姚刚决定今年主动出击,和多家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争取每天可以卖出1000份以上的盒饭。姚刚表示,“现在餐厅已经步入正规,盈利也不错,下一步我们希望多开几家分店,把我们的生意做的更大一些。”

  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姚刚说,我做梦都没想过自己可以做生意,而且目前做得还不错,这都是托朋友的福,要不是他的指引,我可能现在还在杭州浑浑噩噩地漂泊着。

  竞争压力小

  张显是被深圳的高房价“赶”回家的。

  2010年,大学毕业后,张显和女友一起南下到深圳。二流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他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只找到了一份基本工资2000多元的工作,日子非常艰苦。2012年春节,张显到女友家见未来的岳父岳母,两位老人对帅气、踏实的张显很满意,但提出结婚的前提是必须有房子。

  以张显当时的收入,别说在深圳,就是在房价5000元/平方米的老家湖北襄阳市也不可能买得起房子。见完未来的岳父母后,张显萌生了回家乡开一家设计公司的念头。

  “回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在深圳开公司对资金的要求很高,对于要资金没资金,要人脉没人脉的张显来说,显然是天方夜谭;其次,在深圳,大大小小的设计公司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行业根基深、名气大的公司,很少有人会找刚毕业的学生开的公司做设计。但在襄阳市,设计行业刚刚起步,设计公司很少,像张显这种科班出身又在深圳工作两年的人,极具竞争力。

  在张显的坚持下,刚刚订婚的女友跟他回了襄阳。

  回到襄阳后,张显并没有立刻着手创业,毕竟离开家6年了,对家乡的市场环境并不了解,他决定先到朋友的室内装潢设计工作室打工,做一些前期准备。

  虽然是给朋友打工,但张显非常卖命。从最初的设计稿到与业主签订合同,再到各种材料的选定,以及木工、水电工、砖瓦工等的选择,每个过程张显都比老板还上心。半年不到,张显就了解了整个公司的运营程序,在跑建材市场的过程中,他基本了解到如何根据价格来选择材料,而施工方面他也和几个包工头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关系。

  由于开室内装潢设计工作室的前期投入很小,基本没什么资金压力,而一旦设计稿得到业主认可后就可以拿到定金,这些定金可以用来进材料,请人施工。在经过各方的考量和分析后,张显认为自己成立设计工作室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单干了。

  工作室成立后,张显开始到处寻找业务,他将目标锁定在自己的老同学、老朋友身上。这些同学都和张显年龄相仿,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装修婚房的需求很大。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张显毛遂自荐,并表示自己刚创业,比外边的装修公司便宜很多,而且质量绝对有保证。同学们知道,张显从小就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大家都信得过他的人品,纷纷表示愿意照顾老同学的生意。

  很快,张显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家里刚买了房子,需要装修。第一笔单子,张显非常谨慎认真,105平方米的房子,张显足足设计了6套方案。具体操作中,不管是选建材还是施工,每一个环节张显都认真把关。在次卧的施工过程中,泥瓦工没按照设计稿施工,将原本应该凹进去的电视墙砌平了。业主看到后并不以为意,但张显却坚持要求施工人员把墙壁打掉重新砌。张显认为,这是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做得好就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客户。

  一个月后,房子装修完毕,不仅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了近两万元,而且同学对装修的质量和效果都非常满意。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加上同学的口碑传播,很快第二笔、第三笔、第四笔单子接踵而来。

  不到两年的时间,张显靠自己的双手,不仅让家人住上了新房,还买了车。

  难逃家族利益纷争

  和张显白手起家不同,大专毕业的杜亮能够独立经营一个五金店铺主要依靠父母手把手的指导。

  杜亮父母经营五金店已经20多年了,生意在建材市场是数一数二的好,自从杜亮到店里帮忙后,重活累活他一个人全包了,父母轻松了很多。原本以为杜亮坚持不了多久,没想到儿子对做生意有如此大的兴趣,对此杜爸爸非常高兴。

  回家帮助父母打理生意的杜亮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王娟,半年后两人结婚了。结婚前王娟自己经营着一家鞋店,对经商也算有经验,婚后王娟提出要杜亮自己单干。

  杜亮并不是家里的独子,有一个弟弟正在外地当兵,两年后就会回来。如果弟弟回来后也参与父母的生意,势必会有更多的利益冲突,与其到时候争得头破血流,不如早早自立门户。

  让王娟想要和父母分开单干的主要原因是周围环境的影响。王娟有一个家里开酒店的朋友,兄妹两人在哥哥还没有结婚前和乐融融,酒店经营得很红火。随着哥哥结婚成家,家里开始战争不断,兄妹俩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发生冲突,父母也无力改变现状,酒店最后因为经营不善被迫关门,在杜亮的家乡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有了朋友的前车之鉴,王娟结婚后立刻跟父母商量,希望在父母的支持下自己单干,经过协商,父母也认同王娟的想法。

  经过对几个大市场的考察,杜亮将新店铺的地址选择在父母店铺所在的市场。由于两家店铺相隔只有一条街,在父母的帮衬下,杜亮的新店有声有色。

  家族企业中像杜亮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兄弟姐妹一旦结婚,利益的纷争就很容易引起家庭纠纷,许多家族生意也因此一落千丈。

  从这点上看,早早自立门户杜亮是幸运的。

  回家创业也需谨慎

  根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像以上几位这样幸运的创业者少之又少。一心想靠创业改变命运的王建不仅失去了工作,还赔掉了从父母那里借来的4万多元。

  大学毕业后,王建到了一家国企做行政工作,虽然工作稳定,压力也不大,但2000多元的工资和严格的工作时间限制,让刚工作半年的王建非常郁闷。

  2012春节,在王建的软磨硬泡下,父母拿出养老的10万元资助她开了家女士时装店。

  春节过后,王建正式从国企辞职,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让王建史料未及的是,难题接踵而来:选址、装修、挑选衣服的货源、款式等等都让毫无经验的王建苦不堪言。3个月的时间,王建足足瘦了近10斤。“那3个月,我每天睡觉不超过5个小时,广州就去了3次,以前没干过的活全干了。”

  2012年6月,服装店如期开业,王建开始憧憬每天大把数钞票的美景,但一个月后,寥寥无几的客流让王建意识到自己不管是在选址上,还是开业时间上都出现了失误。虽然店址在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人流量很大,但活跃在那个区域的群体并不是追求时尚的年轻女士。而这个位置的店面租金和各项费用都很高,为后来运营带来了不小压力。此外,夏季服装受单价限制,利润远不如秋冬季高。

  开支远远大于收入,并不丰厚的创业资金几乎弹尽粮绝。为了减少开支,王建将员工缩减到两人,大事小事亲力亲为。为了拉回头客,她为老客户发放可以打8折的会员卡,根据客人购买的服装赠送一些小配饰。为了让客户可以多购买几件衣服,她根据客人的风格和特色,不厌其烦为客户搭配适合的服装……经过努力,店铺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可员工又出现了问题。

  根据客户的需求,王建将营业时间从晚上9点半延长到10点,对此员工非常不满意,加上王建性格急,遇到客流量少、顾客不满意的时候,就变得很焦躁,不知不觉把负面情绪转移给员工。久而久之,员工的怨气越来越大,而旁边一个精品店的老板则“乘虚而入”,以每月比王建高200元的工资挖人。为了留住好不容易熟悉业务的员工,王建不得不每月给每人加300元的工资。

  2013年8月,王建从朋友那里得知,师范学院附近的一个服装店着急转让。王建觉得,师范学院女生多,购买力强,肯定能赚钱。第一家店经营情况还不稳定,王建又将精力投入到第二家店。她从舅舅和表哥家分别借了5万元钱进货,谁知,厂家刚发货,店主却要求王建增加转让费,这让王建傻了眼,开第二家店就这样夭折了。

  王建回到第一家店,心灰意冷的她发现原本就不太上心的员工因为老板不在更加懒散,衣服摆放不整齐,缺的货品也不能及时补上,加上对待客人不够热情,店里的营业额不断下降,无法再运营下去。

  眼看又到了交房租的日子,王建决定将店面盘出去,重新找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王建觉得自己老了10岁,没有了年轻人的斗志。店面盘出去后,王建核算了一下,自己没日没夜的干了两年还赔了4万元。

  和王建一样,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家乡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难度比大城市小,就盲目投入到创业大军中,他们对项目不做深入的前期调查,也没有从商经验,凭借满腔热情成为生意人,最后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灰头土脸地从商界离开。

  「记者手记」

  几年前,“放弃大城市,回家做生意”是很容易被家乡的左邻右里嗤笑的选择,传统观念中,大城市、公务员、大型企事业单位才是成功大学生的标签。

  但现在,大城市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投入回乡创业的大军中。和大城市相反,熟悉的环境、父母的人脉、较小的竞争压力和较低的试错成本给没钱、没经验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创业环境。不过,在这些年轻人的创业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容易冲动、容易盲目跟风等。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总结出回乡创业的几条经验:第一,不要把创业想的太容易,最好先在相关行业积累一定的经验;第二,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第二,选择适合的行业至关重要,如果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可能处处被动;第三,资金很重要,找一些对资金要求低的行业入手。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