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创新:“炒剩饭”险些吃官司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4期  [字号:  ]  

作者:石海娥

  陈建是不折不扣的理工男,交谈之间,理工男那种做事专注、执行力强、逻辑思维缜密、善于发现问题的特质在他身上显露无遗。“万事开头难,做企业没有一帆风顺的,我们也是。”说起成长的代价,陈建表示,首当其冲的是技术创新:“对于我们这种科技型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就是企业生命力。” 已经挺过创业期,进入稳步上升阶段的陈建总结到。

  四年前,陈建成立了现在的生物医药公司。“规模很小,在业内根本无人关注。”陈建说,“我们是从炒别人的‘剩饭’开始的。”创业时,一没资金二没实力三没专业技术人员的陈建并不避讳谈及“炒剩饭”这个话题。“通常的做法是,别人研制了一款新产品,上市后反应还不错,我们就买回来研究,然后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推向市场。”当然,‘炒剩饭’也是需要技巧的,最重要是别侵权,别惹祸上身,否则‘剩饭’没吃到还把公司搭进去了。“

  按照这种模式操作近一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建认识了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员李刚。“李刚很有想法和干劲,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在考虑跳槽,他觉得他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很多想法在大企业里显得微不足道,换言之,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需要突破“剩饭”瓶颈,一个需要走出“怀才不遇”的境况,陈建和李刚一拍即合。李刚的加入让陈建的公司有了一部分原创产品,公司逐渐进入发展阶段。

  “不过想要一下子完全脱离‘炒剩饭’的处境没有那么容易,毕竟李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过,因为有了少量原创产品,加上公司内部有一个能力很强的市场推广专员,陈建的公司逐渐在行业里得到关注。“在我们的行业关注度攀升的过程中,一款‘剩饭产品’险些让我吃了官司。”

  “那是另一家企业研制的产品,市场反应不错,我们就‘炒了剩饭’,虽然对产品做了技术处理,但还能看出原产品的痕迹。这家企业的副总直接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表示要起诉我们。”对于公司刚有些起色的陈建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我慌了,赶紧找人疏通关系,把对方约了出来。”

  最终结果差强人意,对方看在中间人的面子上没有继续追究,而陈建经营这款产品所得的利润基本都给了对方。这次事件之后,陈建意识到,必须尽快脱离“炒剩饭”的处境。“常言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如果再有一次这种事,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这么幸运,到时候,付出的恐怕不仅仅是钱了。”说起创业之初“炒剩饭”的经历,陈建依然唏嘘不已。

  有了明确的目标,陈建开始带着公司人员朝着目标前进。

  “我下了血本挖人,当地几个比较知名的猎头公司我都联系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挑选,陈建聘请了两位技术人员。“这两位技术人员的情况和李刚差不多,也是干劲十足、想法颇多的年轻人。这种人比资格老但冲劲不足的大牌技术员更适合我们。”锁定人员后,陈建的公司开始转型。“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除了维护必要的市场和人情以外就是埋头搞研发。”陈建说。那段时间,他成了几位技术人员的帮手兼跑腿。“他们出点子,我具体落实资金、生产等配套工作。当时借了不少钱,好在我家里有点底子,父母对我也很支持,否则很难扛过那个艰难的时期。”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半年多的刻苦钻研换来的是原创产品在行业内的脱颖而出,而陈建的公司也脱胎换骨,彻底摆脱了“炒剩饭”的境况,在当地的生物医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不再胆战心惊、藏着掖着,可以大大方方地推广自己的产品了。”陈建笑着说,“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技术是一大关,过去了就是广阔天地,过不去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其实,不止科技型企业,其他任何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