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内4 次发文,可见中央对于养老问题的重视,民营养老院真的能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吗


两会期待之五 民营养老机构盼政策落实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3期  [字号:  ]  

作者:冯晓霞

  2013 年12 月底至今年1 月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以下简称民政部)连发《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民政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14 年2 月10 日和13 日,民政部又连续两次发文推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这两个文件一个涉及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另一个事关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

  三个月内4 次发文,可见中央对于养老问题的重视,民营养老院真的能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吗?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占据国内4万家养老机构中绝大多数的公立养老院将面临向民营转制的命运,而超过3000 亿元的养老机构资产将逐步推向市场。商机如此诱人,民营企业自然都想分得一杯羹,但涉足该领域并实现盈利真的那么容易吗?

  证件审批难

  胡力依靠房地产开发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4 年前,他又在湖北省襄阳市承包了20亩村民集体所有土地转而投身高端养老产业,但4 年过去了,他的养老院相关审批工作还没有完成。胡力说:“去年刚刚通过土地审批,现在规划局又提出要效果图……”从胡力话语中能感觉到,几次三番的折腾早已让这位民营企业家筋疲力尽了。

  回首这4 年,胡力感慨万千。虽然现在民营养老产业迎来了政策的春天,但还有一些坚冰始终不曾消融。第一就是办证难、手续多。

  必须办理的证件至少有规划、民政、消防等5个方面,其中最难办的有两个,一个是由民政部门办理的,养老院审批非常严格,另一个是由消防办理,审批下来至少要有一年时间,非常麻烦。这一繁琐过程严重制约了民营养老产业的顺利发展。

  第二就是涉及面广,牵涉的行政部门多,盖的章也多。严格意义上来讲,养老机构带有公益性质,但它与福利事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办理的证件也比一般的企业要多。比如,仅仅土地性质的更改就要通过县、市、省和中央四级审批。

  胡力说自己已经记不清这4 年来他为了办理手续到北京跑了多少次,“养老机构按照国际惯例属于微利行业,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虽然国家也声明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土地和房屋上给予一定优惠,运营资本上给予一些补贴,但在实际的申请过程中却非常困难。”

  优惠政策落实难

  除了审批手续极其复杂,企业审批通过后,在具体经营过程中也困难重重、苦不堪言。

  河南省洛阳市一家养老院的创办人杨阳觉得经营养老院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虽然民营养老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但许多民营企业家进入“围城”后却感觉像身陷泥潭,只能在亏损边缘挣扎。

  杨阳早年从事餐饮,在业内也属佼佼者。

  2010 年,因看好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杨阳在朋友的鼓动下创办了一家养老院。“开办养老院前,我也经过了深思熟虑、仔细调研。

  当前我国养老床位总量390 万张,如果要在2015 年实现每千名老年人30 张床位的目标,还需增加270 万张。按照全国东西部平均费用计算,每张床位需要8 到10 万元,270 万张床位就是2430 亿元。“账算得倒是不错,但让杨阳不明白的是,既然行业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都不错,为什么办养老院还是无法盈利?

  “不断上涨的人工、房租、煤水电气等成本让我每天一睁眼就要考虑今后的资金怎么运转,下个月的工资怎么发放。”作为商人,追求利润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杨阳的痛苦还在延续。

  杨阳创办的养老院是利用一个废弃学校改造而成,仅房租每年就需要20 万元,水、电和燃气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外每名护工月工资要2500 元左右,这些支出都是毫无商量余地的。

  杨阳的养老院现在约有80 个床位,每个床位的收费标准是1500 元,这是这家养老院唯一的一项收入,老人所需的基本生活用品都是由家人提供。据杨阳介绍,由于在三四线城市,大家对民办养老院的认知度还不高,所以入住率比较低。3 年过去了,杨阳已经投入了300 多万元,但至今还未实现盈利,由于损耗和日常开销,现在每个月还在继续投入。

  杨阳说,照这样发展下去,如果国家再不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他的养老院将很难维持下去。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民办养老机构在经办过程中可以享受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现实中,政策落实不力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2011 年,河南省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用水、用电、供暖、用气(燃料)等价格与居民用户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免收养老服务机构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杨阳说:“虽然目前我们的水电费是居民价,但天然气等还没享受优惠,去找燃气公司协调,对方的回答是没接到上级通知,不能给优惠。”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是很多养老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未来发展难度大

  根据民政部的调研,1999 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31 亿,占总人口的1/10,而2012 年年底这一数据已达1.94 亿,占总人口比重1/7, 预计2020 年将达1/6,2030 年则预计达1/4,而到2050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3并一直保持到本世纪末。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老龄化水平从10% 上升到了30% 用了100 年左右相比,我国仅用了41年,可谓全世界前所未有。

  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和巨大的资金压力,国务院2011 年印发了《中国老龄实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2013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财政性资金重点要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并发挥好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据了解,虽然有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优惠政策在具体落实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对于这一点,民政部门也很无奈,只能拿着文件尽量和相关部门沟通,无法强令执行。

  除了政策上无明确细则指导导致落实困难,部分民办养老机构为了维持运营,以降低质量来挤压成本,某些介入的资金来得快,去得也快,服务质量很差,即使有些民办养老机构具备成熟的运营经验,也多因资金不足、硬件落后等惨遭淘汰。民营养老机构急需获得配套医疗服务支持,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和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另外就是人才瓶颈,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在中国极度缺乏。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新建养老机构开始出现“高档化”趋势,不计土地、建设成本甚至零成本运营,这不仅扭曲了养老机构的价格体系,还造成养老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排挤了民办养老机构。另外,影响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我国的养老观念,就目前来看,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坚持把居家养老作为养老的主要模式。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