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心理到体制内的各种文件和制度,破除“学历崇拜”都不是一件易事


“野鸡大学”为何大有市场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3期  [字号:  ]  

作者:王传涛

  鉴于近年来国外一些“野鸡大学”让许多留学人员上当受骗,蒙受损失,教育部最近公布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4 个中国公民主要留学国家的一万余所正规院校名单。教育部提醒,出国留学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学校,别被“野鸡大学”忽悠了。教育部发布一万余所正规海外院校名单,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举措。一方面,能把一万余所正规海外院校调查清楚,教育部是下了工夫的;另一方面,公众也可以根据“排除法”,找出那些正在骗人或已经骗人的“野鸡大学”。在留学人数与日俱增的当下,教育部发布这样的信息能够让公众明辨“李逵”与“李鬼”,以免上当受骗。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那些读“ 野鸡大学”的人,尤其是名人(比如唐骏上西太平洋大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知道所读大学的“野鸡”本色的,自己交了多少学费、写了什么样的论文、学到多少真本事也是心知肚明的。因为,在国内,无论是升职还是求职,都需要一定的学历和文凭来撑门面,管它是什么性质的大学呢,只要能拿到文凭就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历崇拜”。

  在中国,“学历崇拜”由来已久,且拥趸众多,这让中国成为“野鸡大学”的最主要招生来源。澳洲“野鸡大学”打假专家乔治·布朗曾经说过“中国是野鸡大学的富矿”。美国远程教育与培训认证委员会负责人迈克·兰伯特也曾说,“关于‘野鸡大学’骗人的故事通常是从中国学生那里听来的。”原因就是中国人除了经济方面“不差钱”,太需要文凭和学历来助力自己完成职场上的晋级了。

  “野鸡大学”得宠,说到底还是“洋学历”中的“凤凰心理”作怪。除了如同《围城》里方鸿渐一样,在国外游荡一圈,需要一纸“镀洋”的文凭来装点门面外,在现实中“洋学历”还往往成了一张功利的名片。因为学历尤其是洋学历,有时是能够成为政治资本的,已落马的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就曾经就读于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在取得这个“耀眼”的学习经历之后,许宗衡很快成为深圳市委常委,之后平步青云,荣升市长。诸如此类的案例在政商两界均不鲜见。拿“洋学历”当漂亮的包装或噱头,为牟取利益开道。他们自己是否心虚不得而知,而公众买账进而热捧才是问题的关键。

  “学历崇拜”现象是我国用人体制机制的大问题。没有学历,往往被人看不起,甚至被自己看不起。当下社会,敢于表露自己就是中专、高中或大专学历的达官贵人实为少数。然而,学历不过是一个学习的历程,文凭不过是一纸凭证,它既证明不了国人内心的强大,也证明不了自己的学识与能力。

  这让我想到了留学多年、学富五车却没有混到一纸文凭的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这位被称为“教授的教授”的大师长时间留学海外,精通20 余门语言,却没有混得一张学历证明,但还是被梁启超推荐到清华大学任教,成为“四大国学导师”之一。我很是怀疑,如果陈寅恪先生活在当下,回国之后还能不能到大学里教书?即便能够教书,不知道能不能混得一个所谓的职称?

  从官场到坊间,中国人都喜欢拿学历说事。以至于人人都是文凭的粉丝、学历的拥趸。但这样的评价机制却未必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峰认为:“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引进人才本无可厚非,只是目前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些问题。人才引进,第一不要搞面子工程;第二不要搞形式主义,要关注价值创造;第三要提供能为人才发挥能力的场所和环境。”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从大众心理到体制内的各种文件和制度,破除“学历崇拜”都不是一件易事。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