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 ,邵逸夫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


邵逸夫 百年传奇人生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4年第2期  [字号:  ]  

  2014 年1 月7 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 岁。

  邵逸夫留下了什么?在事业上,他留下了一座影视城,留下了许多教学楼和慈善故事。在生活中,他在90 岁高龄迎娶第二任妻子方逸华,曾与儿子断绝关系二十多年。这个众人眼里的“娱乐之王”、“大慈善家”注定成为一个跨世纪的传奇。

  兄长领路

  1907 年,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一个富商家庭。其父邵玉轩育有五男三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父亲邵玉轩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漂染等多种生意。1920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听说上海小舞台剧院的老板因为无力还债,要把小舞台抵押出卖,他便派当律师的长子买下小舞台,将其改名为笑舞台,开始经营影片进出口生意,开创了邵氏家族电影事业的先河。

  1923 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卖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长兄邵醉翁下决心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并成立了后来在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邵醉翁自己任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编剧,老三邵山客主管发行,当时还是中学生的邵逸夫也在片场中觅得“伙计”一职,从摄影、编剧到导演,很快邵逸夫便对电影制片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

  1924 年,邵氏兄弟出品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该剧一炮而红。旗开得胜的邵氏兄弟为之欢欣鼓舞,之后一口气拍出《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和《孟姜女》等黄梅调古装戏,深受观众喜欢,轰动整个上海滩。邵氏兄弟关于影视的传奇大幕就此拉开。

  正在天一影视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由于其他电影界大佬受到很大威胁,所以6 家电影公司联合起来对“天一影视公司”进行围剿。邵醉翁决定带着邵氏兄弟离开上海,赴南洋发展。

  下南洋

  1926 年,中学刚刚毕业的邵逸夫追随兄长赴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他从职位最低的电影放映员做起。由于当时邵氏刚起步,没有自己的电影发行网络,他只能将影片和器材背到有华人聚集的地方放映。

  兄弟俩用了4 年的时间,走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大小乡镇,终于在1930 年挂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并先后买下了美芝路的新娱乐剧院和曼舞罗戏院,专门上映天一影视公司的新电影。

  就在他们事业已初显成功时,却遭遇到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大萧条,不少电影院不得不停业,这也让邵氏兄弟的电影事业时刻都面临着前功尽弃的危险。20 岁出头的邵逸夫决定放手一搏,向美国学习拍摄有声电影。精准的眼光和领先的技术不仅使邵氏机构转危为安,也让邵逸夫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开山鼻祖。

  到1937 年,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139 家电影院和9 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

  然而,好景不长,1941 年底,日本侵略军相继攻陷南洋各地,邵氏影业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南洋的百余家影院几乎全部化为灰烬,邵氏兄弟苦心经营多年所创立的产业几乎全军覆没。战争结束,邵逸夫到澳大利亚和美国考察后,意识到邵氏的电影事业不应该只是恢复旧业,而是要重新创立一个全新的事业,他将香港作为第二次创业和实现对电影事业理想的目的地。

  打造影视王国

  1957 年,邵逸夫离开了打拼30 年的南洋,只身来到香港。这一年,他50 岁。半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出任总裁,他的时代到来了。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邵逸夫不惜花重金在清水湾建立了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邵氏影城,就在这座影城中,《江山美人》、《貂蝉》、《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一系列深受观众追捧的电影先后问世,邵氏也开始了对香港影视业长达十几年的统治。就在邵氏最风光的时候,老臣邹文怀“叛逃”,自己创立了嘉禾。

  嘉禾凭借李小龙、许冠文等武打明星的强势劲头,完胜邵氏。目光精准的邵逸夫眼见大势已去便逐步淡出电影界,开始进军电视业。

  1965 年,邵逸夫和香港地产巨头利孝和共同投得当地免费电视牌照,随后利孝和斥资千万打造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 于两年后成立,利孝和任董事局主席,邵逸夫入股加盟为董事。

  邵逸夫将邵氏电影的明星制应用到了TVB. 1971 年,他主持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巨星都出自这个训练班。邵逸夫钦点的歌坛“四大天王”品牌,光环至今不衰。

  而“香港小姐”选举也是由TVB 创立,每年都能赚足眼球。

  1980 年,利孝和心脏病突发逝世,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职,并增持无线股权,成为最大股东。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其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将“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艺界的精英都网罗到门下,“无线”制作的高水平、高质量电视剧纷纷上映,收视率急剧上升,压倒其在香港的竞争对手“亚视”,雄视港岛,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

  如今,TVB 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华语传媒,也是亚洲最大的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粤语内容资料库。TVB 到现在还是坚持“一条龙”经营模式,垄断电视剧的拍摄及宣传、播出、发行,每年都要生产500 多集的电视剧。时至今日,TVB 仍然是香港免费电视“一哥”。

  慈善为怀

  打开百万网友争相转发的“逸夫地图”,手指划过每一个省份,都能看到邵逸夫的慈善坐标——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逸夫体育中心……

  如果说邵逸夫的名字在香港的影响力来源于他缔造的影视王国,那么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

  从1985 年开始,邵逸夫便开始持续捐助内地的教育事业。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2 年,邵逸夫共为内地的教科文卫事业捐赠47.5 亿港币,覆盖31 个省、市、自治区,涉及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013 个项目,其中有4888 个“逸夫楼”,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等。

  1990 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 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邵逸夫也致力于抗灾救灾,他在1999 年捐出2500 万港元,救助台湾“9·21”大地震灾民;2005 年,捐出1000 万港元,援助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 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 亿港元;2009 年,台湾“8·8”台风水灾期间,捐款1 亿元新台币。

  2008 年,邵逸夫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褒扬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德行。

  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两岸四地及东南亚一带,邵逸夫还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在旧金山还开办了以他的结发妻子黄美珍命名的老人中心。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当地的慈善贡献,从1991 年开始将每年的9 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邵逸夫在2002 年创立了邵逸夫奖,选出全世界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 万美元奖金以资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盖的。

  邵逸夫虽已去,但无数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巍然耸立的逸夫楼,让他的生命化为了永恒。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