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刘勇研究员认为,市场的事应该让市场说了算


市场的事应由市场决定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12期  [字号:  ]  

作者:代秀强

动物园批发市场是北京最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之一

  曾经,批发市场是几乎所有大中城市趋之若鹜的招商对象,乃至经常被写入一些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彼时,拥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批发市场是地方党政领导津津乐道的政绩。时移世易,今天的批发市场却成了许多大城市的烫手山芋,在官员眼中犹若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各地政府纷纷急不可耐地主导批发市场外迁,所谓“腾笼换鸟,业态调整,产业升级”。

  当下,批发市场之于极速发展的大城市利弊何在?政府主导下的批发市场迁址是否必要?

  未来,批发市场如何实现自救?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刘勇研究员。

  为什么是批发市场

  《光彩》:批发市场周边的交通拥堵让人们恨不得马上拆了这些市场,政府为了回应群众的诉求,也希望迁走商品批发。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勇: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发展快的标志就是大量的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行为和大量的资本、消费都往这里集聚。这些要素的集聚必然导致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个大背景下,批发市场大量的人流、物流,就更加凸显了它对拥堵的“贡献”,这也直接导致民众、政府认为它是影响出行的罪魁祸首。

  批发市场这种聚集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场效应”。

  这种“场效应”的负效应是其带来的拥堵,但它的正效应同样巨大,一方面是贡献大量的税收,解决大量的就业。这也是政府看重它的地方。此外,我们同样要注意到,正是这些批发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城市里大量中低收入人群的日常所需。

  《光彩》:事实上,每一个繁华商场都会带来“堵”的问题。为什么政府和民众没要求搬走诸如万达广场之类的商场,而紧盯着批发市场不放?

  刘勇:每一个实体店都有“场效应”,都会带来“堵”的问题。像万达广场之类的商场,属于高端业态,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地的中高收入人群。人们去这些高端商场不仅可以购物,还可以享受餐饮娱乐等服务。所以,即便这些地方拥堵,人们也会乐此不疲。批发市场多是批零兼顾的销售模式,属于低端业态,服务对象可能是城市远端(郊区)的小商场,也可能是周边省市的商户,以及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体。

  建在中心城区的批发市场服务的是区域外的人群,影响的却是区域内人群的生活质量;加之批发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远远小于大型商场,又与中心城区的产业布局不匹配,所以成为外迁的首选目标。

  如何外迁批发市场

  《光彩》:批发市场成为众矢之的,从一个侧面说明它已与城市融为一体。今天,我们如何正确评估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据此找到指引其外迁的路径。

  刘勇:事实上,城市里的不同人群都与小商品交易市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城市里的人群是存在层级之分的,底层人口所占比重最大。这类人群的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档次更低,但其与批发市场的关系是最直接的。中高收入人群与批发市场的关系则大多是间接的。比如,他们驾车或乘车经过批发市场遇到堵车,坐在车里抱怨,这就是他们与批发市场的直接关系。为这些人群服务的家政人员等所使用的生活资料很多是来自这些批发市场,这就使这些人间接与批发市场产生联系。所以说,现在存活下来的批发市场,已经成为城市这个有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外迁批发市场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否则就可能带来不稳定因素。如果政府不充分考虑就业问题,不顾及商场迁走后的发展问题,不给商场在新址提供市场培育期,那么迁走一个市场就会死掉一个市场。同时,批发市场的外迁如果没有缓冲期,就会使服务于中高收入人群的底层人群失去保障,导致这类人群外流,城市就会出现找不到清洁工、家政人员等问题,或导致这类服务价格直线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光彩》:批发市场迁出城市核心区,该由政府主导还是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顺其自然?

  刘勇:我不认为政府强力主导批发市场的迁址是件好事。归根结底,市场的事情还是要市场说了算。事实上,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状态的逼迫,到批发市场购物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批发市场的商户们已经开始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在经营实体店的同时,开展网络销售。这也就意味着,精明的商家已经在做退出实体店销售的准备。三五年内,或者最多十年八年,这些商户受场地租金高昂、人力成本逐步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主动离开批发市场。这时,不用政府强力推动,这些批发市场就会主动迁走了。

  更好的做法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互相借力,形成合力,推动批发市场有序迁移。让批发市场在原址继续经营,以保证其在新址培育“场效应”期间的收益,防止市场一迁就死。新址成熟时也是旧址被市场逼退之时。

  小商品批发市场路在何方

  《光彩》:批发市场被定义为低端业态,未来它们还会存在吗?

  刘勇:批发市场这种商业形态,短期之内不会消亡。但它必须要与电子商务高度融合,否则很难存活下来。批发市场这类实体店受到营业面积、营业时间、经营种类等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而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则恰恰相反,它们拥有无限边界和容量,购买者可以随时上线填写订单、购买商品。这种先天差距就已经足够致命,更大的劣势则源于电子商务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信息分类与分析对消费趋势、购物习惯的把握,从而实现经营策略的及时调整。试想,批发市场要投入多大的成本才能实现对这些重要信息的精准分析啊?简直是不可能的。

  《光彩》:批发市场如何充分与电子化商务融合,以改善先天和后天的不足,顺应发展趋势?

  刘勇: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实现交易的电子化,改变“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模式。要把除物流外的所有交易环节全部送上电子交易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无限容量,扩大交易成功的概率。再次,要充分发掘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交易情况分析与信息咨询,及时把握消费趋势,顺应消费者需求。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