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在政策护佑下产生的垄断高价相比,星巴克的咖啡似乎贵得更有底气


星巴克错了么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11期  [字号:  ]  

作者:石述思

  著名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最近又陷入了舆论漩涡。

  国内媒体日前报道称,对比北京、伦敦、纽约、孟买的星巴克,一款354毫升拿铁咖啡的价格,北京最贵,为27 元;孟买的最便宜, 只有人民币14.6 元;在伦敦和芝加哥的售价分别合人民币24.25 元和19.98 元。

  消息一传出,部分消费者大呼“伤不起”,认为星巴克歧视中国人;也有人认为这是媒体有意识地报道和炒作,目的是为了打压外来企业,保护和发展本土企业;甚至有网友认为媒体不应过分关注一杯咖啡的问题,而应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有关国计民生的医疗、教育问题。

  抛开一部分借机发泄对国内奸商的愤懑,对星巴克表示另类同情的戏谑与调侃,理性地看,此事却可以成为普及商业常识的教材。

  面对批评,星巴克中国做出公开声明,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成本和市场动因是完全不同的,星巴克在中、美市场的价格差异并不是一个基于同一维度的比较”。此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门店国贸店关店,就是因为高昂租金的压力——这说明至少在咖啡高价背后,中国都市房价、房租超越美国的现实居功至伟。

  我们应该明白,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商业交往频繁、逐步融合的大趋势下,由于运营环境和背后制度的巨大差异,同样的产品在全球卖出不同的价格是客观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如果产品或服务定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想必等不到媒体炮轰、消协怒斥,这样的企业也会很快因为顾客的厌弃而关张。

  但星巴克却在中国迅速扩张,其掌门人舒尔茨更是表示,到2015 年,星巴克将在中国开1500 家门店。至此,简单指责那些支持星巴克的中国人是崇洋媚外、脑子进水,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这些争议背后是深深的文化隔膜。在西方,星巴克代表着一种咖啡文化,它卖的不止是咖啡,还有与饮用咖啡相关的各项增值服务,比如谈生意的环境和无线上网的便利条件。如同麦当劳卖的不止是汉堡,肯德基卖的不止是炸鸡,而是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以及背后家庭式就餐的欢乐氛围和现代生活所需的方便快捷。

  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卖便宜的咖啡,而是背后“第三空间”的营造。一个卖咖啡的公司能长年雄踞世界500 强,其产品力已经与服务力、运营力和管理力凝聚在一起,可谓当今服务型企业的标杆。

  该公司甚至成立“星巴克中国大学”来培训和提升中国门店的星级咖啡师,保持自己与顾客之间的情感交流,满足顾客和当地社区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真正应该警醒的是,任何西方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崛起,都担负着一个特殊的使命——输出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因此产品质量、服务和管理都是其基本功。服务和管理的卓越构建了企业与消费者深度沟通的可能,形成了强烈的品牌认知,在形成忠实顾客群的同时,吸引更多思维活跃、开放的年轻人成为其拥趸。

  星巴克的高价显然是商品供不应求造成的自然现象,比在政策护佑下产生的垄断高价来得光彩,且顺理成章。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产品通过转型升级,塑造全球品牌,进而输出国家价值已成为使命,与其对星巴克展开情绪化的围剿,不如借鉴其成功经验,与其展开公平体面的竞争,进而实现超越。

  一个大国,凝聚着几千年的文明和习俗,有着那么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怕一杯小小的咖啡不成?我们期待星巴克能珍惜中国这些来之不易的顾客,更盼望着中国的茶馆能在纽约卖出全球最高的价格。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