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解决用人问题的突破口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刘青

  2013 年7月中旬发布的我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数据显示:2013 年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5%,为2010 年之后季度经济增长率第二低水平。在经历了30 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随着全球经济的疲软以及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未来经济前景不甚明朗。

  经济增速放缓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职业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职业教育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日本于20 世纪50 年代经济腾飞初期,也是以低端制造业、加工贸易起步。但是由于有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需要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紧迫性,1960 年9月池田内阁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经济计划,在这些经济计划中,优先发展理工科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一系列国家经济计划的实施,不仅使日本形成了一个维持了近40 年,至今仍有重要社会稳定意义的中产阶层为核心的社会阶层结构,也促进了日本国内消费的迅速增长,转变了经济投资的方向,同时亦加快了日本从“日本制造”向“日本创造”的转变。其中早期低价购买海外专利并制定专门专利法是日本实现“日本创造”的重要基础,而理工科大学培养了大批工程理论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日本创造梦”得以实现的现实保证。拥有了大量核心技术的日本人掌握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也使其占据了生产研发中的制高点,亦是其进行海外投资的科技基础与重要保障。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对于科技水平提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促进充分就业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初衷是培养大量高层次科技与管理人才。但2006 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广大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即失业,或者失业后不能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这与我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学术研究为己任与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始终不高有关。

  高等教育有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具备理论知识,不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因而企业及用人单位也不愿意雇佣这样没有专门技能的高学历人才,转而希望雇佣学历相对较低却具有较高专门技能的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于高等教育“重学术、轻实践”的特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技能性、应用性的特征,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职业教育始终处于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的边缘位置,其社会地位一直不高:职业教育经费的拨款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太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偏差,培养出的人才规格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一直是“弱势群体”,职业学校学生基本上是被“学术教育”淘汰的所谓“学业失败者”,亦是社会阶层弱势群体子女的代表。

  理论联系实际突破发展瓶颈

  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应以以下四点为突破口:

  首先要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学校融入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与企业形成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中,使高校理论创新与指导、职业院校实践培训、企业需求三者协调统一。

  其次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以促进充分就业。职业教育的普通教育化;针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相应的职前培训、入职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针对下岗工人进行适当的职业技术培训。

  第三是通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合,尤其是和高等教育的结合,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成果充分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

  最后,还要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扩大招收与未来就业相关的专业领域的学生。

  要改变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系统中的边缘位置,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要通过媒体宣传形成重视高技能人才的观念。同时,针对市场的变化,职业院校要去相关企业、行业深入调研,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动向,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