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品牌国际化,要么以西方制度揉和父亲的中式强势与人情味


宗馥莉的本土化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叶檀

  宗馥莉是市场风向标之一。

  其引人关注不仅仅因为其富二代身份,更因其罕有的百无禁忌的言论。她曾表示自己这一辈与父辈不同,曾表示跟政府打交道让人头痛,更明示企业有外迁的可能。宗庆后遇袭,有传闻称与娃哈哈内部的改革有关,虽然警方的答案已经明确,宗庆后本人出面表示无大碍,但江湖传言仍然纷扰不绝。

  相比李嘉诚布局国际,还在呐喊不离开中国,而宗馥莉尚未布局就吆喝可能离开,不由让人摇头感慨:给人希望,留下余脉,才是传统的持平之道。

  宗氏父女在管理理念上有明显差异。以前娃哈哈以传统的强势模式进行管理,媒体称之为“一个大脑”。自1989 年正式注册成立到目前发展成巨无霸,娃哈哈集团依然如“一个人的公司”:从未设立副总,事无巨细均需宗庆后亲自审批。娃哈哈拥有疯狂而强势的营销网络,2009 年初,宗庆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娃哈哈在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下延伸渠道,到2008 年底,娃哈哈增加了1000 多家经销商,二级批发商的数量翻了一番、达到4 万多家。截至2013 年,娃哈哈集团在全国建有100 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拥有近3 万名员工。但一个模式不可能永久适用,娃哈哈在产品创新、营销渠道等方面都进入了瓶颈,变革势在必行。

  宗馥莉接受西方教育,比起“一个大脑”的强势统治,宗馥莉更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与父亲表面强势实则掺杂人情世故的做法不同,宗馥莉以“铁娘子”的姿态打造制度文化,凡事注重规则与效率。

  进入公司七年后,宗馥莉于去年10 月接受采访时表示出折中态度 :“西方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效率,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接受中国的本土文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内心想法,能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比较完美。”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清末以来,每一代中国人都以为自己处于历史转型的关键期,事后看来,不过是漫长链条中的一环。中国的制度变革将十分艰辛,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制度也会非常漫长,宗馥莉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品牌国际化,要么以西方制度揉和父亲的中式强势与人情味,前一条路对于扎根本土的娃哈哈来说绝不容易,而后者则要靠天大的悟性与运气才能成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转型时期,调和油式的制度是不存在的,本质上两种制度会发生冲突。如企业希望迁移总部、境外投资,与当地经济、官员政绩有着密切关系;如企业内部需要裁撤不成功的部门,会带来巨大阵痛。

  以失血的娃哈哈商业公司为例,据悉,独立负责商业运作的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出现高管集体停职待岗现象,公司运作实质上已停滞。

  尽管宗庆后本人否认此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娃哈哈的零售转型之路、商业地产之路都不怎么成功,与其他传统零售商家一样,面临来自互联网的强劲挑战;在商业地产上则面临已经布局大商业、大体验消费的万达的巨大压力。

  宗氏父女对娃哈哈的瓶颈看得非常清楚。敢言的宗馥莉曾表示,娃哈哈的多元化业务已到了“泛滥”的程度,经销商体系已成为娃哈哈的弱势,对经销商的控制力削弱,渠道争夺加剧。娃哈哈集团目前处于危险的境地,如果能上去就上去了,如果下来就没有了。

  如果娃哈哈转型成功,我们看到的宗馥莉必将是个强势而柔和的人物,对中国经济环境、制度空间了然于心。

  传统行业的困境与转型,年轻一代的本土化,本土化中的创新,都会体现在宗馥莉身上。(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