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楼文化既是美国珍惜旧物的文化传统,也符合清教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原则: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财富要体现在实体财富上


美国的不拆楼文化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9期  [字号:  ]  

作者:罗慰年

  我居住的小区大约是上世纪40 年代建造的, 至今已有70 年的历史了。清一色的两层红砖小楼经过了70 年的风雨,依然没有显得多旧。最近,小区的管理委员会在做一件工程——给砖缝抹上水泥。因为原来的水泥已经有些剥落,在剥落的缝里抹上水泥,看上去会焕然一新。

  纽约的很多房子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曼哈顿下城唐人街街头可以见到很多屋子外墙上挂着铁楼梯——那是纽约市旧楼的防火逃生梯。因为大楼建设之初,纽约市还没有建配套逃生通道的规定,所以很多大楼至今没有逃生通道。

  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大楼必须安装逃生通道,但这些已经建好的大楼没有办法从内部做结构改造,只好在外墙上挂着一个铁梯通到楼顶和地下。万一大楼失火,楼里的人可以通过逃生梯逃出火场。

  皇后区的一些大楼也有这种外墙逃生梯,我附近的一栋6 层公寓就有这种逃生梯,可以推断这些大楼的楼龄也不短了。这些大楼虽然建筑年代不短,但结构依然良好,功能也毫不逊色,有3室的、2 室的和1 室的套房,适合不同家庭居住。

  这些大楼都有业主、屋主,除非大楼倒塌了,恐怕永远不会被拆除。因为拆除一栋大楼重盖的成本,比平地上新盖一栋大楼的成本高得多。美国的城建面积大,可盖的地方很多,很少像中国那样大规模拆除大楼。有的大楼看上去很旧,也空着,但就是没有人动拆楼的脑筋。

  旧房子不轻易拆除,体现了美国人的财富观。房子是财富的载体,很多人买房用以保值,就是认为它有价值,这个观点对于中国人不难理解。但是,房子作为财富载体不是无条件的。除了美国的土地所有权赋予土地的价值外,房子的价值体现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比如底特律将要破产,那里的房子1美元都没有人要。

  房子的价值还体现在物权上,物权保护房子不会轻易被拆迁。最重要的是房子的耐用性,大楼的使用寿命至少要在百年以上。否则,一代人居住过后,就会想办法赶快脱手卖掉,没有人会把一个只有50 年寿命的大楼留给后代。

  美国的房子寿命几百年的比比皆是。我的朋友老沈在纽约上州的房子是1870 年代盖的,有一条小溪从房子旁边流过,溪水汇成一个水塘,水塘里有一只百岁的草龟,见证了楼房过去和现在的屋主。

  去年,我去长岛参观一个葡萄酒厂。

  这家葡萄酒厂有一栋18 世纪建造的小房子,被长岛葡萄酒协会用作办公场所。

  还有一年,我跟大陆来的朋友去参观西点军校,了解到西点军校有个规定,就是原来的旧建筑永远不拆。马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战争武器,马术也是西点军校以前的重要课程。西点军校原来用来养马的马厩如今被改造成学生档案馆,而没有因为它的老旧被拆掉。

  不拆楼文化既是美国珍惜旧物的文化传统,也符合清教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原则: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财富要体现在实体财富上。实体财富要通过积累才会增加。但这种经济原理却没有体现在当今中国的房屋发展史上。

  不拆大楼是美国国家保持财富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一栋大楼除了凝聚着物质材料成本,还凝聚着当时的劳动成本。

  随着时间推移,大楼组合形成的街道凝聚着文化的沉淀和城市的集体记忆。材料和劳动成本是可以计算的财富,而文化积淀是无形的资产。大楼就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标记,如果拆了这些财富就不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我们每拆一栋大楼,就等于折损了一笔城市的财富。

  一个城市的财富看上去是在短时间里成倍增加,然而,靠拆楼求发展的代价是巨大的。按照常识,新盖楼房的实际价值是新楼市场价减去旧楼市场价的余数。在土地使用规划没有改变的前提下,新楼增值相当有限。当然,如果拆楼经济由政府主导,压低旧房的市场价,改变土地使用规划,从而提高新房的价值。这不是真正的社会财富增长,而是一种数字游戏。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