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笔筒,由昔日文人墨客把玩的小玩意变成了今天藏家眼中的大收藏


笔筒:小玩意成大收藏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8期  [字号:  ]  

明代朱三松制乾隆御题竹刻七贤图笔筒

 

  笔筒以其实用美观成为历代文人墨客钟爱的文房清玩,唐代岑参笔下“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中的“笔床”便是笔筒的前身。明中期兴起的笔筒热潮延续到清代并达到巅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如今,笔筒的实用价值已慢慢淡化,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却日渐提升,成为收藏界的宠儿,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

  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笔筒,也由昔日文人墨客手中把玩的小玩意变成了今日藏家眼中的大收藏。

  小玩意的大行情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形成规模的笔筒收藏,乘着中国拍卖行业兴起的东风得到了极大推动和发展。留心拍卖会的藏友会注意到,笔筒虽从未成为过拍卖会的主角,但几乎每个文房清玩拍卖专场都有它的身影。而随着文房藏品整体市场的勃兴,笔筒不仅拍卖数量不断提升,成交价也在不断攀升。

  早在1992年,笔筒刚进入拍卖市场,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上便分别以6.6 万港元和14.3 万港元成交了两件笔筒,这在当时已十分惊艳。到了2001 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拍出的一件清雍正时期的“青花高士下棋笔筒”以147.47 万港元成交,不仅创下了当时笔筒拍卖的最高纪录,也使笔筒的成交价突破百万元。

  2005 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会上,清代康熙年间雕刻名家顾钰的“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拍出了1076万港币的天价,再次刷新了笔筒拍卖的成交纪录,成为首个超过千万元的笔筒。

  近两年,不单香港的拍卖市场屡屡有天价笔筒产生,内地的笔筒行情同样火爆异常。单就2009 年这一年,笔筒拍卖就出尽了风头:5 月10 日,北京瀚海春拍会上一件清雍正时期的“木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拍出了694.4 万元;11月21 日,中国嘉德秋拍会上推出的清乾隆时期的“碧玉庭院人物笔筒”,以616万元落槌;而两天之后的北京保利秋拍会上,清乾隆“碧玉御制《石室藏书》笔筒”则以672万元易主。

  动辄上百万的价格实在过于巨大,而对于普通藏友来说,合适的价位也非常重要。在“天价笔筒”的光环背后,人们听到更多的还是笔筒市场的“平易近人”。在各大古玩市场中,货真价实的笔筒大多在1 万元左右,而笔筒中的佼佼者——有资格登上各大拍卖会的笔筒,超过一半的成交价都在10 万元到50万元之间,这样的成交价已是起拍价的好几倍。近两年,竹质笔筒异军突起,以其量多和平民价位深受广大藏友的追捧,成交情况总有不俗的表现。

  笔筒这件“小玩意”,在书画、瓷器等炙手可热的拍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文房龙头藏品。或许你心中会有疑问:一件小小的笔筒为何会有如此高的价格?

  小玩意的大历史

  虽唐代已出现笔床,后世又有笔格等出现,但直到明代中晚期,笔筒才真正出现在文人的案头。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明确指出笔筒的古制:“鼓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虽旧物,亦不雅观。”

  由此看来,这笔筒的先祖与我们如今所说的笔筒大相径庭。

  笔筒的大量生产是在明代晚期。由于政局动荡,文人厌政避世,大兴奢靡腐化之风,一味追求生活中华美精致的物品。而笔筒应时而生,异军突起,为广大嗜好美器的文人所追捧,时人莫不以拥有精美的笔筒为荣。据《广志绎》载:“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动辄千文百缗。”

  文人墨客的追捧喜爱无疑推动了笔筒工艺的发展。文人自制笔筒成为癖好,许多文人亲自操刀,留下姓名的亦有很多,如代表着明朝竹雕三大风格的朱氏三松、濮仲谦和张希黄。自入清以后,杰出的笔筒工匠更是层出不穷,将竹雕木刻技艺推上了顶峰。许多精美绝伦的笔筒“几成妖物”,令人叹为观止。

  明朝的笔筒以竹木雕刻为主,以人物山水故事为主要题材,但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如雕工繁密的“嘉定派”深刻高浮雕,以“深刀刻法,奏刀深峻,洼隆浅深,可五六层”为主要特征,综合应用浮雕、深刻、细镂等多种技法,犹如一幅立体的画卷;如充满人文意趣的“金陵派”浅刻,以“刀法简约、风雅灵秀、意境深远”为主要特色,以其简单有致的线条、细腻空灵的刀法为我们描绘出文人山水画的独特风韵。

  笔筒在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笔筒的材质更加丰富,瓷质品种骤然增多,风格也变化多样。瓷器、竹木、漆器、象牙、玉器、玛瑙等材质的笔筒纷纷登场,而瓷质笔筒这一类别中更出现了青花、五彩、斗彩、豆青釉、乌金釉等多个品种,装饰内容也更加广泛,人物、花鸟、山水、博古等图案纷纷出现,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笔筒,嘉庆、道光时期的雕瓷笔筒都曾引领一时风骚,展现着那个时期的风采。

  清末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文房清玩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或弃之不用,或束之高阁,笔筒也没逃过此劫。然而这拥有着400 多年历史的“小玩意”不仅记录着文人的心境、时代的变化,也传承着历史,诉说着往昔的繁华种种。

  小玩意的收藏经

  收藏笔筒,一看质地,二看工艺。

  如今具有收藏价值的笔筒分为六大类:瓷、竹、木、漆、玉和象牙。材质越稀缺,笔筒的收藏价值也越高,比如玉质、象牙质笔筒的价值就普遍高于瓷制、竹木。即便是同一材质也有高下之分,以木质笔筒为例,黄花梨、紫檀的笔筒价值就远高于普通木质的笔筒。

  而评判笔筒的价值并非如此绝对,除了材质,对工艺、审美的考量也非常重要。一个雕工精细、图案美观的普通笔筒也能“逆袭”材质珍贵的笔筒,上文中提到首个过千万的笔筒其实仅是普通的竹笔筒,但巧夺天工的雕工让它实至名归。

  以市场上数量最多的瓷笔筒为例,造型、釉色、画意、文化内涵都是考察研究的重点。一般而言,康熙以前的瓷质笔筒因存世量少,一直是藏家追求的热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瓷质笔筒各具特色:康熙时的瓷质笔筒胎釉紧密、胎质细腻;雍正时的瓷质笔筒造型新颖,清新典雅;乾隆时的瓷质笔筒色彩华丽,富贵雍容。此类瓷质笔筒质地精良,市场火爆,拍卖价格虽高,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竹雕笔筒的收藏则需要辨别真伪、时代特征,查看包浆和雕工,研究款式。一般的竹雕笔筒市场价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而有名家款式的竹雕笔筒则价格不菲,如明清时期的竹刻大家邓渭、赵之深、周芷岩的竹雕笔筒作品,价格都可以拍到上百万元。

  如若将木质笔筒的木质排个名,上文提到的黄花梨、紫檀绝对能坐头两把交椅,此外,鸡翅木、铁力木都是做笔筒的上佳木材。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错误的观念“凡是硬木就是好东西”,其实不然。对于一件好的木质笔筒,材质仅是一方面,雕工技艺、年代早晚、是否为名家作品都是衡量木质笔筒价值的重要指标。

  漆质笔筒的收藏价值主要在于制作笔筒的工匠,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除此之外,高超的漆器制作工艺、完好无损的品相都能给漆质笔筒加分。

  玉质笔筒和象牙笔筒相对较少,但价值极高,绝大多数都是皇家御制,可谓是极品中的极品,拍卖前十名的笔筒有一半都属此类。对这类笔筒的收藏可按照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工刀法依次鉴赏。

  对于初学者,可从清代笔筒入手,因其传世量大且价格适中,可选择的余地也大。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