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几度盛衰,敦煌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历程。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大漠绿洲无不书写着她辉煌的过去


寻梦敦煌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7期  [字号:  ]  

作者:冯晓霞

 

  从西安乘坐火车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窗外风景变幻莫测,从高楼大厦到砖房窑洞再到灰瓦土墙,从荒山野草到大片戈壁再到连绵沙丘,从烈日当照到夕阳黄昏再到朝霞满天。

  经过20 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盼望已久的约定终于到了。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传说?莫高窟藏着多少秘密?沙漠中的骆驼长队是什么样子?玉门关流传着怎样的故事?沙漠中的绿洲有着什么传奇?所有的面纱与疑问将从下车的那一瞬间被一一揭晓……

  走进“东方卢浮宫”

  除了略带干燥的空气外,敦煌站与很多城市的火车站并没有任何区别。穿过三三两两的人群,我们无暇顾及周围人的眼光,挥舞着火车票,大声呼喊“敦煌,我来了!”同伴应景地举起专门为这次旅程准备的微单相机,咔嚓一声,敦煌之旅正式开启。

  虽然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到达市区的一瞬间,四周几座不太起眼的低层建筑,一条朴实简陋的街道仍然出乎我们意料。当然,我们来敦煌并不是为了欣赏城市风光,领略大漠孤烟直、精美的石窟艺术和一望无垠的戈壁才是我们的目的。

  莫高窟拥有悠远历史和灿烂文明自不用多说,每个到过敦煌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莫高窟的神秘与奇丽,所以我们第一站就直奔莫高窟,带着满腹的激情与期待走进这座“东方卢浮宫”。

  莫高窟始凿于公元366 年,从隋至元,历代多有增建,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有1600 余年历史的旷世奇作。莫高窟全长1600 米,现保存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 个朝代的洞窟数492 个,上下5 层排列,彩塑2415 尊,壁画4.5 万余平方米。莫高窟依山面水,宕泉河水从窟前缓缓流过,窟内种植了具有敦煌特色的扫把苗杨,满眼青翠繁茂的杨树与洞窟周围的戈壁、沙漠行成强烈对比。

  穿行在莫高窟各个洞窟中,壁画从天而降,佛像也各具形态。两千年前的僧人们终其一生,将各种颜色的矿石和宝石制成颜料,只为绘制出绚丽多彩的壁画。

  虽然每个洞窟里都有讲解员,但由于洞窟很小,游客很多,讲解员又无法详细阐述,所以我们只能在懵懂和猜测中进行着高深莫测的文化探秘。在整个行程中,众多洞窟的壁画和建筑大同小异,难以辨识,直到遇见九层楼高的石窟大佛时,我才在强烈的刺激中清醒片刻,感叹古代工匠们何以建成如此宏伟的神像。

 

 

  来到莫高窟名震世界的藏经阁,这个长宽各2.6 米、高3 米的方形窟,室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 万多件,存放着回鹘文、梵文、波斯文等多种文字的经文。

  我们所见的17 号窟空空荡荡,里面的宝藏经过多次的劫难和变卖,现已洒落在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最有价值的文献多数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看完莫高窟,我们才深刻理解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真谛。带着无法完全领略石窟神秘的遗憾,我们离开了这个属于文化积淀的地方,向神奇的沙漠绿洲月牙泉行进……

  大漠寻泉

  “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随着风摆的方向,会唱歌的沙子随着旋律翩翩起舞。这样的画中之景,迅速占领我的眼球,侵入我的心脏。

  为了一睹传说中大漠落日的奇观,我们从客栈一路小跑着向鸣沙山迈进。

  当我们沉浸在兴奋中,还没辨别出方向时,就迷糊地坐上了通往月牙泉的电瓶车。前方一队队骆驼伴随着清脆的驼铃声浩浩荡荡地在沙海中前行,其实按原计划,我们现在本应该骑在驼背之上。

  电瓶车的速度果然比骆驼快很多,几分钟后,大漠奇迹月牙泉出现了。脚踩细沙的惊喜无法满足我们对美景的贪婪,零距离将“月牙晓澈”的奇观收入眼底,才真实地感受到“晴空万里为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的诗情画意。沙漠中为何会出现这谭月泉?仔细观察,这里的泉水清澈见底,涟漪萦回,小鱼自由游荡,泉边芦苇依依,随风荡漾,四周金沙环抱。这幅神奇的画卷,透着一份难以琢磨的神秘,让人神醉情驰。

  站在这泉弯月旁,脑中闪过太多好奇与疑问:为什么一望无垠的沙漠历经千年和无数次移动却始终无法淹没这汪月牙状的泉水?为什么这个曾快要干涸的泉水至今生命依旧?这些泉水来自哪里?泉水之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干燥的沙漠为何会有源源不断的水源?面对太多科学家都无法解答的疑问,我们只能望泉惊叹。脚底一阵清凉,低头发现脚下的细沙似乎有了海边的湿润感,脚缝中溢出的一汪细水,从脚底瞬间传至全身,令人惊叹沙漠绿洲难以名状的生命力量。

  眼见太阳有了落山的迹象,环顾四周,远方星星点点的人群都在向沙漠之顶前行。眼前的一堵沙漠墙挡住了欣赏落日的视线。我们抱着必须在日落前爬至沙峰的信念出发了。前行几步,才发现松软的细沙非常难控制,用尽全力跨出一大步,但身体却顺着沙子向下滑出半步。近一个小时的艰难爬行后,我们终于爬上鸣沙山的山顶,赤脚走在沙丘上,沙细且柔软,太阳下山后,有种湿湿的凉意从脚底传来。日渐西斜,喧闹的鸣沙山渐渐变得平静,山脊的线条在夕阳的映衬下更加柔美、明亮,沙山映发出一片柔和的金黄。这时我们身边已经架满了三脚架,耳边快门声不断,大家都想在此刻用相机留下这美丽的景色。太阳终究还是落到了地平线下,余晖把天空也染成了红色,云朵飘浮在伸手可及的天边,展现出无比瑰丽的红色。

  如果你有勇气,可以在鸣沙山体验滑沙的乐趣。从山上顺着沙坡急速下滑,流沙会像风吹起的窗帘一样飞起,鸣沙声也随之传来。抖掉了衣角和裤腿上的沙子,我们哼着歌谣漫步在静悄悄的乡间小路,借着月光,伴着叮零当啷的驼铃声,回客栈期待次日的雅丹魔鬼城与玉门关之旅……

  魔鬼城和玉门关

  借着月光出发,车行驶在荒寂无垠的戈壁小路上,窗外渐渐变亮,红日从鸣沙山中慢慢升起。一路奔驰,气温慢慢升高,路旁戈壁滩始终如一,沙加石覆盖的地面偶尔窜出来几颗骆驼草。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雅丹魔鬼城到了。

  雅丹是维吾尔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小丘”。雅丹寸草不生,视线所及之处只有天空的蓝、沙地的黄。这里的雅丹地貌低的有四五米,高的有二三十米,长宽由十几米到几百米不等,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可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遗迹,在入口处,我们必须换上景区的观光车,才可以入内参观。

 

 

  跟随观光车一路前行,这片亿万年前的湖底如今已成为沙漠奇葩——形态各异的沙石丘。这里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沙漠迷宫,传说在狂风的夜晚能听见鬼哭狼嚎,被称为“魔鬼城”。在雅丹,多的是无尽的烈日和风沙,飞沙走石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城堡。这里有惟妙惟肖的“狮身人面像”,有与埃及几乎一致的“金字塔”,最出名的应该是宏伟气势的“西海舰队”,这也是魔鬼城里最震撼的标志地形。除了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抓紧时间,按动快门,让自己有幸出现在这样的画面中。

  因一度迷恋上黄晓明饰演的汉武帝刘彻,迷上了那段关于卫子夫、卫青、霍去病、刘彻演绎的国事家事与爱恨情仇,所以在回市区的路上,我强烈要求走一趟玉门关。

  这个曾经辉煌文明的地方,现在只剩下孤零零一座正方形的土城墙,再也看不出往昔的鼎盛和英姿。站在玉门关前,相信很多人都能忆起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今时今日的玉门关早已被大风侵蚀得破败不堪,呜呜的风声中夹杂着一些悲壮苍凉的情绪。绕玉门关一圈,站在汉长城旁边,无法将眼前的景象和电视中那个大汉盛世联系起来。经过岁月的洗礼,玉门关变成了带圆口的土墩,汉长城变成了一条细短矮小的泥墙……

  略带失望地离开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出现过的地方,聆听着同伴关于玉门关与“郁闷关”的故事。夜晚的敦煌分外静穆,墨蓝色的夜幕中突兀地挂着一轮皓月,安静的大街上没有多少霓虹,鳞次栉比的商铺在华灯初上之时却已掩门息客了。伴随着月色我们也该和敦煌说再见了。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