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投资的战略选择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5期  [字号:  ]  

作者:王振家

 

  2013 年4 月6 日, 博鳌亚洲论坛2013 年年会召开“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与会嘉宾就“全球经济环境下民企投资的战略选择”进行了讨论。

  主持人:当前全球经济是否真正复苏还有待观察,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未来投资的选择都有哪些?

  卢伯卿:2012 年,5 家中国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 强,前三季度民企海外兼并数量超过国企。民企进出口总额上升近20%,同期外企仅上升1.8%,而国企则下滑1.2%。由此来看,民企还是科技创新的新动力。

  尽管融资环境有部分舒缓,资本市场开始有回暖迹象,但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加上劳动力供应结构失调短期内存在,制造业产能过剩已经不是一个新议题了。以汽车行业来看,汽车销量已从快速增长开始回落,而汽车产能却在爆发式增长,预计2015 年中国汽车产能将达到3250 万辆。也就是说,3 年后我国汽车销量要增长一倍才能与产能匹配。跨国企业加大力度挖掘国内市场,又造成新一轮更激烈的竞争。

  由此,民企开始加快了国际化步伐,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民企海外投资仍以绿地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为主,海外并购规模与国企相比还很小,大概为国企的1/10.不过,2012年民企海外并购主要是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新增加的案例以欧美为多,规模较大的并购案屡屡出现,甚至出现了以2.6 亿美元收购美国锂电池龙头企业的民企。民企海外并购借助国际背景私募基金,对于并购本身目的的评估,更容易取得并购目标,博得政府信任。

  保育钧:现在好多民营企业觉得机遇多得很,却不知道抓什么。我认为这是由环境和民企自身两方面导致的。首先,民企尽管数量很多,到去年年底是1085 万户,注册资本金为31 万亿,但一平均,每家也就 300 万—400 万元。

  实力还不够,这就逼着民企制度创新走向联合与重组。其次,科技创新有动力没实力,创新精神和能力落后;管理创新没有充分坚持以人为本,员工和投资者很难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最后,商业模式创新严重不足,国内民企很少创新商业模式,只会打价格战,弄得自相残杀。

  李剑阁:有能力走出去的企业最好走出去,根据自己的产业和所在行业特点,有的可能暂时不适合走出去,应该立足本土,站稳脚跟把国内业务做好。

  特别是一些生产快速消费品的企业最好面向中国市场,比如普洱茶就适合中国人喝。巴菲特有一个结论,就是不做不熟悉的事,要根据企业实力、团队等等。

  不过,暂时不走出去的企业也要立足于全球,有国际视野。

  企业对未来宏观经济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有人认为要认真研究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也有人认为既要研究政府的规划也更应关注市场。为什么呢?如果所有人都按政府规划走的话,那一定是产业趋同、重复建设、无效竞争,而且往往跟着政府走不一定适合。前年全国“两会”,政府鼓励新能源、光伏产业,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说严格限制光伏产业发展。两年都是政府说的,你听谁的呢?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市场,民营企业成长于市场,要一直盯着市场,不要看政府干什么。

  沈南鹏:几年前国内民企普遍科技投入较少,中国企业平均财务指标中,研发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与欧美公司相比,平均小了6 个点。今天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在科技上投入,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在创新科技中,有三个领域是被看好的。一是信息科技。

  过去已经走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全球企业,从市值、核心竞争力来讲,他们已具备相当地位。未来信息科技还会在中国有更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无线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行业,民企大有可为。二是医疗健康。过去几年大家猜测GDP 增长多少,但有一个行业不用担心,那就是医疗健康业,过去几年平均增长率是20%,未来几年仍会高速增长,这是一个朝阳产业,民营企业应积极参与进去。三是金融服务。金融代表国家基本经济指标,随着市场化、消费升级,金融服务业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需要更多不同形式的融资来满足,民企在此领域有更多的参与空间。

  主持人:大家提了很多好的投资方向,那么实现这些投资还需要哪些政策支持和战略调整?

  张维迎:要想实现以上各位提出的投资选择,必须满足几个条件:第一,政府要放手。按李克强总理说的,要砍掉错装在政府的那只手。第二,监管要透明化、法制化。对所有企业一律平等对待,不能因为某种特殊身份而对某些企业施以特殊政策,从而歧视另一些企业。第三,政策应该从上到下统一,并且下面一定要真正执行上面的政策。这几年,中央制定了一些政策,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并不执行或者执行速度很慢,同时政策也不具有稳定性。第四,商会要发挥更大作用。

  李贻伟:地方政府以前靠国企,后来靠招商引资吸引外企,到现在很多地方还对引进外资有考核,给了外资很多便利条件,但就引进民企方面却没有考核。佛山市的企业中民企占了大多数,工商登记有40 多万家,其中制造业14万家,贡献了经济总量的70%—80%.所以民营经济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平常叫民企为“政府的奶妈”。我们对企业一视同仁,非常尊重。当然,政府和很多企业一样,也存在机制僵化、关系复杂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一开始就进入政府的公务员,很难了解企业家在市场拼搏的艰辛,不理解他们的时间成本,不理解他们不可预见的风险和压力。

  办理业务时可能会说:“今天星期五了,星期一再来吧。”不理解企业交不上订单就会被罚很多钱,没有这个感受。政府需要企业界人才的加入,因为你们都是优秀人才,能让政府真正理解经济。

  我也希望民企做大一点,做大一点地方政府才对你厚爱三分,如果小的话就难了,因为小的太多了。政府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机制,因为你不可能约见所有企业。佛山现在企业审批80% 在网上完成,大多数企业办事5 天办结,只有房地产等企业审批需要 45天。5天办结、零收费、完全透明,这让所有企业享受到公平公正,而不用找关系,很多民企出去投资不久就又回来了。政府不要试图做过界的事,不去摇树,而是让企业自己开花。

  郑永刚:民营企业有大小之分,小企业生存空间非常小,大企业相对好一些。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有公平的市场环境,还需要小企业自身提高素质。

  其实银行现在除了利率保护外,也渐渐进入一个竞争时代,把小企业作为未来最大的市场,可是这些小企业连财务报表都没有,银行想服务你却找不到渠道,这是小企业自己把路给堵死了。大银行股东实际上是中央政府,过去政策环境保护了银行,而现在银行的日子也开始不太好过,随着新一轮改革的开展银行的挑战会更大。但作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针对融资难的问题,要先做下自我审查,把有效的制度规范建立起来。

  Naina Lal Kidwai :印度银行体系中70% 是国有的,银行业非常成功,主要是因为监管框架非常好,基本很少受政府影响。而15 年前,印度银行业100% 由国家拥有,现在监管者发生了变化,竞争标准也建立起来了,同样是政府的银行,管理和运行变得更加高效。

  印度电信是12 年前开放的,也建立了非常高效的体系,是全球最便宜的电信体系,手机用户数量增速和中国是一样的。因此,如果市场结构、竞争是良性高效的,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会发展得非常好。在印度,政府没有拥有任何制药公司,但制药行业在印度非常活跃,提供很多世界级产品。印度制药业产品50% 出口到美国,除了出口之外,还给贫困国家提供药物和医疗设备。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只要有好价格和好产品,民企做得要比国企还好。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