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辉3招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4期  [字号:  ]  

作者:■孙惠彬
  在江苏通州、海门两市交界处的10多个乡镇,有大批农户自备电动缝纫机、电脑绣花机等先进设备,以棉丝为原料,加工床上用品和服饰用品。另外还有一批农民企业家,走出国门,在境外开销售公司,把当地农民加工的家用纺织品源源不断地销售到世界各地,赚了洋人的钱,饱了乡亲的囊。金沙镇荣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荣就是其中的一位,经他公司销售的纺织品每年达上千万美元。
  谈及经营方略,黄荣总结出了三招。
  第一,抓新品开发,刺激、引发顾客新的消费欲望。他说,国外用户的消费观念不同于国人,他们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约型消费方式,而是花色品种多,档次要求高,更新换代快。根据国外用户的消费特点,荣辉公司把新品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上。他们不但在国内配备了学历高、业务熟、设计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才,还在销售产品的所在国聘用设计师,设计国外用户喜爱的新颖样品。每年在初设计的样品中,挑选出20多种被市场认可、被中间商看中的样品,作为新添签约样品,从而逐步形成了“创新品——送新样——接新单——发料加工——向境外发货——回收资金”的良性循环经营链。这条经营链每两个月至两个半月周转一次,黄荣的公司由此赢得了境外家用纺织品市场的主动权。
  黄荣的第二条思路是在境外办销售公司。境外公司的主要任务:一是料理接货和发货的中转业务;二是了解各种货品的价格信息;三是提供时新样品;四是接洽客商,签约订单;五是按时结算资金,做好汇款到账工作。境外销售公司的地址,宜选在产品覆盖面大、集散距离远的地方。按这个原则,黄荣在美国、法国、罗马尼亚、西班牙、南非等地设了销售公司,聘用了信誉好、生意精、懂所在国语言的代理商,做批发生意,以商品差价的10%作为雇员的酬金。有了境外公司,在国内的总公司掌握市场动向更加准确,接办订单业务更加方便,资金回笼更加及时,商品流转也更为顺畅。家用纺织品属综合纺织品中的一个分支,并未受到配额等限制,产品在国外始终保持着畅销的势头。
  第三招是改变协作模式,掌控质量。经营秩序正常了,订单数量多了,纺织品出口量大了,加工任务重了,在质量把关上,很容易出现疏漏,黄荣十分警惕这一点。他主动改进了加工组合。原先,加工产品由公司出样,委托经纪人发料,交由农户加工。在验收时,按质量要求,由经纪人普验、公司抽检后才托运出口。这种“公司+农户”的协作体,铺面广,管理散,质量不容易掌控。黄荣收缩了“口袋”,改“公司+农户”为“公司+工厂”,即把加工任务集中到多家户办工厂。加工户相对集中了,专业加工水平提高了,技术质量把关容易到位。尽管产品出口批量加大了,但从没出过质量事故。
  黄荣的出口公司带活了一批加工企业,每个加工企业又容纳了不少农民工就业。他们之间构成了互相依存的协作关系,各得其所。这种格局,作为销售公司设备添置少,直接养人少,费用成本低,经营利润高。由于同行竞争的缘故,公司在处理下家利益时,随自己生意走红、发迹,给加工企业以及农民工的加工费也相应从优,水涨船高。就在荣辉服饰有限公司所在地,农民每天操作一台缝纫机,一般能收入120元左右。原料成本和税负支出,都由公司承担,农户的所得是纯收入。

编辑 何健(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