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艺术以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备受收藏者的青睐,但其普及程度却远不如瓷器,目前尚属收藏冷门,升值空间极大


漆器:红与黑的艺术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3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乔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天然漆制作器物的国家,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漆器于1977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名为朱漆姆木碗。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汉漆文化的繁荣,直至明清达到顶峰,并将漆艺绵延传承,已经走过了七千年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在当代收藏界,漆器艺术以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备受收藏者的青睐,但其普及程度却远不如瓷器和书画,尚属收藏冷门,升值空间极大。由于漆器不易保存,所以唐代以前的漆器,除了考古发掘出的以外,流散在民间的极少,许多当代收藏家们把目光投向了传世较多的元、明、清,甚至现代名家作品上。

 

 

 

  红与黑的奢侈

  古代漆器向来讲究“百里千刀一两漆”。也就是说,要走一百里路,在漆树上割一千刀,才能得到一两生漆。而对于漆器制作来说,必须经历制胎、水裱、推光、生漆调细等上百道工序,稍有疏忽,就前功尽弃。除了原料难得,其工艺繁琐也称雄于世。制成一个文杯,要经百人之手,制成一张屏风,要费万人之功。漆器制作工艺的繁琐,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大的工序有二十几道。而制作和阴干更是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要密闭在阴室里更长的时间。

  漆器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其颜色。天然漆从树上淌下来时是乳白色的,与氧气接触后慢慢转黑。战国、两汉的漆器大多用朱砂与黑色相配,正是为了调和色泽,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音修,古代将以漆漆物称之为“髹”,髹漆即以漆涂刷于各种胎骨制成的器物上)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出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秦代漆器的纹饰多红黑辉映、飞扬流动,绘画技法娴熟流畅,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到了唐代,漆器则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制作逐渐朝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髹漆品种和技法的创新、金银平脱的盛行、螺钿镶嵌的发展、雕漆等新工艺的出现。明永乐年间,御用监在皇城内设置了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扩大雕漆、填漆等漆器的生产,此举推动了明朝漆器的生产发展,直到清王朝灭亡,漆器这一宫廷艺术开始走向了民间。

  中国的漆器不但历史悠久,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并且遍布大江南北,如扬州为代表的江苏漆器,福州为代表的福建漆器,成都、重庆为代表的四川漆器,平遥为代表的山西漆器等。常见的漆器工艺品种有描金、填漆、螺钿、金银平脱、雕漆(又名剔红)、百宝嵌等,每个品种有细分好多项,工艺相当繁复。单以其中的雕漆为例,仅宋代雕漆就已经有了剔红、剔犀、剔彩,元代雕漆生产可谓是一个高峰,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腴圆润的花纹,构图饱满匀称,层次分明,并注重磨工。

  市场升值潜力大

  目前市场上可见的漆器作品主要集中于元明清三代。元明清漆器大都做工精美,保存较好,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其中明永乐、清康熙年代的漆器在市场上价格较高,表现力较强。

  2001 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以1287.37 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漆器拍卖成交的纪录。2006 年,香港苏富比曾以606.3 万元的高价拍出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以497.3 万元成交。2008 年12 月3 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的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上拍,此件漆器不仅工艺极为复杂考究,最为难得的亮点是盏托内乾隆皇帝的御题诗,最终这款漆器以3314 万元港币成交,创下了迄今为止漆器拍卖的最高拍卖纪录。

  尽管漆器在拍场有着不俗的表现,却至今未能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形成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漆器不易保存,其制作工艺繁复,存世量较小,而且漆器种类繁多,人们很难对其有全面的认识,因此收藏尚属小众,存在较大升值潜力。

  “目前,漆器收藏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高的升值空间。相较于绘画等其他艺术品,收藏当代传统工艺品的风险更小,价格相对实惠,只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基本上都为真品。”收藏家项先生认为,传统工艺品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使它拥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值得收藏的上品。此外,漆器收藏主要关注雕刻等工艺水平高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工艺精湛、制作精美,欣赏程度高,可作为陈设品和收藏品。投资者在收藏雕填漆器时,尽量选择雕填工艺的传人、工艺大师和一些高级技师制作的产品,它们升值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鉴别与保存

  鉴别漆器真伪,可以用“一摸、二闻、三看”的方法。

  用手触摸可以鉴别漆器的时间长短。漆器制作完成后,都需要阴干,脱去多余的水分。经过长年的使用和摆放,漆器会变得越来越干燥结实,比较而言,老漆器总比新的硬。另外,老的漆器经过历代的把玩,其细微突出部分多少都会有所磨损,还有因外力挤压稍显向内弯曲,而新仿的漆器一般都棱角分明,也有的故意做出磨损状,但因为是在漆器尚未风干时加工出来的,所以向内卷曲的幅度较大,会显得不自然。

  气味也是判断漆器新老的又一标准。一般说来,年代久远的漆器,其自身的气味会随时间推移慢慢挥发,新仿的漆器就算其造型、漆色、断纹都很逼真,但漆的气味却不容易一下子散去。

  最有效,也是最准确的方法是看漆器的断纹。常见的断纹有两种,一种是细碎断纹,像人的手掌皱纹,故称手皱断,又谓之牛毛断。有这种断纹的木胎漆器,木质的纹理已经深入漆表,是随岁月流逝逐渐产生的,人工无法仿制。第二种断纹就像蛇腹上的横断纹,所以称蛇腹断,在明代漆器上常可见到,多见于漆层较薄的器里器底等处,而且可以伪制后仿,但假的断纹是有规律的,而自然形成的断纹不具有规律性。

  还可以看年款和颜色。不同时代漆器的款识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容,包括落款的位置、排列、字体等,结合真品的款识加以比较,就可以辨别真伪。经伪刻或改刻的款识总会留下些许疏漏,或是器具风格特点与款识不一致,或留有修补过的痕迹,漆色新旧不一致。

  漆色是鉴别漆器的重要参照,不同时期的漆器,其颜色有着不小的差别。年代远的漆器漆色发暗,漆表有润光,显得沉默稳重,新仿的漆器颜色鲜艳,火光很盛,有些刺眼。就现存的常见漆器来说,宋代的漆器多黑无光,颜色像木炭;明代雕漆漆器中有黑色、红紫色,里面都是黑漆,有光亮,明代的剔红器,红色都发紫;清代漆器颜色较鲜亮,红色不再发紫。

  漆器收藏最难的是保存。尤其要注意避免阳光曝晒、烟熏,收藏室的湿度和温度不宜急剧变化,避免忽干忽湿,最好把漆器放在温度和湿度比较恒定的房中。

  收藏时应特别注意,不要把漆器放得离地太近,也不要把其放在铺设海绵的地上,因为地上湿气大,海绵的吸水力又比较强,久置于地易使器物发霉脱漆。在移动漆器时应轻拿轻放,注意不要与坚硬、锐利的物体碰撞或摩擦,避免剧烈的震动。因为有的漆器在地下埋藏千年,胎质易变得疏松,稍不注意,就会损坏。同时,盐、碱等物质对漆器有一定损害,要注意远离这些东西。漆器的收藏还应注意防尘。如果有灰尘积淀,可用鸡毛帚和柔软的毛刷轻轻清理,或用棉纱布擦拭。如果器物表面沾上污垢,可用洗涤剂清洗或用棉纱布蘸上少许食用油轻轻擦拭。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