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兄弟”创业中,创业伙伴应在创业初期就确定未来利益分配规则、话语决策规则以及公司的运行制度,以保证长期的伙伴关系


别让“兄弟”情谊成为绊脚石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2年第11期  [字号:  ]  

作者:袁岳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兄弟”文化是很容易被模拟且具备较多引申含义的一种文化。这种引申后的“兄弟”文化是将朋友关系亲友化的模拟,能够成为模拟兄弟的朋友会进入“不见外”的圈子,在交往规则上可以共享各种信息和资源。

  但事实上,即使是亲兄弟,也会在家长不在又没有留下明确、公正的遗嘱时,因家产分配不公而翻脸,模拟的兄弟关系就更不用说了。

  “兄弟”创业要有三先原则

  由无血缘关系但又超越朋友情谊的人(同学、老乡、同事或者街坊、战友)形成的创业组合,在创业初期通常具有增强凝聚力与降低创业成本的作用。但是因为大多数是靠“兄弟”情谊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普遍缺乏明确的利益分配与权利分配规则。久而久之,随着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可共苦而不能同甘的局面。另外,一旦不同的创业伙伴对自己价值贡献的认识出现差异的时候,“兄弟”之间的矛盾就会出现甚至激化。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刚开始创业,不知道事先确定算账规则的重要性;二是因为处于初创时期,没有建立未来的分配规则与责权分工规则。

  “ 兄弟”创业中最典型的成功模式具备三先原则:一是先制定未来利益的分配规则;二是先明确公司的话语决策规则;三是先确立公司的运行制度。制定未来利益的分配规则可以在利益纠纷还没发生时就对未来的利益分配起到约束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三先”,就会面临企业利益发生时,“兄弟”双方很难平衡各自利益的难题。

  多年的意识形态洗礼让中国人在操作三先原则的时候存在心理与知识上的障碍,因为在中国人的创业文化中,很多人不好意思在一开始就讨论挣钱了如何分钱的问题。而同样的障碍在欧美社会环境中要小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契约传统与规则意识使得他们在早期就可以对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作出比较清晰的界定。因为没有太多“兄弟”情分的假定,大家都用在商言商的方式来谈论合作条件与分工,并且认为这样自然而正确,所以很好地避免了“兄弟”创业的弊病。

  适时建立“防火墙”

  从上文可以得知,“兄弟”创业中的问题恰恰出在“不见外”与“不能太讲利”的文化假设上,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亲兄弟明算账”。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假设的“兄弟”

  情谊,让合作的主要利益点清晰化,从而让企业利益可计算与被规定,进一步避免了“兄弟”之间因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心理落差。

  “兄弟”创业之初,创业团队就应该以比较明晰的方式界定早期创业伙伴的责权利。其实,在这一阶段因为可得利益还未形成,因此增量利益的分割比较容易谈判,团队成员比较乐于听从主事者的安排与提议。在此时期一旦形成机制,即使在后期遇到某些个体对该机制的挑战,企业也能以历史正当性与群体认同的合法性来抗辩,并在可能的再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反之,如果个体想要推翻企业主导者的不当或者不法行为时,也可依据书面化的规定来增加自己的胜算。

  由于资源的不对称性,因此我们在创业的不同阶段经常会需要兄弟或者模拟兄弟式的合作伙伴,这时就需要在情感与事业利益之间建立起适当的“防火墙”。“防火墙”的作用是阻止假设的“兄弟”情谊影响企业的整体结构,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内部的不确定因素。

  总而言之,“兄弟”创业,要在明确三先原则的基础之上,适时发挥“防火墙”的作用,以保持事业的稳定发展,别让假设的“兄弟”情谊影响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壮大的绊脚石。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