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部分外资企业因成本高企陆续撤离深圳;7 月,港台集团连关珠三角5 家鞋厂;8 月,凡客抛弃中国制造首尝海外代工……不但跨国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东南亚,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开始外迁,寻求海外代工之路,以降低生产成本。“Made in China”一度以让世界震惊的速度飞速发展,但在2012 年,这个曾经享誉全球、闪耀着无数光环的名词却举步维艰。


中国制造业危局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2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冯晓霞

  2012 年10 月,在苏州工业园区内,国际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将正式关闭在华唯一直属工厂,消息一出就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担忧。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Made in China”一度以让世界震惊的速度飞速发展,但在2012 年,这个曾经享誉全球、闪耀着无数光环的名词却举步维艰。4月,部分外资企业因成本高企陆续撤离深圳;7月,港台集团连关珠三角5家鞋厂;8月,凡客抛弃中国制造首尝海外代工,使成本降低30%……中国制造是否已走向了末路?导致中国制造危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该用什么方式拯救正在哭泣的中国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此次制造业转移中受波及程度最大图/李建平

 

  外资出逃 代工厂面临末路

  2012年,中国新增外商直接投资日渐下降,耐克、阿迪等跨国公司相继关闭中国工厂,美国消费品巨头佳顿、卡特彼勒等世界500 强企业,纷纷将部分产品从中国多家代工厂撤回本土生产,或者转移至土耳其、印度、越南、泰国、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导致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代工厂掀起倒闭浪潮。除了外企跨国公司撤出中国的代工厂,国内服装类电商凡客也舍近求远,将订单加工转移到孟加拉国,开启了中国制造业试水海外代工厂的首秀。

  从宏观数据分析,2012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首次跌破8%心理关口,降至十年来最低点。

  从微观看,几乎所有制造业企业都步入产能过剩或负增长,纺织、钢铁、工程机械、造船等基础行业尤甚。从转移方向来看,一些高端制造业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出现回流倾向。

  一些低端制造业,受制于中国人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涨和转型升级需要,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2012年3月开始,美国消费品巨擘佳顿公司将“Miken”碳纤维棒球和安全器材“First Alert”

  烟雾警报器的生产撤回到美国本土。此外,福特汽车公司要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星巴克也把它的陶瓷杯制造业务从中国转回美国中西部。

  2012 年,伊藤洋华堂计划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预计在华生产占比降至75%.爱世克斯和水野降低在华运动鞋等产品的生产比例,扩大在越南、印尼的生产规模。其他将部分或全部业务退出中国的还有:建筑机械公司卡特彼勒、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玩具生产商Wham-O、ATM机器生产商NCR等。最近的一个案例是体育用品制造巨头阿迪达斯公司将于10月底关闭在华仅有的一家直属工厂,而其竞争对手耐克,早在2009年就关闭了位于江苏太仓的在华唯一鞋厂。

  跨国品牌企业纷纷退出中国制造市场,直接导致了依托外贸生存的代工厂纷纷倒闭,关于代工厂的末路论也甚嚣尘上。还是以阿迪达斯为例,2012年,美国阿迪达斯要把在华唯一全资工厂撤离,并将在今年10月到明年4月陆续和它们解除代工协议,终止合作,300家代工厂利益将受到损害。

  制造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小,成本是决定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代工厂更是如此。人力成本决定着全球性代工厂的转移方向,从欧美传递日韩,然后再到中国,现在已经慢慢转向印度、柬埔寨、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在过去的一年里,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代工厂纷纷陷入“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的尴尬境地。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有大概8%的企业被淘汰,是过去的两倍。以浙江舟山某羊毛衫加工厂为例,该厂专门从事出口羊毛衫的代加工业务,老板俞先生从事羊毛衫销售业务20多年,去年斥巨资引进了全电脑操控的生产线。俞老板告诉记者,今年市场行情不好,很多和他一样开小加工厂的朋友,把钱砸进新设备中,却拿不到订单,厂子没法运营就关闭了。他算比较幸运的,因为有20多年业务关系,营业额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

  与珠三角和长三角代工厂面临的困境相比,内地其它地区受到的波及要小很多。在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一家出口轿车遥控板的小代工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老板张女士口中得知,前几年她在小乡镇上开了一家遥控板的代工厂,板芯上的按键都是人工一个个点上去的,去年业务量激增。她把工厂搬到了市里,并购买了电脑操作系统和工作台。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不景气,但张女士却说:“我一点也不担心压货,订单一个接一个,接下来我还准备扩大规模呢。”

  成本提高 国际资本转移

  一些跨国品牌企业的流出,让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分析认为,导致流出的原因包括成本因素、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政策导向等,其中成本因素起到主导性作用。中国国内日益上升的原材料价格和工资水平,让企业无法像过去那样依靠低成本获取高利润。

  经过多年人均工资的增长,中国的人力成本比较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工资涨幅达69%.而同样条件下,越南的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5%至30%.2011 年越南工厂工人的平均月薪约为136美元,印度尼西亚约为129 美元,而中国工人月薪已达413 美元,是越南和印尼的三倍以上。在全球经济动荡之时,“中国制造”成本提升,外企纷纷涌向更具诱惑力的东南亚不难理解。以阿迪达斯为例,同样是生产伦敦奥运会的特许商品,阿迪达斯每月仅需向柬埔寨服装厂工人支付约828元人民币的人均工资,而在中国却要支付3000元人民币。

  不但跨国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东南亚,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开始外迁,寻求海外代工之路,以降低生产成本。处于亏损状态的中国最大电商服装品牌凡客诚品将部分订单转移至孟加拉国,其企业负责人表示,代工厂开到国外,成本可以减少30%左右。

  劳动成本不仅对于服装这样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影响巨大,一些小型加工企业也受到波及。温州一家轴套传动连接器公司工人的工资,从2010年的每月3000 元人民币涨到现在的4000 元,大概涨了30%.公司老板王先生表示,他们主要是做外销,订单也都来自欧美,国际形势不好,成本又增加,从2010年到现在公司的营业额下降了大约40%,现在每个月只能基本维持公司的运营。

  除了人工和房租等成本不断上涨,我国取消近30年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对国际品牌企业影响也很大。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有的还提高了外企的投资门槛,对新进的外资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甚至还对其产业类型、节能减排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在税收上,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正在失效。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来执行的再投资退税、特许权使用费免税和定期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面临取消。于此同时,东南亚仿效起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做法,为吸引跨国巨头,对外资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越南最具吸引力的是其税收优惠,外资企业在越南前3年免税,第3至5年税率为5%,其后税率约为10%左右。

  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也让“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减弱,同等外资进入中国折算成人民币金额有所减少,提高了投资成本,也影响了外商来中国投资的积极性。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由当初的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升值到现阶段的1美元兑换6.34 元人民币左右,升值幅度达23.3%.人民币升值不仅影响了外商的投资热情,也严重影响了以出口为主的加工企业。

  产业升级 向高端制造业发展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优惠政策取消……这些我国制造业依赖了近30年的优势正逐渐消失。中国制造业也随着跨国企业回流到本国或转战东南亚,走到了一个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

  中国制造业是否能抓住这次外资重新布局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机会,重新定位自己,将传统的依赖低成本价格优势的模式,转变为依靠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推动我国从低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转型,我们拭目以待。

  虽然中国制造受到东南亚制造和美国制造回流的双面夹击,但是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时间内还很难撼动。首先,我国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而制造业必须靠近市场,才能更好地开发出迎合消费者胃口的新产品。因此,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中国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改变。其次,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以及工业体系,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之间的协作和产业内部的配套都比较完善,这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的。

  中国制造业的这些优势虽然还在,但我们必须建立成本领先之外的竞争力,那就是尽快实现从“生产机器”到“创新中心”升级。这需要在创造上投入更多的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创意设计等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

  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转型至科技含量更高的高端制造业,是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世界工厂”之一的东莞,因制造业密集而成为中国制造转型的重点地区。从2012年初开始,东莞的很多企业和工厂纷纷倒闭,但位于东莞的松山湖高新区的经济却出现了逆势上扬,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8%,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05%的高速上升。

  主营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生产的杰斯比塑料(东莞)有限公司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代表之一,这里10 名一线工人完成的产值超过8000 万。面对原材料成本增加,杰斯比采用生产改进型材料EPP,将其广泛运用到包装材料、汽车、电子和玩具产业,依托三条节能环保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生产。杰斯比采用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生产体系是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案例,也是企业继续快速发展的基石。

  在这次的制造业转移风波中,受到波及最大的要数服装加工业。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让我国服装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阿迪达斯、凡客等服装生产商为降低成本会选择将生产线外迁至东南亚,导致很多小服装加工厂倒闭。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促进了我国服装业从简单的加工到设计原创品牌的转型。

  很多国内服装加工厂已经开始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对服装进行个性设计上的尝试,他们有专门的设计团队对服装进行款式、颜色、搭配和面料设计。童装品牌绿盒子设计的两套女童连衣裙“希腊玫瑰”和“京都玫瑰”, 在淘宝上获得价格和销售量的双赢。把绿盒子打造成一个妈妈和儿童的乐园,是绿盒子创始人吴芳芳的最大愿望,相应地,绿盒子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线,并计划推出高、中、低端品牌,且每个品牌都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