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洋经济年均增速为13.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深海区域的开发尚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


海洋经济占GDP比重会越来越大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2年第8期  [字号:  ]  

作者:冯晓霞

  当今世界各国都将目光聚焦至海洋,海洋资源开发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在我国,这一领域基本被国企垄断,民营企业是否能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分一杯羹?哪些领域适合民营企业进入?如何进入?带着这些疑问,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设立中国航海日”的提案者林嘉騋先生。

  《光彩》:世界各国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

  林嘉騋:由于目前世界上陆地资源已被大量消耗,各国都把目光转向海底,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资源的开发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俄罗斯将国旗插在北冰洋海底,向世界宣布北冰洋地区的海底资源属于俄罗斯。日本对海洋资源非常重视,不管是与韩国的海域争端,还是与我国的钓鱼岛之争从未停止过。新加坡通过合理利用自己的小岛发展石化产业,将海底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等用来出口或满足国内生产需求。

  西班牙将位于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打造成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光彩》:请您介绍下目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林嘉騋:虽然我国是海洋大国,但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们一直着眼于陆地经济的发展,海底资源没得到很好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没有很好利用,海岛经济没有得到发展,远洋船队也不如许多国家发达。

  海运是我国目前发展比较好的海洋产业,在我国国际贸易中,90%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

  海岛是我比较看好的领域,我国有6500 多万个海岛,绝大多数无人居住。上海在海岛开发上做得不错,从浙江租用了洋山港,这个天然海港可以停靠载重36 万吨的船只,有利于发展远洋航运业。如果我国能把6500 多个海岛利用起来,按照旅游业、渔业、新能源、海洋生物、矿产等进行详细分类,将大大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虽然在深海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欠缺。现在我们还没有强大的技术来支撑深海区域的开发,但我们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让一些先进的国外公司带领我们进入深海领域。比如南海的石油开发。南海的1800 多个油田中没有一个属于中国,周边的越南、菲律宾、印尼、文莱等都已经同国外公司合作开采油田,如果我们也同南海周边的外国公司合作,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海底资源创造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做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目前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年均增长速度为13.6%,2010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光彩》:您如何看待海洋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林嘉騋:海洋资源的开发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的领域,今后海洋经济会越来越大地影响我国GDP 的发展。目前我国陆地资源面临枯竭,经济的下一步腾飞要依靠海底资源。大概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先向浅海区发展,以开发大陆架附近的海域为主,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源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最后会向深海区发展。

  《光彩》: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中,我们应该如何兼顾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

  林嘉騋:海洋产业刚刚起步,为了避免海洋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走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需要国家现在就出台一些关于海洋生态保护的政策。《联合国海洋公约法》综合了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强调资源的公平有效的利用及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所以,我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到海洋环境的经济、社会、健康和文化价值,充分认识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对海洋环境、生态平衡、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所构成的威胁,在追求现代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我们可以开发海洋资源,但是我们更有责任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这一共同财产,使其永续发展,造福后代。

  《光彩》:目前,民营企业在海洋经济领域有哪些作为?

  林嘉騋:民营经济经过这些年的大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发展领域宽、自身素质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让一些企业具备了进军海洋产业的实力和能力。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达、资本充裕、机制灵活,民营企业进军海洋产业已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在水产加工方面,福建省的民企做得相当不错,占整个产业的69.8%,国有企业只占6.8%,且有逐步淡出水产加工流通产业的趋势。我参观过几家福建的民营水产品加工企业,他们规模都很大,主要生产虾丸、海苔、海鲜罐头等,产品已经从国内市场扩展至国外。另外,像浙江的万象集团、广厦集团已参与了舟山群岛的开发建设投资,江苏的民营船企熔盛重工有限公司为中海油建造了亚洲第一艘3000 米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等,这些都标志着民营企业开始抢占海洋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海洋经济,其多数产业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注重吸收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激发海洋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光彩》:民营企业想要进入海洋资源开发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林嘉騋:民营企业进入海洋资源的开发需要整合资金、人才、市场、信息四方面的资源。

  民营企业想要进入海洋产业,需要与政府、学者组成联盟,依托国家的政策,聘请一些懂得海洋产业技术的专业人员,将企业家的资金与专家的技术结合起来。

  海洋捕捞业是民企进入海洋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的一些深海域地区因长期无人前往而频受国外势力的骚扰。一艘捕鱼船前往几千里外的深海域捕捞,风险很大,如果组织几十、上百艘船集体行动就安全很多。另外,我国的渔业资源也面临枯竭,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大力发展远洋船队,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前进。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现在一些渔船已经具备了加工功能,捕鱼回来的途中就可以在船上生产出鱼罐头、冷冻深海鱼等,渔船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的加工厂。

  《光彩》:民营企业进入一些领域常常会遇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玻璃门”,在进入海洋产业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林嘉騋:目前民企进入海洋产业在一些领域的确存在着“玻璃门”现象,虽然国家有一些优惠政策,但由于缺少投资海洋产业具体实施办法的引导,也没有好的配套方案来实施这些政策,所以可操作性并不强。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既需要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加入,也需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由于民营企业整体上抗风险能力较弱,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以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