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主人公是一位有头脑的企业家,他抓住了一次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靠真诚和善良赢得了朋友信任和尊重,最后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给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幸福。让我们不禁感叹,商海自有真情在。


商海自有真情在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2年第6期  [字号:  ]  

作者:张琳 王艳菲

  1970 年,老王出生在福建省周宁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子里人多地少,村民收入微薄,只靠种地很难维持生计。为了生存,村里很多人就从小到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打工,辛苦自不必说。

  25 岁时,老王和几个朋友从家乡来到湖南,发现当地的木地板市场潜力巨大,便开始做起加工木地板的生意。那时候,30×60 的格条木地板在湖南非常畅销,其中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在木地板行业摸爬滚打了五年后,设备和原材料上先后投入两百多万,可是老王当年毕竟年轻,经验不足,又不善于与人交流,导致消息闭塞,对市场变化不敏感,没有预计到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对整个地板行业的影响。直到1999 年湖南林业局针对抗震救灾出台了新政策,要求停止砍伐所有的林木,厂子也因此一落千丈。工厂瞬间倒闭,还欠下两百多万元的外债,老王也只好变卖厂子,回到了福建老家。

  即使在今天,两百多万也不是个小数目,可见对于上世纪90 年代的老王来讲,这笔巨额外债真的好比泰山压顶。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是很感激那几年在湖南度过的时光,尽管最后一败涂地,但当时在工作中结交了全国各地的朋友,其中很多人在他以后的事业创立和发展中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和鼓励。

  在老家一呆就是一年,这期间老王干过锯木工,当过厂长,跑过供销,也做过材料装运和财务管理,不同的工作经历磨砺了他,促使他更快地成长、成熟。

  突然有一天,老王意识到不能如此沉寂下去,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放弃所有的抱负和理想,当时要立刻改变现状的意识非常强烈。

  那时候,很多家乡人都在上海打拼,一开始在码头帮人家装货、卸货,几年后手里存了点钱,就租个小门面,做些小型钢贸的买卖,一年也能赚个3到5万。

  后来,随着全国经济的繁荣,深圳、上海浦东等地率先发展起来,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大,门面也从一间发展到几十间,钱是大把大把地赚,吸引了很多家乡人前来淘金。很多朋友也邀老王同到上海发展,但他那时候还没有从创业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无法接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总是婉言谢绝。

  抱着东山再起的夙愿,老王最终还是来到了上海,暂住在朋友只有6 平方米的小屋,晚上就睡在地板上。

  那段日子,老王每天早出晚归,骑着自行车在上海逛,对当时的上海经济有了整体感受,也大致研究了一下钢材市场的前景,每晚都盯着天花板思考如何在钢材市场掘到他在上海的第一桶金。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老王最困难的时候,生活突然出现了转机。2000 年的春天,为了缓解债务和家庭的压力,他决定去一个在浦东做钢贸批发生意的朋友那儿找点活干。

  那天,老王坐在去往浦东的公交车上。时值四月,上海的气温很高,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大哥背着水泥刀等重物,热得大汗淋漓,却没有座位。他很自然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这位大哥。通过闲聊得知,老王朋友的公司离他要去的地方不远。

  一起下车后,还有两公里的路要走,老大哥看着沉甸甸的行囊面露难色。老王也不忍看他背那么重的东西,就帮他把东西背回了家。老大哥热情地留他吃午饭。餐桌上,老大哥说下一年自己有36 个工地要同时开工,让老王负责给工地供货。他当时半信半疑,并没有当真。

  时隔几个月后,正好赶上中秋节,老王用家里寄来的钱买了两条烟,去看望老大哥,同时也想确认下此前的酒后承诺是否还能兑现。老大哥果然说话算数,当天就给了他一份300 万吨钢管的订单。

  订单有了,可资金却没有着落。老王一直信奉人穷志不穷,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不会向朋友张口借钱,不想因为还不了钱失去朋友的信任。他卖了老婆以前送他的金镯子,重新做了个发型,换了一身西装,配上包、计算器,俨然一个阔绰的大老板。

  一番包装后,老王就到松江建材城找做钢管批发的几个朋友,这是他到上海后第一次出现在他们面前。和朋友们叙叙旧,聊了下各自的近况,他才慢慢切入正题,谈起手上的钢管订单。也许是机缘巧合,当时一个朋友那儿正好积压了一批钢管,虽然稍微有点生锈,但不妨碍正常使用,他一口答应给老王提供前期的300 吨钢管供应,并借给老王5000元做运费。

  最后,老王用朋友借的5000 元钱,支付了运费,还买了当时高档的“红双喜”烟打点工人,才顺利把货物运到了工地。这笔生意结束,老王赚了4 万块钱,除去所有开销后只剩下2000 元。不过这次生意让他认识了更多朋友,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接下来的一年老王赚了两千万,还清了所有债务,业务也覆盖到上海几乎所有的工地。以至于后来谁手里有钢材,就会直接打电话问他:“我这边有货,你要不要,要的话赶快拖走啊!”

  老王买货从来不过问价格,卖家随便开单。目的是希望借助对方的平台和资本来运作他的市场,共同发展,赚多赚少无所谓,卖家心里不别扭就行。

  2006 年,公司开始和龙源集团、绿地集团等大公司合作。老王也把家人接到了上海,安排到他的公司工作。他始终坚信:人如果只顾自己赚取利润,什么都做不大。亲情和友情是无形的资产,人脉是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当初落难时不是那位朋友留他借宿,或许也就没有老王的今天。(本文根据主人公口述整理,老王为化名)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