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把企业做好,给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本身就是广义慈善的一部分


做慈善是企业家的必修课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2年第6期  [字号:  ]  

作者:王振家

  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举动一直备受争议,公众对他做慈善的动机和目的猜测很多,“企业家如何做慈善”也因此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为此,本刊采访了长期关注民营企业家发展的民企研究专家杨轶清和慈善界人士黄浩明先生。

杨轶清,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

 

黄浩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扶贫基金会顾问

  《光彩》:您怎么看待“陈光标现象”?

  杨轶清: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社会争议,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当前的国情及社会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做人、行事要低调含蓄,不赞成高调和张扬。其次,当下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仇富心态。因为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加上一部分富豪的财富来源不明或不光明,使得公众对富豪阶层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并对这一阶层缺乏应有的尊重,形成一种不健康的财富伦理。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不幸成为公众表达失衡心态的靶子。最后,陈光标的高调行善给受助对象、弱势群体和富豪阶层造成了压力。“暴力慈善”一定程度上是对受助对象和弱势群体的不尊重,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也让一部分对做慈善不积极的富豪很没面子。

  陈光标高调做慈善的初期是他的个性主导,但现在他已经有点身不由己、骑虎难下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如果现在改变风格,那他就不是陈光标了。如果坚持下去,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但最终对他还是有利的。

  陈光标能多年坚持一根筋地“作秀”,其实体现了一种企业家精神,就是“我走我的路,不为旁人所动”。他以一种自虐、自嘲的方式,不屈不挠地、乐此不疲地推广他认为正确的慈善文化。他能够坚持自我,不为别人的眼光而改变,其内心是很强大的。

  黄浩明:不管陈光标是不是在“作秀”,既然他把真金白银捐出来了,就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至于他高调行善的目的和动机,我们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批评陈光标的人首先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为慈善做了什么。

  如今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家做慈善本身是应该受到鼓励的,社会应该宽容陈光标,因为本来做慈善的人就少。至于他做慈善的方式,当然是值得商榷的,但这也与现阶段的客观现实是有关系的。比如我们的慈善事业很多地方不规范、不专业,社会对慈善组织的了解还不够,不太相信慈善组织,等等。

  我们评价一个企业家,首先应该看他是不是遵纪守法,有没有给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待遇,有没有履行企业家的基本责任。如果做到了这些,再通过做慈善来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知名度,这也是无可非议的。学术上有一个名词叫慈善战略——企业拿出交完税的利润再分给社会,并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品牌效应,是合情合理、一举两得的。企业利益和慈善公益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光彩》:陈光标是不是在通过高调慈善来营销自己和企业?

  杨轶清:据我观察,陈光标这些年的高调慈善是性格使然。从人格伦理学角度来讲,陈光标属于孔雀型性格,喜欢炫耀、张扬,喜欢在镁光灯下被万众瞩目。性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孔雀型性格决定了他对高调行善乐此不疲,甚至享受因此带来的社会争议。

  至于他是否有通过慈善来营销自己和企业并获取名利的动机,我认为不可能一点都没有。陈光标是一个精明的人,从他最初下海创业再到今天获得的一系列成绩和荣誉,就能看出他是不简单的。但是,如果用“慈善营销”来解释陈光标多年来的慈善行为,还是比较牵强的。

  陈光标高调行事的作风确实源自他的个性,这种个性满足了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需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社会行为。他知道这样做会引起争论,但如今是个眼球决定生产力的时代,有争议就意味着有知名度,知名度会带来影响力,影响力会决定竞争力。

  捐款、慈善、高调、出名、圈钱——这并不是他从一开始就精心策划的一盘棋。如果他这么想,那他就是一个不成熟的企业家,因为高调带给企业家的高知名度是短期的,而且弊大于利。

  一个企业家最大的资源是精力,有精力才能专心、全力地做事情,整天活跃在媒体的镜头中,对企业经营有很大的副作用。工程行业是一个企业对企业的行业,客户不是公众,而是政府或企业等机构组织,高调慈善引起的广告效应并不明显。

  并且,他现在从事的拆迁行业是忌讳高调的,一个有争议的企业在招标考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光彩》:民营企业家应该如何做慈善?

  杨轶清:知名民营企业家是社会风向标,其行为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企业家可以适当地公开或宣传一下自己的慈善活动,但不要刻意地放大。

  现在企业家的行为方式很多元化,可以很低调,也可以公众化,甚至娱乐化,比如很多企业家喜欢跨界,财经人物经常出现在娱乐头条,社会应该对此更宽容、更理性,只要企业家做的事情不伤害别人,社会就应该对他更宽容。

  怎样做慈善是民营企业家的必修课,但我认为这门课不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要关注的还是企业发展、解决就业以及税收、安全、环保等问题,把企业做好,给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本身就是广义慈善的一部分。做好这些之后再去考虑狭义的慈善,即捐款、捐物等。

  企业家做慈善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但知名度转换成竞争力还是有一定挑战的,能吸引眼球不意味着能带来购买力。比如陈光标现在要做绿色食品和矿泉水,但对他来讲,高调之后怎样集中精力做好新的产业挑战性很大,因为打造一个品牌不是仅仅靠“陈光标”这三个字就可以做到的。

  陈光标的执着精神很值得广大民营企业家学习,不要轻易地改变,迎合别人的观点。从陈光标身上得到的教训是,高调是有害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企业家要吸取教训,学一点中庸之道,不要走极端。

  黄浩明:企业做慈善的方式很多,有直接捐赠和间接捐赠、计划捐赠和随意捐赠、员工捐赠和企业配送,还有为了企业发展战略而做的公益项目,以及跟产品结合起来的捐赠,即捐赠某个产品一定比例的利润。

  当然,企业做慈善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状况、经营情况和行业竞争力来选择行善方式,不能用简单的规则来决定,外界更无权干预。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