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税收体制是传统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堡垒,已严重落后于当前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


中国的减税症结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2年第4期  [字号:  ]  

作者:陈国平

  今年1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建议对制造企业减税,目的是促使更多工作岗位从海外回流到美国国内。这一建议获得多数美国民众的支持。

  而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全国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纷纷呼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特别是给中小型、微型企业减税松绑,助其渡过难关。

  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关键时刻,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不约而同地热议减税,隐约流露出相似境遇下的相似心情。美国人举例说,从2001 年至2010 年的十年间,全美国只有新泽西、佛罗里达、新罕布什尔、华盛顿等九州的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其他所有州都陷入了滞胀挣扎。经济学家在分析这个近乎奇迹的现象时认为,很大的增长因素取决于九个州都不约而同地使出了“杀手锏”——全部免除个人收入税。因为免税降低了企业负担,也吸引了更多人才进入,并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繁荣。

  中国的情况更复杂一些,要找出区域性的“减税榜样”殊为不易。去年以来,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两大引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型企业增长放缓,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增加,温州、东莞等地甚至出现不少企业关门的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政府收入与支出继续在大阳线上狂飙突进。去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 万亿元,比前年增长24.8%,增幅连续两年超20% ;而去年的GDP 增长仅9.2%.从1996 年起,持续十五年之久的政府收入增长率大幅超过GDP 增长率,造就了所谓的“中国奇迹”。

  国库充盈企业却困顿。国内一家知名经济刊物的样本调查表明,国内制造业企业中总税收与企业利润的比例高于50% 的占46%,有23% 的企业税收与利润的比例超过100% ;服务业中,总税收与企业利润的比例高于50% 的企业则占57%.即便是作为行业龙头的娃哈哈集团,去年缴纳的税金也占了总营收的8.46%,占企业利润的64%.在此环境下,减税带来的推动公平竞争、促进公民就业、降低企业成本、刺激社会消费、平抑物价水平等好处既符合逻辑,又直观可感,相信已成社会共识。减税之急迫性,正引起决策层的重视,而减税的操作空间则困于既有的税收架构。

  谁都可以大声呼吁减税,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在宏观上明了现行税制的症结所在,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卸下税负之重。从现行税收制度的整体设计思路看,实际上是假定一切财产和财富都应由政府主导和提供,私有产权的发育应受到排斥,因此要尽可能去扩大税基和税额,尽量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使个人利益最小化。在政府主导的理念下,财政不但要为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买单,也要供养越来越庞大的行政体系和行政人员,还得满足地方各级政府的巨额投资冲动。要维系这一切,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增加税收。前些年地方政府大肆卖地,很大程度上补了税收不足的缺口,房产调控后这一块的收入剧减,便只能加强税收征管,如此这般民企的生存就会越来越痛苦。

  毫不夸张地说,现行税收体制是传统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堡垒,已严重落后于当前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要拿下这个堡垒,必须首先攻克转变政府职能、压缩政府开支与投资这一道险关。在以服务型的有限政府替代“万能政府”的基础上,尤其要减少依赖投资的调控政策,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节约开支特别是对“三公”经费实行监督问责。抑制政府的花钱冲动,减税也就水到渠成了。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