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误区知多少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2年第3期  [字号:  ]  

作者:佳佳

  春节期间,某门户网站做了一项关于饮酒的全国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最爱喝酒的前10个省市” 中北京排名第一,自古有着豪饮美誉的山东紧随其后;在人均酒量排行榜上,重庆和浙江则分别排第一和第二,远远甩掉了排在第五的北京,而山东竟无缘前十;男性喝酒人数是女性的16.7 倍,女性的人均酒量则以日均192.5毫升完胜男性的159.7毫升。

  这一结果颠覆了很多人的传统思维,比如大家普遍认为南方人的酒量有限,没想到重庆的人均酒量竟然全国第一,而素来被认为酒量大的山东人则无缘前十,而女性的人均酒量远高于男性,更是令人不可思议。当然,一项并不权威的网络调查并不能真正说明国人的饮酒状况,大家也只是拿这个结果娱乐一下罢了。

  不过,关于饮酒的误区你又真正了解多少呢?且看医学专家的解读。

  酒兑饮料不醉人

  很多人在KTV里喜欢酒和饮料勾兑着喝,认为这样口感好,还很时尚。于是,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绿茶,白酒加可乐……各种创意组合层出不穷。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因此感觉像在喝饮料,不容易醉,很多人对此情有独钟。

  专家提醒,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会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加速酒精进入小肠,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远超过胃,因此受到的伤害也越大。

  此外,兑着饮料喝酒,表面上似乎是稀释了酒,实际上会因此把酒当饮料,喝起来没有节制,更容易喝醉,并且很难提前自我觉察。

  红酒比白酒“养人”

  多数人认为喝白酒易伤身,而葡萄酒有益健康,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对身体健康都有利有弊,至于是否能够“养人”,关键在于饮用量是否适当。

  专家指出,人喝醉酒就说明已经酒精中毒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解酒功能不一样,对酒精的敏感度也不一样。

  喝多少才醉,这个量因人而异。不过,人喝一两白酒,肝脏就要忙碌4—6小时,喝三两白酒,肝脏辛苦工作一星期也难以完全将酒精分解排出体外。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一次过量饮酒,相当于一次轻型急性肝炎。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 克,相当于啤酒750 毫升,或葡萄酒250 毫升,或38度的白酒75克,或高度白酒50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应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 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的白酒50克。

  喝酒脸红者不易醉

  有些人一喝酒就脸红,而有些人无论喝多少都面不改色,因此很多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不容易醉酒。那么,能不能以喝酒是否脸红来判断一个人的酒量高低呢?

  事实上,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发困,睡上15—30 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

  专家指出,喝酒脸红并不是能喝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告诉你不能喝了! 有喝酒脸红反应是因为代谢酒精的酶有基因缺陷, 因而导致有毒的乙醛在体内大量累积, 造成血管扩张, 引起脸红反应。脸红的人如果经常喝酒或过量饮酒, 会增加患食道癌的致命危险。

  腊肉香肠好下酒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适当吃些肉类和油脂,可以帮助调整好身体的部分功能,使胃表面蒙上薄薄的一层油脂保护膜,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或者先吃点高蛋白食物,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当然最好的饮品还是酸奶,因为酸奶中富含的乳酸菌能够粘附于肠胃的上皮细胞中,从而对肠胃黏膜提供一定的保护。且乳酸菌自身也含有一定的乙醇脱氢酶,可以帮助身体对乙醇进行氧化。

  专家提醒,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酒量是练出来的

  酒量大小是受遗传基因决定的。人体解酒主要靠解酒酶,解酒酶的数量和活性决定每个人的酒量大小。解酒酶数量越多,活性越高,分解代谢酒精的速度就越快,而解酒酶的数量,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无论你怎么练,解酒酶的数量都不可能增加。

  因此,“酒量是练出来的”这一说法是不靠谱的。

  专家指出,大多数人随着喝酒次数和饮酒量的增加,表面上似乎越来越能喝了,其实是身体越来越麻木,受损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了。

  边喝边抽更尽兴

  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兴头上,边上递过来一支烟,这时哪怕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也会边说“难得今天高兴”,边接过来点上。

  专家指出,边喝酒边抽烟,既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了饮酒量。

  度数高的才够劲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低度酒是酒精与纯水勾兑而成的,喝着没劲,而高度酒多为粮食酿造,喝醉不上头,喝着更带劲。

  专家提醒,度数越高的酒也意味着酒精含量越高。因为酒精进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脏的解毒负担,酒的度数越高,摄入量越大, 对肝的损伤就越严重。另外,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也就越多。

  突然戒酒易伤身

  很多人因为健康问题被医生建议戒酒,但很大一部分人始终未能成功戒酒,甚至会以“突然戒酒反而伤身体”为理由,继续自己的美酒生涯。

  专家指出,一些人认为“突然戒酒反倒伤身”其实指的是一种戒断症状。

  对酒精已经产生了依赖的人,如果突然戒酒,可能会出现手抖、心慌、抽搐发作、呕吐等 戒断症状。但此时更应戒酒,而不是认为应该喝一点酒来缓和症状。针对这种戒断症状,临床上有适当的药物能有效控制戒断症状。

  抠喉咙催吐解醉酒

  日常应酬中,不少人久喝不醉的“必杀技”就是喝多了之后到卫生间“抠喉咙”催吐,呕吐之后感觉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继续喝酒。

  专家指出,这样人工吐酒很危险。尽管抠喉咙催吐的确是迅速排出酒精最有效的方法,原理类似于洗胃,但不建议在酒足饭饱之后再主动催吐,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很容易吸入呕吐物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还会使十二指肠内食物逆流,引发急性胰腺炎等急症。

  因此,为尽量降低诱发胰腺炎的风险,专家建议可以在进食量不大的喝酒早期抠喉咙催吐。

  浓茶咖啡可解酒

  很多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或咖啡解酒效果好,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的刺激作用较大,更容易使肾脏受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酒后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诱发高血压。

  专家提醒,解酒的最好方法还是喝酒的同时多喝水,一方面,水起到稀释酒精的作用,可降低酒精对脏器的刺激;另一方面,大量饮水可加快排尿,从而加速人体对酒精的排泄,减轻酒精的副作用。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