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富”神话破灭启示录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3期  [字号:  ]  

作者:■李海侠
周氏夫妇
  最迅猛的财富积累是在股市,最后铤而走险以至沦为阶下囚,也是在股市。周氏夫妇可谓成也股市,败也股市

  2006年1 月16 日,曾被称为“上海首富”的周正毅的妻子毛玉萍因触犯香港多项法律,被当地法院判处3 年半的监禁。
  而早在2004 年6 月,周正毅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和虚报注册资本罪在上海获刑3 年。
  案件发生于2002年6月1日至2003年5月31日期间,曾任上海地产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总经理的毛玉萍与周正毅利用多名男女开设43个证券户口,每日大手买卖上海地产的股票,制造交投活跃的假象,造市托高其股价,确保能维持“上地”股价在0.58元以上的水平,以符合其2002年5月向中国银行(香港)借贷22亿元的条件。
  如今,这对曾活跃于股市的上海“首富鸳鸯”均被绳之以法,他们编织的财富神话也彻底破灭了。
  综观周氏夫妇的财富历程,可以说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10年里发家的民间富豪的典型。他们出身贫贱,凭一己之力做小买卖进行原始积累,期间或许有过钻特殊时期空子谋取暴利的经历:比如炒卖内部职工股等,但还是凭借自己的精明和勤奋成为富甲一方的豪客。等到成功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子之后,极尽奢华的生活,不断膨胀的贪欲,让他们迷失了获取财富的原则和规矩,股市变成了他们呼风唤雨的“圈钱机器”和“敛财工具”,也成了他们财富神话的葬身之地……

“黄金搭档”:什么赚钱做什么

  周正毅1961年出生在上海杨浦区,家境非常贫困,他上有3个姐姐1个哥哥,靠在国企做工人的父亲养活一家7口,经常吃不饱,穿不暖。

当年装修豪华的“阿毛炖品”店

  周正毅不甘贫穷的生活,17岁时舍弃学业,在一家小工厂找到一份月薪30多元的会计工作,这让他学会了如何精打细算。但仅仅打了半年工,周正毅便将尽可能多的原始资本拼凑起来,在上海杨浦区开了一家小馄饨店。就这样,他有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一代的个体小老板之一,也从事着他们最常从事的餐饮行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穿着也逐渐告别了单调的灰蓝色,变得绚烂多姿起来。周正毅看准了人们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服饰装扮这一趋势,1980年,他将经营了两年的小馄饨店转手他人,在大街上摆摊设点,转手倒卖起了廉价服装。他时常穿梭于广东、福建一带的沿海城市,自己提货,自己出货,自己运输,尽可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不久,周正毅遇到了毛玉萍,两人“财”味相投,志同道合。结婚之后,毛玉萍去香港打工。周正毅则在1987年以赴日本留学为名,行“跨国经营”之实,他把日本需要的中国货带过去,主要是利润极高而又便于携带的章光101生发水等,然后再把国内畅销的日本货带回来。
  1989年,周正毅“衣锦还乡”,回上海开设“美通饭店”,经营新式餐饮,之后又经营桑拿浴室和卡拉OK,这些都是当时上海滩的时髦生意,毛玉萍则经营地毯业务。夫妻俩比翼双飞,各展所长,堪称“黄金搭档”,这也为周氏家族后来跻身亿万富豪之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经商多年已实力不俗的周氏夫妇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美食街黄河路,一掷千万买下了一栋5层楼房,进行豪华装修后,开设了当时颇为高档的“阿毛炖品”。经营各种特色菜肴、炖品,靠美食和奢华一炮打红上海滩,年盈利达1000万元之巨。直至2003年歇业前,“阿毛炖品”一年依然有数百万元的利润。
  如果周氏夫妇就此把“阿毛炖品”扎扎实实地做下去,不仅仅把它做成上海餐饮业的品牌,还把它做成全国连锁的餐饮品牌,或许可以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品牌饮食王国,成就一番“百年老店”的千秋事业。但周氏夫妇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也是那个时代众多个体户的写照,他们做生意是决不愿吊死在一棵树上的,什么行业赚钱就做什么。往往东一斧头西一锤,只有急功近利之心,而无高瞻远瞩之谋。

投机取巧:股市获利埋下祸根

  1995年前后,不少大型国企上市,大量的内部职工股主要通过柜台交易的形式流通。精明的周氏夫妇利用我国幼稚的证券市场的政策漏洞,开始了疯狂贩卖内部职工股的投机活动。周氏夫妇先后收购了至少五六十家公司的职工股,有的花了几十万元,有的花了几百万元,买得最多的是“福建九州”,共花了2000多万元。这些股票大多以每股2-3元买进,后来涨势惊人,上市后一般都有几倍的涨幅,其中涨得最厉害的是“格力空调”,从2元多一直升到20多元。

让周氏夫妇获利5亿元的伦敦广场

  在周氏夫妇的传奇生涯中,1995年可以说是一个极具“里程碑”式意义的年头,也是他们经商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周氏夫妇完成了由“个体户”向“投资家”的“化蝶”过程。周氏夫妇的个人财富也是从这时开始,真正有了几何级数的爆炸性激增!毛玉萍曾承认在当时的股市上“赚了不少个亿”!
  股市让周氏夫妇欣喜不已,他们仿佛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特别赚钱的行业。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突至,香港股市一片低迷。周氏夫妇感到机会来了,他俩一头扎进了香港股市,大量购买了当时跌幅很大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李嘉诚旗下的蓝筹股。等到股市强劲反弹,周氏夫妇及时套现,又获利数亿港元。
  此后,“低价买进别人不要的东西,再等时机高价卖出”的投资思路便成为周氏夫妇的经商要旨。
  1997年,在内地房地产处于低谷之时,周氏夫妇成立了农凯集团,大举进军上海房地产业,但他们没有走买地——规划——建房——销售的套路,而是选择了收购烂尾楼工程。正如低价买进蓝筹股一样。
  1997年10月,周氏夫妇以每平方米6800多元的价格收购了上海中央商务区附近江宁路上的烂尾楼“兴业大厦”。该楼投入1亿多元,再追加1亿多元完工后,升值至每平方米2万元左右,市值超过5亿元。接着,他们又以每平方米4100元的价格收购上海长宁区古北的烂尾楼“伦敦广场”,追加亿元完工后,售价又升数倍。据周正毅说,伦敦广场获利在5亿元以上。
  其时,周氏夫妇在房地产业已经打了两个漂亮的“短平快”战役,打响了自己的名头。若周氏夫妇能坚持他们不同寻常的收购烂尾楼工程的房地产经营思路,以当时之势假以时日,不难成为笑傲群雄的“地产大鳄”。虽然周氏夫妇也想建立自己的产业帝国,但他们终究没能在任何领域成就他们的一番伟业,原因何在呢?
  他们也犯了中国许多富商的通病:上了富豪排行榜之后,自我感觉会变得十分良好,但在诸多因素的鼓噪下,很难沉下心来做实业,往往容易浮躁,想运用资本手段,迅速地建立自己的产业帝国。他们或打通上下游打造全产业链,或大肆吞并同行以图垄断地位,或盲目扩张多元化发展……所谓“欲速则不达”,最终由于资金吃紧,不得不铤而走险。

跌落红尘:游戏资本的代价

  周氏夫妇通过投资股市和房地产暴富之后,开始奉行在上海赚钱、在香港造势的资本运作手法。
  他们一边在上海把自己打扮成“外商”来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并利用自己熟悉的关系网来狂吃地皮、大手笔投资;另一边则在香港则通过种种手法,使自己进入李嘉诚等构成的香港富豪圈,以新“贵族”的形象示人,满足自己“富甲天下”的心理欲求。
  2000年,当《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估算周正毅的资产为0.66亿美元,将其列为第94位时,周正毅就很不屑地说:“不止这么多!我家族全资拥有的上海农凯发展,在上海以发展房地产及基建为主,总资产近150亿元人民币。”
  2001年,周正毅的排名上升至第41位,当时评估周正毅的财产是3.2亿美元。据说,当2002年胡润再次编制富豪榜时,周正毅主动找到了胡润。这一次,周得以名列第11位。
  同时,关于周正毅的财富故事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他是上海第一位开法拉利跑车的富豪,还有数辆宾利、林宝坚尼超级跑车;他热衷于把自己和老婆打扮得金碧辉煌,买过11克拉的钻石给老婆,自己也是从手表到皮带扣都镶钻包金;他还是香港八卦媒体的热门人物,与众多香港女星传出绯闻……
  一度周正毅被香港媒体戏称为“娱乐明星”,但周本人并不在乎这样的称谓,他需要炒作,他需要造势,“上海首富”的头衔可以让他获得更多银行的信任,他所需的资金也就有了更好的保障。很快周正毅又成了“财经明星”,但这恰恰是神话走向破灭的开始……
  2002年前后,周正毅开始在香港市场造势,先后收购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其中一家是“盈荣集团”,周正毅以6180万港元的低价成功收购后,由其妻毛玉萍担任董事局主席,股票名称也改为“上海商贸控股”。
  2002年5月初,周正毅通过“中银国际”融资20亿元港币,宣布斥资15亿港元,从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以及“爱立信”等公司手中收购建联通(即上海地产)59.98%股权,在香港再度买壳上市。当时“建联通”净资产有23.5亿港元。
  当时就有香港投资界的分析人士表示了疑虑:“一连串的收购上市公司行为和如此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会不会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周正毅先生一再表明不会用上市公司做‘抽水机’,但每收购一个公司就把风险比较高的房地产项目注入却是比较难以解释的行为。从他目前可以证实的投资来看,总资产怎么也到不了150亿元,最多在45亿到50亿元之间,而他借中银国际的钱就有20亿元,农凯旗下那么多地产项目,也不会没有融资,如果再借建行30亿元的话,负债率未免有点惊人。”
  此语事出有因。此前周正毅在上海狂购地皮,先后买下了包括董家渡等数百万平方米的地块。其中又以静安区地块最为醒目。那是2002年,周氏夫妇的农凯集团经过与近10家投资开发商长达1年多的激烈竞争,买下了上海静安区石门二路以东地块,预计开发规模将达63万平方米,加之周边地区联动改造,5至7年后,该地区将崛起建筑总面积达82万平方米的大型居住区,这也是上海市中心新一轮旧区改造项目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如此多的地产,需要投入开发的资金量可想而知!
  但周氏夫妇却对外一再否认收购上市公司与房地产项目之间的联系。就在2002年6月份,成功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建联通”之后不久,周正毅还邀请香港各大传媒及基金经理到上海参加两天一夜的“上海首富真人秀”,面对众多媒体,周正毅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从穷小子到亿万富豪的“传奇经历”,演绎了一个精彩绝伦的财富神话。
  但神话终究只是神话,与许多吃下大量土地的地产商因资金链断掉而“暴亡”相似,周氏夫妇为不让资金链断掉而在股市上铤而走险违规操作,最终东窗事发,神话灰飞烟灭。
  周正毅很善于造势,给人一种很牛气的感觉,但如果这种牛气只是为了虚与委蛇地到银行和资本市场上去圈钱,而不是扎扎实实地做事业,一砖一木地去建立自己的产业帝国,那么靠圈钱建立起来的只能是沙滩帝国,顷刻就会土崩瓦解。
  有香港媒体云:香港确实是内地企业良好的融资平台,但周氏夫妇没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却在香港股市里坐庄圈钱,他们曾经名动香江,如今物是人非,令人惋惜。
  从开“阿毛炖品”饭店到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第11 名,直至坠为阶下囚,在周正毅夫妇这一路走来的人生轨迹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金钱的贪欲对于人格的侵蚀,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道理:老老实实办企业才是正道,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中国市场钻空子的时代已不复存在。

编辑 何健(shy@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