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部好电影都是从一个好故事开始的,“草根”可以多写好的故事,演和拍可以交给专业的制作团队和专项的资金去做


“草根”的魅力在于写剧本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2年第2期  [字号:  ]  

作者:王振家

  对于那些正在开发原创资源的影视新媒体来说,短视频和微电影领域蕴藏着无限商机,如何利用“草根”资源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此问题,我们采访了盛大集团华影盛视CEO赵雨润先生。

赵雨润,盛大集团华影盛视CEO, 历任“ 盛大游戏”娱乐制作人、

“盛大音乐”制作人、“ 盛世骄阳” 副总裁,曾担任搜狐公司

高级市场经理、SMG 上海文广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导演等。

  《光彩》:您怎么看个体户拍电影这件事?

  赵雨润:我觉得挺好。这是一种艺术训练的方式,即便是拍着玩玩,或许也能拍出不错的作品。至于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影视人才,这要看他想不想成为从业者。

  如果想进入影视行业,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作品,玩和从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影视不像文学,自己有台电脑就可以写;也不像音乐,拿一把吉他就可以唱。做影视,从第一分钟开始就需要资金投入,比如你要拍一个咖啡馆,那么咖啡谁来买单?灯光谁来做?这都是需要资金的。如果没有资金保障,没有商业模式,那只能是一种蜻蜓点水的尝试,一种无伤大雅的自娱自乐。

  其实大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草根”电影,因为没有一部电影是从未拍过电影的人做出来的,目前网络上流传的只有“草根”拍的视频或短片。真正的微电影需要配音、配乐等方面的技术处理,尽管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但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做出来的效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一个非常感人的视频故事超越一部微电影,因为艺术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草根拍电影,就像全民写博、全民选秀、全民相亲一样,是一种才华秀。但影视是个技术活儿,一个人可以把卡拉OK唱得很棒,但参加快女选秀还是要三思而行,因为表演还是需要专业训练的。不过自从有了微博,草根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写故事,也就是创意编剧的部分。

  草根的魅力不在演电影和拍电影,而在写电影剧本。任何一部好电影都是从一个好故事开始的,所以“草根”可以多写,多去发掘好的故事,经历、背景不同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丰富多彩,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影视原创内容。演和拍可以交给专业的制作团队和专项的资金去做,这样才能保证影片达到预期的品质和效果。

  《光彩》:影视新媒体怎样利用“草根”的创作资源?

  赵雨润:现在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你可以通过微博向网友征集一个144 字的故事大纲,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一万字左右的微剧本,然后再选拔演员、导演和制作团队,按剧本拍成一个15 分钟的微电影。现在的微电影就是这样操作的,它们将是未来大导演的习作。

  这两年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是,门户、文学和视频网站开始参与微电影制作。网易和搜狐今年做了一些微电影,不过大部分属于1.0 的模式,就是我拍你看,跟传统电影没什么差别,“草根”的参与度很小。而向来重视“草根”原创力量的盛大则主张“全民拍电影”,就像此前我们鼓励网友写小说在网上发表,拍本地新闻在视频网站播放一样。但影视制作有一个分工很细的复杂流程,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不大可能,需要专业的影视人才和团队合作,于是我们在今年七月初提出“影视全微化”的概念,并推出了2.0模式:通过影视原创平台——美我网整合“草根”资源。

  “影视全微化”就是利用微博、视频网站等平台,把编、演、制等电影制作流程全部微化。

  在微博上征集微故事,再把只有故事梗概的微故事编成内容丰满的微剧本,然后推出一档选角的视频节目《试镜》,让网友选出他们认为符合角色形象的演员,最后挑选擅长此类题材的制作团队拍摄。我们有不同类型的制作团队,可以根据需求拍出最好的微电影,这跟一个制作团队每次拍片都要找人组局不一样。

  盛大投拍的第一部微电影《昨天》在微博和官网上征集了500 多个故事,进行了100 多人的试镜,现在已经有了千万次的点击量。我们还与唱片公司合作,为明星定制“音乐微电影”。

  “音乐微电影”让明星作为任务发布者,根据主打歌的歌词在微博上征集微故事,然后通过《试镜》节目让网友选出MV的主角,再找专业团队完成MV的拍摄和制作,最后在全网20 多个视频网站进行播出。“草根”几乎参与了MV制作的全程,这样的微电影必定为“草根”们所喜爱,这也是这些微电影招商非常容易的原因所在。我们制作的第一部音乐微电影是何洁的《我多么怀念》,明年还会为张栋梁、尚雯婕、陈楚生、“花儿朵朵”等量身定做。

  根据主打歌来命题,让歌迷为歌星写故事,作品的定位更准确、更接地气,既满足了“草根”

  参与影视创作的愿望,也为专业影视新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原创资源。

  《光彩》:微电影的商业前景怎么样?

  赵雨润:现在是微电影建立模式的时候,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价值体现出来,就会吸引各方参与。前两年是视频网站和企业在做微电影,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公司、艺人也在拍,像盛大这样的新媒体集团也开始加入。

  2011 年是微电影元年,也是起步之年,大制作的微电影有30 多部,差不多每两个星期就有一部。2012、2013 年将是微电影蓬勃发展的两年,2012年可能会有近百部微电影在网上公映。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除了制作期的投资外,院线发行的成本也很大。但在新媒体上,微电影和网络剧的发行成本几乎为零,你只要做好制作这一端,视频网站和微博是现成的发布端。

  当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发行和播出的渠道成本为零时,就会有大量的作品出现。

  很多人在寻找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微电影不像大电影是靠票房挣钱,微电影的商业未来是定制模式,就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观赏性强、点击率高的微电影,从而收取相应的制作费,比如我们为网游《星辰变》定制了微电影《昨天》,为深圳一个平板电脑品牌定制了校园微电影《告白》,我们的微电影都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的命题作文。

  微电影的未来发展在于量,要看年产量有多少,如果一年就产个两三部,老实说,扔在新媒体的汪洋大海里激不起什么浪花。目前尝试的人非常多,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和创意,还是要靠一些大的集团来发展。不然的话,很多人进来玩一玩就走了,大家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判断,钱花出去没有得到回报,反而会影响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