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聚集了一群追梦的人,开张不到一年,就成了项目和资金的淘宝地,被中关村管委会评为“创新型孵化器”


车库咖啡:项目和资金的淘宝地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2年第2期  [字号:  ]  

作者:王振家

  1976 年, 乔布斯和同伴在加州库珀蒂诺市的一个车库里组装了最早的50 台苹果电脑;1994 年,亚马逊诞生于华盛顿州贝尔维尤市的一间车库里;1998 年,斯坦福大学学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在房东的车库里创立了谷歌; 2005 年,美籍华人陈士骏和同伴用一张信用卡和几台电脑在车库里创办了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车库,成为这些传奇的创业公司诞生的温床。

  2011年,北京中关村,一个名叫“车库咖啡”的地方,吸引了众多的创业者在此办公、寻求投资,做一切与创业相关的事;也常有知名的投资人来此找项目、谈合作,做一切与投资有关的事。

  这里聚集了一群追梦的人,开张不到一年,就成了项目和资金的淘宝地,被中关村管委会评为“创新型孵化器”。

  共享办公 创投对接

  车库咖啡是位于中关村西区的一家以创业为主题的咖啡店,其13 位投资人包括艾瑞创始人杨伟庆、联众创始人鲍岳桥、创新工场投资总监郎春晖等,老板苏菂曾是上市公司的销售主管和投资总监。

  当初苏菂辗转于不同的餐桌和会议室之间,每天最多才接触四、五个创业团队,对于一名职业投资人来讲,如此效率远远不够。而北京众多的初期创业者一开始租不起办公室,或根本不需要办公室,在星巴克或上岛呆上一天,不光需要消费昂贵的饮品,还要忍受来往客人的干扰。

  于是苏菂萌生了开一家创业主题咖啡店的想法,一来为初期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二来为创投搭建便捷的对接平台。

  咖啡店的名字就叫“车库咖啡”,因为在美国,知名公司往往在车库里起步,车库成了创业的第一站和创业家的摇篮。

  车库咖啡装潢朴素低调,800 多平方米的场子更像一个大厂房。早上9点,有顾客陆续进来,要杯咖啡或奶茶,打开电脑,开始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偶尔也有人凑到同桌电脑前,郑重或散漫地探讨问题。还有两三个聚在一起的,其中一人展示着手中打印的资料,声情并茂地讲解项目内容,周围的人则在认真聆听。

  “ 这是一种共享办公的模式,国外早已有之,但像‘车库’这样低的消费还没有。”苏菂说。在“车库”,每人只需点一杯15 元的饮品就可以呆上一天;而在北美同样的共享办公场所,需要100 元人民币。共享办公在国外发展了多年,倾向于中高端商业地产,针对初期创业者的相对较少。

  创业者多,项目就多,项目聚集的地方投资机会就多。“车库”成立以来,投资机构和个人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

  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开心网CEO程炳浩等人相继到此与创业者交流经验,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的CEO陈士骏看到“车库”时说:“即使在硅谷也没有这样的场景。”截至目前,已有十几个创业团队从这里走出,创建了自己的办公室。

  在摸索中前行

  餐饮不是“车库”的重点,苏菂也不清楚店里都有什么咖啡和茶,不过品种在逐渐增加,不然常驻团队也不干。

  除了邀请投资者和企业家来店指导,“车库”还与科技博客36 氪等媒体合作开展创业竞赛,与法律、会计事务所合作举办法律、财务讲座,为创业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苏菂坦陈,目前咖啡店还没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单靠廉价的餐饮收入难以长期维持。如果学北美的高消费模式,“车库”的服务还需要升级。几个月前“车库”上线了iPhone 和安卓客户端,现在团队正在开发更多功能,比如提供在线创投咨询和对接服务。“车库”也在与各种创业服务机构合作,为创投双方提供更多的服务,将来可能从中找到恰当的盈利点。苏菂认为“车库”的孵化器功能很明显,共享办公的模式很受欢迎,发展空间很大,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车库”里的创业项目来自多个行业,比如网络游戏、小型无人驾驶飞机、智能机器人、食用油等。苏菂称,IT是当前创投的热点,也是“车库”创业项目的主流,不过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彼此需要互相借鉴。比如店里有个团队开发了一款软件,用手机拍下食用油的二维码,可查到种子的生长过程。

  提及新成立的另一家创业主题咖啡馆必帮,苏菂说:“必帮的成立并不稀奇,北京有更多的创业咖啡馆才好,因为创业者很多,共享办公的地方很少。” 苏菂认为“车库”是创新工场的前期,是科技博客36 氪的线下模式。

  对于正在开发的线上平台,苏菂认为线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提高对接效率和范围,但无法取代线下的面对面交流。“面对面交流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在“车库”呆久了,每个创业者的圈子都扩大了,朋友间的相互关照常能快捷地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

  “车库”里的信息墙上,贴满了招聘启事、项目简介等信息。“车库”的官方微博也常发布项目信息和投资者信息,为创投双方牵线搭桥。苏菂在创投行业里有极佳的人脉,有投资人让他找项目,他就会在“车库”里找靠谱的项目推荐;碰到好项目,他也积极地向做投资的朋友推荐,无偿做创投的服务员。

  赛博——“车库”里的法籍创业者

  车库里的创业故事很多,有开发猛犸浏览器的90 后少年,也有两次成功创业后再次创业的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有“汉字工具箱”的作者68 岁的姚鸿滨副教授,还有正在打造中国最大户外媒体B2B平台的法国人赛博。

  赛博是一名法籍IT 工程师,曾在全球第二大户外媒体公司德高集团工作,后来发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户外媒体的B2B平台,于是辞职创业。目前,他一个人设计产品,同时在寻找合作伙伴。

  赛博说:“你在大街上随便看到一个广告牌,想在上面做广告,怎么联系广告位?价位是多少?你一下子很难知道。而我做的这个平台就是要整合户外媒体公司、广告主、广告位等资源,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赛博说,法国有50 多个户外媒体公司,且德高公司市场占有率为80%,在法国做B2B平台没有意义。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六、七万个户外媒体公司,商机无限。

  赛博每周在“车库”呆两三天,工作之余可以和不同的创业者聊天,分享产品的设计思路并征求建议,同时在此寻找合适的投资者。他说如果没有“车库”,他会宅在家里工作,没有机会与人交流,信息比较闭塞。三个月前他在朝阳公园附近的共享办公室,每天需要花120 元人民币,现在每天15 元就够了。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