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闽商:财富的传承与创新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1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高境

  今天的闽商已经在全球经济浪潮的裹挟之下开始了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旅程,而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的新生代商人,正在其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

  “不同于祖辈、父辈身上鲜明的地方和时代烙印,我们这一代跟其他地方年轻人的商业思维总体上没有太大不同。”他们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外放——选择自己创业的,多从事互联网、节能环保、广告营销等新兴行业;打理家族生意的,则讲求在传统行业中求新求变。要说与父辈的相同点,也许仍是那种“出门成龙”的勇于拼搏的底色,这是一种生发自血脉中的基因。

  匹克许志达:天生的生意头脑

  许多同辈企业家都在暗自羡慕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景南:对于企业传承问题,今年56岁的他不需要在选择二代接班还是全权委托职业经理人之间艰难徘徊,他的两个儿子许志华、许志达已经成为他坚实的左膀右臂,甚至可以独当一面。大儿子许志达现在是公司CEO,全面负责公司运营;而正宗的“80后”小儿子许志达,则掌管着整个公司的生产系统。2009年匹克在香港上市,许志华和许志达各自拥有匹克13%的股份,身家过亿。

匹克与FIBA的签约仪式,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左一为许志达,左二为许志华,左三为许景南)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富人的孩子更早当家。”早在2001年,还没有好好享受完大学的美好生活,21岁的许志达便弃学从商;半年后,从四川大学毕业的哥哥许志华也加入其中,一同为匹克打拼。正是由于父子三人亲密无间的分工合作,当时陷入发展瓶颈的匹克才转危为安,也才有了后来国际化发展的冲击力。

  尽管许志达自称是个不爱读书的“坏孩子”,但在哥哥许志华眼中,弟弟是一个天生具有生意头脑的人。业界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普遍认为他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执行力——事实上,2001年介入家族生意后,他成长迅速,不久便在匹克转型的关键时刻主导开创了匹克的运动服事业。

  那时候,原本领先运动鞋同行、与青岛双星齐名的匹克,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商业环境的大转型。供销社和国有百货商场在市场渠道中渐次没落,取而代之的是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品牌专卖店,这让以百货商场为主要销售渠道,原本占尽优势的匹克措手不及。2000年前后,晋江的安踏、特步、德尔惠等品牌的年销售量增长都在80%-90%,匹克却只有30%左右。看到父亲许景南为企业忙得焦头烂额,匹克的发展却逡巡不前,为了帮父亲分担,许志达义无反顾地挑起担子。

  对于当时的匹克而言,如果只卖运动鞋,显然不足以支撑专卖店的经营。匹克需要在运动鞋的基础上,再打造一条服装线。许景南决定把匹克服装市场的开拓工作交给许志达——要知道,在这之前,匹克一直专注于运动鞋,要做运动服装,一切只能从零开始。更困难的境况在于,当时的匹克资金流吃紧,甚至无法为新开拓的服装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初出茅庐的许志达,充当了匹克的攻坚角色!

  “闽南人做生意都是先做朋友,我这人就是好交朋友,有很多朋友帮我,他们给了我非常多的支持。刚从学校出来的我,哪知道什么是受市场欢迎的衣服?朋友中有很多是做服装的,他们教我怎么开发产品,一些有合作关系的朋友甚至等我们把产品卖完了再来结算。”许志达低调地阐释自己的攻坚之道。

  从一线和市场做起,让许志达一点一滴积累起对市场的把握能力,熟悉了市场运作的整个环节。得到父亲充分放权的他独挑大梁,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把匹克的运动服产业年产值做到了过亿元。这充分展现了他过人的商业天赋,也让处于危机中的匹克长出了一口气。

  目前看来,许景南遵循了闽商自古以来“家业传长子”的传统,让老大许志华担任总经理,负责全面运营。用父亲的话来说,许志华“沉稳且有文化和思想高度”,更适合掌管一个未来的国际化企业。不过在性格上,许志达或许比哥哥更接近父亲,他更像一个现代的草根闽商,除了工作,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公司。

  而父亲的专注和坚守也是许志达最为佩服的。创民族品牌,做国际化的体育运动品牌,是匹克创立之初的战略目标,23年来,任外界如何变幻,这一目标没有动摇过,匹克从未涉足过其他领域的生意。前些年,不少同行进入房地产行业瞬时赚得盆满钵溢,匹克却抵御住了诱惑。如今,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一些企业资金吃紧,无暇顾及主业,匹克趁此机会加快了国际化进程的步伐。“最晚到今年11月份,我们在美国的专卖店就能开起来。”因此,虽有父兄在前,许志达同样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以前盘子小,每年能赚个几百万就很开心,现在的匹克是公众企业,要为股民和员工负责,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上一页123下一页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