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将被依法治罪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1年第4期  [字号:  ]  

作者:胡江宁
  今年一开春,小莉在北京的婴幼儿用品商店开张。起早贪黑地张罗,客流有减无增,小莉有些坐不住了。有个做保险销售的朋友给她出“主意”,何不去医院妇产科搞些产妇资料回来,挨个打电话或登门游说,说不定能有所改观。但小莉的一个律师朋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明确告诉小莉:不正当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做法很不可取,有可能触犯我国法律,严重的将触及刑律。2011年2月2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提供、获取以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涉案人员将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涉嫌刑事犯罪,已经受到法律的追究。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这起非法提供、获取以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中,涉案人员达23人之众,他们中间有在某大型通信运营企业工作的“内鬼”,也有专事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掮客”,还有不正当利用相关信息的咨询中心、调查公司的负责人等。相关涉案人员通过建立QQ群,并在群里互通有无,形成了一条非法提供、获取、销售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链条。涉案的刘某和其情人代某同为北京龙江君威信息咨询中心负责人。据刘某交代,2009年,她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一群倒卖个人信息的人,后来她自己决定“另起炉灶”——建立一个专门用来倒卖个人信息的QQ群。她拉代某一起“经营”QQ群,群里“人气”最高时达200人。有人需要个人信息时,就在群里发布信息,能获取信息的人会主动跟有需求的人联系,双方谈好价格后进行交易。交易的个人信息包括手机机主信息和通话清单,有时甚至可以提供手机定位等“特殊服务”。受侵害机主的个人信息被涉案人员以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价格在群中倒卖;通话清单少则三、四百元,多则被加价倒卖到千元以上,而手机定位的要价则高达一两千元不等。据第一被告刘某说,在她倒卖的手机机主信息中,一般以每条30元的价格买入,再以50元到80元不等的价格卖出,话单的买入价为200元至400元不等,经她倒手后都能净赚100元左右。根据办案机关统计,刘某和代某从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案发,共非法购买机主信息、通话清单及公民手机定位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300余条,涉案金额近10万元。

专家说法:
  
据从事刑事辩护业务的一位律师介绍,司法界现在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规定来实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该修正案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于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而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另外,依据我国《居民身份证法》,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均属违法行为,严重的也有可能触犯我国刑律。
  北京某大学法学院的一位学者不无担忧地表示:在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居民身份证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涉及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但因为没有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规范,造成了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工作单位、身份证信息甚至病历报告等个人信息的泄露。一旦有需求,这些信息就成了可以交易的商品。公民个人信息被滥用,将有可能破坏社会稳定,引起诚信、道德等一系列危机。
  据悉,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试水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深圳市人大法工委已委托当地律师协会起草《深圳市个人信息保护条例》。如果该条例正式通过,它将成为全国首部保护个人信息的地方性法规。这部法规将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订符合深圳实际的法规,全面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变更、传输、披露、利用等行为。通过地方性法规来明确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信息管理者的义务、信息监管部门的职责,确定侵害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与诉讼程序,使个人信息的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深圳有关方面还将相关立法细化到经济和行政的处罚,以及对儿童等弱势群体和社会公众人物等特殊人群个人信息保护予以差异化规定,这将是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此外,有识之士也表示:在商业社会中,人们应该更多地通过提高保密意识来实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如果网吧、酒店等在要求客人提供身份证明时,或是一些企业在提供售后服务、保险服务和物业服务等要求客户或业主填写个人信息时,又或是企业在招聘时索要应聘者简历等一系列牵涉到个人信息的环节时,主要经手人和负责人应该将所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合理、合法使用。而个人在需要出示身份证明的时候,应该明确自己的义务,究竟有没有必要提供个人信息给对方,提供后的用途及保管是否妥当。即使是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也应该标明身份证复印件仅限当次用途,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滥用。在填写个人信息时要考虑到风险,尽量少透露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