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多年前一家40平方米的小涮肉馆儿,到如今拥有八家连锁分店的宏源餐饮公司,马龙朝着他梦想的目标不断前行


马龙:把涮肉馆做成大生意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1年第4期  [字号:  ]   [关键字:  涮肉馆]

作者:时晓棣 王敬发 苏根茂


北京宏源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龙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南门涮肉作为老北京美食代表之一,入驻上海世博园。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南门涮肉凭借独特的经营特色、店面环境、上乘的品质和服务,赢得了中外顾客的一致赞誉,南门涮肉的品牌口碑在国际舞台上日渐传播开来。
  经营南门涮肉的北京宏源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龙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传统的京味文化,品尝到高品质的传统涮肉,让南门涮肉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白手起家
  
1993年,三十出头的马龙辞去了国有企业的工作,决心下海闯出一番事业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北京南二环护城河边有个四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要出租,于是他就和同学一起花4万块钱把房子租了下来。
  房子是租下来了,可是经营点什么好呢?马龙想到了老北京的涮肉。自己就是少数民族,平时就爱吃这口,况且,涮肉火锅店不需要大厨,自己又会做调料,干脆就开家火锅店吧。爱人和亲朋好友都十分支持马龙的想法,帮着他一起策划怎么开店。装修、进货、找伙计,每件事都得自己张罗。
  因为资金有限,就得亲力亲为,能省就省。就拿装修来说,没有厨房得自己搭。马龙想,卢沟桥不是出沙子吗?就借车到卢沟桥去拉。朋友找来了一辆白色五十铃大卡车,几个哥们带着铁锹就出发了。到了沙坑,马龙发现,这里的沙子不要钱,但是一铲车沙子的装运费要两块钱。一听说自己装沙子不要钱,哥们几个就高兴地拿着铁锹装起来,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大伙干起活来都挺开心。马龙说,现在想想,可能会觉得那会儿人真傻,就为了省两块钱,费那么大劲,可是在刚创业的时候真的是每一分钱都不能轻易花啊。
  房子弄好了,去哪进货是个问题。马龙和爱人跑了好多家火锅店品尝,最后发现,有一家的羊肉味道最好。马龙从店里的伙计那打听到送肉的都是夜里过来。于是就每天夜里到那家店门口去等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等到了送肉的人,并且谈好了给自己的店送货。
  就这样,马龙夫妻俩加上一个伙计,他的第一家店——河边涮肉开业了。因为当时附近一带没有任何商业设施,地理位置又比较偏,所以刚开业时,生意惨淡。有的时候一天都没有一桌客人。没人来怎么办?马龙就给自己的朋友打电话,不要钱免费品尝。大家过来边吃边聊,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当交第二年房租时,马龙已经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能借的钱都借了,一起合作的朋友也退出了。认赔不干了吗?不行,已经辞掉工作的马龙没有退路。他不断地鼓励自己一定要扛下去。就算人再少,火锅的品质也不能下降。有一次,好不容易来了一桌客人,但非要吃店里没有的北京麻豆腐。马龙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直奔牛街,很快就买回了客人想吃的麻豆腐。这位客人看到了麻豆腐后,先是一惊,后来就乐了,他对马龙说:“你们家的肉香、菜香、服务更香!”就这样,老客人带动新客人,新客人又变成老客人,店里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店里开始排长队并且发号了,总共只有9张桌子的河边涮肉馆,生意一天天火爆起来。

个体变私企
  
随着生意的红火,原来的店面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顾客需求了。
  1999年,马龙租下天坛南门的一栋三层商用楼,这里就是目前宏源餐饮的总店,宏源南门涮肉城。马龙的餐厅也由个体经营变为了私营企业。
  与此同时,他开始了对羊肉产品的深加工,利用选肉剩下的余料,做起了羊蝎子火锅,于是在离南门涮肉不远的地方便有了“满朋轩”老店。就这样,宏源边积累边扩大,几年时间,南门涮肉总店、安定门店(又名河边涮肉)、日坛店、后海店、满朋轩、西湖店及朝阳路店等各个分店在北京各城区遍地开花,员工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400余人。
  2004年4月,宏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公司旗下分店的经营范围也由涮肉、羊蝎子扩大到各种清真炒菜、高档海鲜等众多菜品。
  企业发展到了创品牌的阶段,要保证菜品的质量、口味都恒久不变。马龙明白,老北京的清真涮肉是宏源的特色招牌,这个不能丢。
  宏源的涮肉一直遵循着老北京涮肉的标准特点,涮前清汤,涮后也清汤,这就要求菜品的质量绝对一流;而对于主要的原料——羊肉,品质必须非常精良才能做到放入锅中一涮即熟,久涮不老,不肥不柴的境界。宏源在涿州设有专门的养殖场,对羊育肥。因为草料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而且喂养后给羊留有大片活动的空间,因此羊肉才会非常鲜嫩。
  为了给顾客提供最正宗的老北京清真涮肉,马龙对于原料的质量控制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
  吃过南门涮肉的人往往都对小料赞不绝口。10年来,每个月马龙都会派人到产地监制原料,小料里的芝麻到韭菜花,每一道程序都由专人亲自监督。
  芝麻先炒制验收,合格后再上机器磨。磨完后,宏源派人用专用的桶封存。
  韭菜花也要掐在点儿上,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行,时机对了味儿才会正。正是由于对小料加工的每一步都严格要求,才使得宏源餐饮涮肉的小料口感独特、堪称一绝。
  除此之外,宏源后厨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工艺操作流程和作业指导书,并且对菜品实行随时检查的制度,如果发现问题必须按要求退回。每天下班后的例会上要总结制作和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然后集体讨论研究改进方法,以确保优质的菜品。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宏源对原材料实行统一采购、检验、储运,并在营业大厅设置公示窗,对原材料的来源张榜公示。
  2006年,宏源南门涮肉城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双体系认证,成为国内众多餐饮企业质量规范化的领跑者。

挫折中磨炼意志
  
从1999年到2005年,宏源餐饮以每年一个新店的速度稳步发展,凭着精良的菜品和优质的服务,宏源的新店开一家火一家,南门涮肉的口碑也迅速在京城传开了。
  2003年“非典”时期,京城餐饮业遭受了寒流。在一片恐慌中,众多的餐饮企业选择了停业关门,遣散员工。而这时的马龙却在冷静应对这场危机——餐厅关门停业,员工留守,工资照发!
  为了安定员工情绪,马龙亲自带头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消除他们的恐慌情绪。“我们不想让任何一个员工在这个时候失去工作,这样他们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他们对宏源的那份感情也会受到伤害。我们知道这一决定会面临很大的风险,虽然我们没有把握,但大家都相信困难一定会过去的,我们最终留住的是最为宝贵的东西——人心”。
  “非典”过后,在京城其他饭店都忙着招兵买马时,宏源已经宾客满门了。马龙说:“那次以后,我们的老员工都非常感激公司,虽然我认为公司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但是我们的员工早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工作之余马龙有许多爱好,比如骑摩托车,曾经有一次还摔断了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差点截肢。可是比起肉体上遭受的痛苦,事业中遇到的挫折对他精神上的折磨更深。
  2006年前后,公司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管理层出现了短期的非理性决策,在没有充分调研和准确定位的前提下,盲目购置了一处价值100万元的店面,但是当装修完成后,大家都意识到店面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的人文环境都和宏源的定位格格不入。经过仔细的调研和考证后,公司管理层决定及时终止这个项目。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马龙说:“是人就会生病,但不要紧,治就成,企业也一样。”在他看来,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绝对不能超过它本身管理所能驾驭的范围,而当时的宏源,由于管理人才不充裕,一些新店开始出现出品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和研究,2007年,公司管理层决定将经营不善的三家店面剥离公司。整顿后的宏源不仅经营状况直线上升,整个企业也重新回到了健康、理性的发展道路上。

重视党政工团建设
  
曾经在国有企业任职的马龙,十分重视企业的党政工团建设。他说,虽然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不同,但非公企业也可以把党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这也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公司2001年5月成立了工会,2002年11月成立了团支部,2003年7月成立了党支部。公司的企业内刊办得很有特色。马龙说,“希望我们企业内部能有一个很正的气氛。借助这些业余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打工之余,还能相互学习,有另外的收获和长进,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一些帮助。”有着大型国企30多年党群工作经验的张淑英是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她刚开始时对宏源党团组织的健全很吃惊:“我是先来考察了几回,了解到党团工作非常规范,才决定来这里工作的。”很多人不理解马龙,说你弄一个书记,给他那么高的工资还制约着你。可马龙说,你们说对了,我就是找制约呢。没人制约我,我可能会走弯路、斜路,有人制约我,我能走得稳稳当当。
  在宏源餐饮,党员佩戴党徽,团员佩戴团徽是一条规定。
  作为团委书记,贾敏经常到各个分店了解情况。因为餐饮企业的特殊性,各个分店开展的活动,一类可以按照团委的统一要求,另一类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搞特色活动。
  每年的3月5日,宏源餐饮各分店团支部都会组织广大青年员工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宏源餐饮内部刊物上,东城区河边店团支部写道:“所有团员都带着工具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当路面的积雪都清理干净,几位老人向我们感谢时,大家心里都暖暖的。”这些持续不断的活动,既团结了青年,稳定了员工,又能让大家心往一处想,真正促进公司的发展。
  在宏源的管理理念中,充分保障员工利益总是被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为了贯彻这一点,宏源很早就建立了完善的工会制度,每届工会主席都来自基层员工,却享受与管理层同等水平的待遇,负责监督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处理员工投诉。为了确保投诉的员工不受报复,员工投诉箱的钥匙只交予工会主席一个人,如果有员工因为反映问题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工会主席将负担一切责任。对此,马龙反复强调,“我们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员工的感情,如果一个员工因为反映问题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那么这种恶劣的影响很快会波及到整个公司,如果他们感觉到是在为一个不值得信赖的公司工作,那么我们赖以生存的员工根基就毁了”。
  马龙认为,有了“归属感”,员工才会主动、努力地工作,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双赢的局面。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