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收藏家花了近10年把仓建好,现在他们需要兑现,他们这样运作是聪明且合理的


投资当代艺术“慎”者为王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1年第3期  [字号:  ]  

作者:刘佳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岳路平


  2011年元旦,温州博物馆两场当代油画展着实火了一把。开展仅3天便吸引逾1.7万人次观展,开展首日5幅作品即被拍走。一些作品甚至拍出了500万元的高价。据了解,上海一些拍卖公司多次在温州举行名家国画、油画拍卖会,在参与竞拍的作品中,油画成交率接近100%,买家八成以上是温州本地投资者。
  上海巴塞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宗莉萍介绍说,早在2006年,在沪经商的温州人就开始涉足当代油画收藏,目前在他们中心注册且投资藏品价值在100万元以上的500多位会员中,温州商人占了200多人。他们当中以40岁左右的企业家居多,保值性投资是他们收藏的初衷。宗莉萍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被海外买家看好,许多中国中青年油画家开始受到关注,而与欧美当代油画相比,同样名气的中国画家和欧美画家作品价格差距很大。
  “不少人手中有钱,但缺少投资渠道,投资古董字画怕遇到赝品,投资当代艺术更安全,也有品位,还可以为生活增添一点情趣。”来看画展的吴先生讲出了温商投资当代油画的心理。
  温商的投资动向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风向标,种种现象似乎暗示着,一股投资收藏当代油画的热潮正在兴起。当代中国油画会是民间资本的下一个江湖吗?就此问题,我们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岳路平。
  《光彩》:您如何看待当代油画在温州大热的现象?
  岳路平:当代艺术作为一个资本容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艺术与股票、房地产,甚至大蒜、绿豆一样,都可能成为资本容器。看准机会,低收高出,更多的是投机的行为,需要与艺术投资严格区分。就像多年前普洱茶被炒到高价,但其本身的价值与被炒作后的价格相差很大。作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士,首先我们有责任提醒广大欲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士警惕其中的风险。
  对于前面提到的一场普通级别的温州画展拍出500万画作,虽不能妄加判断其中是否含有隐情,但至少要提醒投资者,应以谨慎的态度对待。目前市面上确实存在一种不良现象,一些所谓的高价拍品,其高昂的价格在令买家疯狂的同时,也令业内人士心存疑虑,不知道价格是如何推定出来的,标准从何而来。现在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标准,当没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衡时,人人都可以拿出一把尺子。这样的市场,是充满风险的。
  温州现象只是众多现象当中的片段,称其为炒作也未尝不可,这类炒作其实并不高明。当代艺术金融化相对规范的例子是有的。民生银行的艺术金融产品、上海正大艺术与上海国投之间的合作、深圳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将作品股票化,都属于新一波的金融容器概念。
  《光彩》:对于想要介入当代艺术收藏的人士,可否给出一些专业的建议?
  岳路平:对于想要介入艺术投资领域者,我们建议,拿出70%的精力收藏古董。很多人因为担心遇到赝品不敢贸然涉足古董画收藏,其实,相较那些突然爆发出高价的当代油画作品,古董往往更稳妥。在世的艺术家,未来的发展趋势难以预测,其中包含着巨大的炒作空间。这种炒作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蕴含风险。而像齐白石、八大山人的画作随着作者的辞世已经成为文化遗产,它们如同不可再生的资源,投资回报率或许不会特别巨大,但在艺术市场上炒作的空间很小,更保值,至少不会让收藏者承担太多风险。对于这样的作品,有条件的人士可以适度收藏。用其余30%的精力介入当代艺术品。
  虽然市面上的当代艺术作品鱼龙混杂,但品鉴起来还是有章法可循的。甄别艺术品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艺术家的简历,参加过什么展览,获得过什么学术成就,有无国内外重要机构发布展览的经历,这些都是评判的依据。
  当今资讯如此发达,想要了解一些新兴艺术家的身家并不难,投资者可以回顾其以往作品的价格,看看是否属于突然爆发型。真正如毕加索这类大师的画作价格是稳步上升的,只有炒作型才很容易突然爆发。在这种爆发中,真正得到利益的是那些“建仓”者。受害者包括跟进者和艺术家双方面。多年前,陈逸飞的画作一度被炒到4000万,但后来他的儿子——拥有陈逸飞画作最多的人出面澄清价格,因为价格被炒得过高是非常不健康的,未来这位艺术家有可能面临有价无市的窘境。很多号称一幅画作价值四五千万元的艺术家,实际上无法支撑起这样的价格,一些在公众视野中突然蹿红的艺术家,最后要靠开饭馆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将名气转化为其他行业里的商业价值,从艺术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损失。
  若没有足够经验自己鉴别,就要相信专家,委托资深的评论家或策展人都不失为稳妥之选。但即便如此,想在其中“玩水”,依然要非常小心。大多数不明真相的外行人就像股市中的中小股民,盲目跟进,最后被“坑”的可能性很大。
  《光彩》:当代中国艺术市场现状如何?
  岳路平:“中国热”导致很多西方热钱涌入,西方已有一批人囤积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过去十年中有很多作品被盲目炒高了,我们看到陈逸飞、蔡国强、方力钧、岳敏君、周春芽、刘小东、王广义、张晓刚等艺术家的作品动辄都要几千万元,其中一定是有泡沫的。西方收藏家花了近10年把仓建好,现在他们需要兑现,他们这样运作是聪明且合理的。
  中国现行的艺术生态只能使极少数人享受到西方炒作带来的成果,更多的艺术工作者则生活在底层,他们没有幸运地成为十年前被关注的对象,但他们也有才华。
  如果将艺术生态比作金字塔,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塔尖是被西方的吊车吊在空中,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建设底端、坚实中端。我们现在做了一个“艺术'超'超市”项目,着眼中低端当代艺术品。不要让艺术家太浮躁,不要动辄叫价十几万元,一幅画卖三千、五千元先解决生活问题,并不背离艺术理想。未来的艺术品形态应是从低端向中端靠拢,在中端大浪淘沙,觅得明星。要彻底解决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问题,必须依靠这些务实的途径。那些指名道姓的推荐,在我看来是不负责任的,艺术的魅力在于寻找和判断的乐趣。业内人士该做的是尽快给买得起艺术作品的人建立相对稳定的标准,让市场有矩可循,让更多的艺术作品流入千家万户。这样的推进是更加稳健和健康的。
  《光彩》:艺术市场与商业怎样才能良性结合?
  岳路平:现在国家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不少企业特别是地产商,希望通过艺术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艺术品投资也因此成为其宣传的概念和标签,这也无可厚非。成功的案例俯拾皆是,张兰2200万购买刘小东的画作《三峡》,通过这样一种路径成功炒作了自己的“俏江南”。你若非纠结于张兰买下的这幅画究竟值不值2200万,那就是南辕北辙了。张宝全在北京做苹果社区,将文化理想融入到商业理念中,做得也很成功。再比如潘石屹“长城脚下的公社”,艺术与商业也能良性共融。以艺术品作为爆点把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后续的项目上,是很多商人涉足艺术品收藏的原因之一。在艺术之名下经商,似乎还会让人觉得更有品位。但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贴着艺术标签搞烟花工程是最不可取的。
  艺术市场是一个很难估量和掌握的领域,它不像股票至少还有业绩支撑,艺术市场更要求人们以谨慎、负责的态度介入。成熟的艺术市场,要经历一级市场——例如画廊的集结,通过展览、健康艺术媒体的宣传、价格指数的观测后进入作为二级市场的博览会或者进行拍卖,这样的推进相对稳健。西方市场大多如此,如手表齿轮般密切咬合。相对西方市场的稳健,国内艺术品市场显得不够成熟。我们注意到,近期以艺术作为题材的金融运作突然增多。因此要提醒,不明真相,万不可盲目跟风,否则非常危险。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