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大战米老鼠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1年第2期  [字号:  ]  

  晚上6点钟中国家庭的孩子们在看什么?有多少在看国产动画片?走进电影院,家长们会选择看一部迪士尼的动画片,还是选择喜羊羊与灰太狼?如今的孩子们还有多少认得葫芦娃、黑猫警长?当大人孩子戴的帽子、穿的T恤、背的书包上大部分都印着迪士尼的卡通形象,这是否已成为一个群像?未来,这种情况又将如何?
  随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征服了无数孩子和大人的米老鼠大叔正式进军内地市场。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向来是全球建造成本最高的主题乐园之一。它的来临,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福音,更加为之疯狂的应属大人们。
  据初步估算,上海迪士尼一旦建成,每年至少为上海带来新增游客300万到500万人次,从而带动当地的“食、住、行,游、购、娱”。有人说这将给上海乃至全国带来无限的商机,在世博会之后,上海将迎来一个迪士尼时代。
  也有人质疑这将是一场惨烈的文化侵略。迪士尼落户上海,除了那令人期待的迪士尼乐园以外,迪士尼其他的衍生品也会大举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而其最大利润正在于此。主题乐园的利润仅仅占迪士尼公司利润的1/3.迪士尼的玩具、服装、文具、书籍、手表,甚至是英语培训,大量地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据了解,目前迪士尼已在中国建立了5000到1万多个品牌店,中文版《米老鼠》每期发行量达40多万份,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卡通杂志,迪士尼已经着手进入中国动漫和网络游戏领域。在迪士尼开疆拓土的时候,带给我们的或许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正所谓“钞票就是选票”,我们究竟是该张开双臂热烈欢迎,还是该捂紧荷包抗击入侵?

迪士尼走进上海是否属于“文化入侵”?
  首先要定义什么叫“文化入侵”。文化在现今社会中流通是双向的,可以由人们选择。人们可以选择购买迪士尼的商品,当然也可以选择不买。
  迪士尼的上下游产业链是非常完整的。在没有迪士尼乐园之前,迪士尼的其他衍生产品就已经在中国生根,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已经非常大。实际上,迪士尼的很多作品都是具有普遍性的,因此涉及到文化上的争议并不多。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谨慎的观察与清醒的认识。迪士尼十分注重文化上的融合,无论其存在于哪里,文化上的水土不服似乎从来都不会很明显。从这个角度来看,用“文化入侵”来形容迪士尼现象不准确。
  现在已经不是闭关锁国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必然带来全球文化市场的交融和包容。因此,与其高喊着迪士尼是“狼来了”,不如以更平和的心态接受事实。当孩子乐于接受西方的洋快餐时,我们不能指望具有童趣的卡通形象和神奇的米老鼠不对孩子们产生影响。毕竟,动漫和音乐一样,是一种超越种族、国家的世界语言。孩子们的世界应该是快乐而单纯的,他们喜欢卡通形象不会像成人一样思考这种形象来自哪个国家,而是天然地亲近可爱的童话形象。因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让风行世界的卡通形象在中国畅通无阻。至于本土、本国的动画生产者们是否有危机感,能否创造出和这些形象一样可爱的卡通片,是另外值得探讨的事情。

身强体壮的洋卡通大摇大摆地走进国门,本就先天不足的土卡通的日子怎么过?
  最初一段时间的冲击在所难免,因为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商业运作,无论我们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迪士尼的经验都已在我们之上。更何况我们自己的一些游乐园项目本就算不上高端,迪士尼的进入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借鉴的机会,就像我国的国产大片。从1995年开放了美国大片进入中国,人们觉得中国电影业必将受到致命打击,但正是通过大片的引进,中国电影业在2002年以后反而“复活”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现在具有比较好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意识,迪士尼的到来其实营造了一个契机,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的东西做得更好,将原本就拥有的本土资源开发出来。
  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好事,可以真正领悟到什么叫竞争,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美妙之所在。在冲击面前,总是会有一批业者站出来,把市场做好、做大。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南方一些地区已经建立起了规模巨大的动漫园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生产动漫产品。各地建立的动漫基地和动漫节,已经遍地开花。赛尔号、喜羊羊这些本土品牌的出现,已经在市场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力。但问题同样需要正视,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产业链,规模效应还未产生。借鉴迪士尼的经验,以求做大做强是他们未来要走的路。
  迪士尼进入最后的结果将是把整个蛋糕做大,并带动我们的产业发展。参照迪士尼专业性,同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提升。不必过分担心迪士尼的“入侵”,因为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为什么迪士尼及其相关产业能够吸引包括小孩、大人在内的各类人群,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迪士尼的套路可以理解为,首先把动画片做得好看,让人们喜欢,而后再说有何教育意义。实际上,迪士尼的产品传达的价值观是一种在现代社会里普遍承认的价值观。迪士尼用娴熟的故事技巧,以及真正把孩子看作是值得尊敬的受众来考虑的心态做产品,有了这样的心态,成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迪士尼准确地把握了儿童的心理,对人性的体察相当深入。这种性格并不一定属于西方人,其他地区的人也能接受。迪士尼的文化障碍也比较小,同时十分注重生活最基本的细节,而容易产生文化阻隔的地方,它会有意识地将其忽略。
  另一个奥秘就是迪士尼的持之以恒——几十年来不断坚持品牌运作,形象非常清晰。健康、清新,迪士尼始终保持着这一形象。从游乐园到影视作品,力争把全部产业链的产品做好,并不断增值。
  迪士尼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开发的成功,更是开掘儿童心灵和张扬童趣、童真文化的成功,因此,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国家民族,世界上永远有数不清的孩子懂得迪士尼世界的交流方式,并深深喜欢这种文化形象。学习迪士尼,不光要盯着迪士尼的商业神话和品牌,还要看到其背后产生的儿童心灵影响。这也是迪士尼至今无可替代的真实原因。只有充满人性魅力的文化才能做到不朽。

与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外国动漫文化巨头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政府的保护有些过头。现在规定动画片只能在某一时段放,而且这一时段必须放国产动画片,播放国外的动画片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温室里的苗子永远长不好,经不起风雨。其次,我们对于价值观的认识还有差距。国内的动画片似乎永远在给孩子灌输“教育”,而外国的卡通形象更多地是传达“娱乐”。寓教于乐这个词拿捏起来并不像说说那么容易。未能真正寻找到现今世界能够深入人心的价值观体系,并让它变成一个产品呈献给大众是我们的病根。业者的思想意识需要转变,首先是要具备娱乐性,之后再兼具教化功能。中国的动漫产业差的不是钱也不是硬件,差的是精神与创造力。
  此外,有时太注重中国特色。虽然中国特色很重要,但有些元素在外国人看来很难理解。文化一旦不能被理解,就会打折。迪士尼的特色就比较少,像米老鼠、唐老鸭,你并不能说它就是美国特色。这其中的文化折扣比较小。迪士尼适应各种文化的能力就很强。我们的很多东西文化特色、价值性很高,但总是欠缺那么一点点兼容性。

国产卡通形象的后续竞争力何在?
  葫芦娃、黑猫警长这些本土卡通明星虽未朽,但已老,只能作为80后的集体回忆,年轻一代鲜有认识它们的。迪士尼的白雪公主2011年就74岁了,但仍然演绎着“不老传奇”,一代一代成长起来的小女孩们仍然愿意用“辛迪瑞拉”的形象来装扮自己的女儿,并且还有90后的狮子王和00后的星际宝贝不断推陈出新。面对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强大对手?我们如何应对?
  纵观历史,没有哪个国家靠抵御外来文化而获得自身发展的先例。因此,奋起直追,刻意学习,找到通往孩子心灵世界的智慧钥匙,创造、创作有灵气、广受孩子们喜欢的形象,让我们的本土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记忆,才是我国文化产业需要思考的课题。
  往前数“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些经典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新一代的喜羊羊也开始发力,只不过我们现在再没有拿出过像那样的产品了。所以这种倾向是必然的,孩子有自己选择的能力,他们只会去选择那些更好的东西,并非有了米老鼠,就不喜欢喜羊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儿童教育和娱乐市场里,永远都不会只有一种形象、一个品牌。在多元包容的信息开放时代,孩子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新形象、新产品,迪士尼再经久不衰,也无法完全替代具有时代新意的儿童产品。

相对于迪士尼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条,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前路在哪里?
  动漫娱乐产业是朝阳产业,全世界年产值约5000亿美金,中国有500亿美元产值的空间,是巨大的诱人蛋糕!当这艘典型的美国文化航母虎视眈眈地试图将中国文化消费搜罗到自己口袋里,中国的文化产业该如何崛起?
  在市场开发、品牌服务等方面,国内动漫产业通过学习已经逐步清晰地了解迪士尼的成功奥秘。我们的问题在于“学不像”,难以形成真正的中国卡通形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的动漫产业也患上了浮躁、功利、短视的社会病,而一个具有文化积淀的世界品牌,需要天才的灵感、不断爆发的创造力和日渐成熟的商业探索,因此,既要看到差距,寻找机会弥补差距,又不能太着急,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浸润和影响达到效果。产业链的形成需要一个孕育培养的时期,我们很多品牌刚创立不久,像喜羊羊,但已经开始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这是一个可喜的速度,我们只是还欠缺一些成熟,雏形有了,如何让它更“像”更漂亮,是需要深刻研究的关键。可能,我们在短期内还建不出一个全世界都要争着建的主题公园,但是我们的链条已经具备,待到经验足够丰富时,国内动漫产业和文化创造力才会真正形成气候,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