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小宗农产品价格乱像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0年第9期  [字号:  ]   [关键字:  农产品涨价]

作者:张琳
  农产品价格骤涨骤跌是游资炒作还是经济规律使然?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是市场真相还是媒体推波助澜?
  农业部、发改委等部门频频出招是立竿见影还是治标不治本?
  2010年,农产品这潭湖水被越搅越浑,让人越来越看不明白。本刊记者带着诸多疑问,以今年价格波动最明显的绿豆、大蒜、生姜为标本,深入京津两地农产品产销各个环节,求教各方专家,试图拨开云雾,一探真相。

小宗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今年的农产品市场热闹非凡。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姜你军”、“玉米疯”、“辣翻天”,网民们将这场农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秀形容得栩栩如生。但这远远不是全部,从年初开始,还有粳米、棉花、花椒、叶菜、三七等农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相继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
  从1月份开始,蔬菜水果已经出现较大涨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月中旬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在统计的29个品种中,约三分之二的价格较上期有所增长,其中蔬菜价格涨幅偏大,如大白菜涨7.4%,土豆涨4.4%,西红柿和黄瓜的涨幅也分别达到2.6%和2.5%.这轮上涨被归结为寒冷天气的影响,随着天气转暖价格逐渐回落,并未引起过大的波动。
  三四月份,农产品市场开始呈现紧张气氛。先是广州市场田七、天麻、胖大海、土茯苓等药材价格涨声不绝于耳。田七从去年的90元至100元/公斤涨到400元/公斤,半夏批发价也从去年的40元/公斤涨到了110元/公斤。价格上涨迅速传导到下游企业,给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不小压力。此时,除了广为人知的西南干旱导致药材严重减产外,炒房客和炒股客的身影也开始在药材市场崭露头角。
  到了四月底五月初,蔬菜价格大幅回落,北京批发市场蔬菜价格降幅超过两成,其中叶菜类降幅近七成。但绿豆、大蒜、生姜伴随着“疯狂涨价”、“游资炒作”的前缀开始成为各界热议的新话题,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大幕由此真正拉开。
  来自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5月之后,姜批发价多数维持在每公斤6.5元以上,而去年五六月,仅2.5至2.7元。
  涨幅同样明显的还有绿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0月新上市时9元1公斤的绿豆,今年5月涨至20元1公斤。跟绿豆相关的食品如绿豆汤、绿豆糕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以此为风向标,其他杂粮品种也跟风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糯米价格上涨了七成,黑豆价格从去年同期七八元1公斤上涨到20元1公斤,薏米则从去年同期10元1公斤左右上涨到40元1公斤,涨幅都在2至4倍。
  干辣椒、花椒、大料等调味品也毫不示弱。6月2日,新发地市场干辣椒批发价每公斤24元,比前一天再涨2元。去年这个时候,每公斤只有9元。
  涨势凶猛的还有棉花。约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总量三分之一的新疆,今年由于遭受雨雪、冰雹等灾害,部分棉田损失惨重。同时,印度等主要棉花出口国控制出口,美国、西非和中亚棉花现货减少,加之期货市场投资者看好棉价涨势,纷纷做多,推动棉价保持上涨势头。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标准棉的价格已从今年2月的不足15000元/吨上涨至5月的16638元/吨。棉价上涨的影响已传导至纺织企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3月份以来,由于棉花价格持续走高,一些规模较小、资金量不大的企业已停止接单,不少织布机陆续停车,开工率正在下降。
  这股疯狂的涨价风还在延续——4月底开始,玉米均价几乎每天都在创造历史纪录。6月4日,山东济南平阴粮食储备库一等玉米标出的出库价高达2000元/吨,折合1元/斤,这在玉米产地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价格。虽然玉米在普通家庭中消费量很小,但由于饲料中有六七成是玉米,其价格飞涨意味着猪肉、牛肉、牛奶、鸡肉、鸡蛋、鱼等都有了涨价的理由。8月3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交易细则又一次修改,要求对购买企业的资格重新审核。同时规定了同一买受人每次购买玉米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企业一个月的用量,一个月累计购买的数量不得超过两个月的加工用量,自2010年5月18日起累计购买数量不得超过企业120天加工用量等规则。
  尽管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曾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重拳之下,价格有所下降。然而,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绿豆、大蒜等价格再度上扬,“豆你玩”已经升级为“豆你不完”。

波动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在分析今年农产品市场非常规的价格波动时,把主要原因归结为气候异常、种植面积减少、出口增多、信息炒作以及流通环节损耗过大和国际市场变动等因素。然而也有人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认为供需变化不会引发这么大的波动。以绿豆为例,往年减产时每公斤一般涨两三块钱,今年的涨幅实属罕见。
  关于“炒作论”,国家发改委首先站出来现身说法。5月24日,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称:“现在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农产品供求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那些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7月18日,发改委公布了109家绿豆经销企业与会的一段录音,录音中有发言者建议大家:“不要卖出绿豆,要卖也要少卖”、“绿豆产量会出现明显减少”、“价格上涨已成必然”。这段录音一经公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似乎成了“炒作论”最有力的证据。
  但炒作论也遭到一些部委反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5月22日表示,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的,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游资进入到农副产品领域。农业部官员也在28日表示,游资炒作不是农产品上涨的主要原因。农业部市场司巡视员隋鹏飞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灾害性天气对价格上涨的贡献为50.8%,劳动力、运输及经营成本增加的贡献为31.7%,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贡献为12.7%,个别产品生产波动等其它因素的贡献为4.8%。并且“大蒜也好,绿豆也好,红小豆也好,再怎么涨,也不会传导到大宗产品上来。”
  从各部委的不同论调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信息。第一,囤积炒作、哄抬物价的事实存在,不过只是少数不法经营者的行为,并非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第二,容易被炒作的农产品品种通常包含一些共有的特征:基本都是干货,有一定存放期,炒家有时间囤货和消化存货;多为小宗农产品,不容易招致政府价格干预;产地集中,炒家容易掌握产量情况;盘子小,控制市场需要的资金量少;价格长期偏低,存在“抄底”的机会。大蒜、绿豆、生姜、大料等均属此列。这与本刊记者探访京津两地多个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调查结果基本相同。
  那么,这一小部分“炒家”是怎样操作的?
  简而言之,就是大举建仓、控制上游、控制下游、舆论造势、对敲拉高五个环节。首先要提前研究收成情况,做好冷库、运输和资金准备,发现有减产迹象便提前介入;接着,集结产地信息灵通人士在产地收购囤积,导致局部市场供求失衡,等待价格上涨,再高价放出,等货差不多放完,价格开始回落,再囤积抬价直至新货上市。在实际操作中,因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炒家需要统筹全局,因势利导,比如集结行内外资金和利用各种方式制造暴涨预期。
  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首次给出了“游资炒作”的解释:在市场旺销的情况下大量囤积,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以后再出售,或者垄断货源,造成市场紧张且从中牟取暴利就可认定为游资炒作。

后市仍需关注
  跌宕起伏的农产品价格在考验主妇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在考验上下游经营者的判断能力和政府的调控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表示,按照过去的规律,任何一个农产品价格在产生巨大泡沫之后,受损的一定是农民和中小中介公司。大量游资在一个很高的价位撤走,接盘的都是这些散户和农民。
  对于已经发现的炒作行为,相关部门已频频发威。5月在京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提出,尽快研究制定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的界定标准和处理办法;重点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价格违法行为严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方面,要求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已经派出了十几个调研组到各地进行调研,拟从支持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高效物流体系等入手,研究稳定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的长效机制。此前许昆林还曾透露,中国将建立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一旦出现或可能出现价格异常波动,就可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价格检查,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
  相关部门的围追堵截能否成功扭转农产品价格的涨势?
  多数观点认为,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压已经对压缩投机空间起到了作用。从经济规律看,所有的炒作最后必将重返价值本身。游资在短期内快进快出,其炒作造成的暴涨难以持续。加上价格上涨,农民会增加种植,恢复供应后炒家风险增加,便会停止炒作,价格就会回落。目前,在批发市场上,已经有很多零售商和经销商畏于高价不敢进货。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农产品的价格异动会有一种“示范”作用,可能增强社会的通胀预期。另外,今年大蒜、绿豆、生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其种植面积的回升,明年是否会出现猛烈的价格下跌值得警惕。真正稳定农产品价格还是需要继续着力于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权威公开的信息发布平台等方面。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