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实现节能减排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0年第5期  [字号:  ]   [关键字:  节能减排]

作者:刘佳
  近年来,低碳概念日渐被融入到房屋建筑领域。据统计,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其自身功能上。房地产是能耗大户,在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也都大量消耗能源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未来之家的发展方向。而这些理念与构想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得到了充分实践和展示。
  德国“汉堡之家”,以极低能耗的特点,成为新耐久型家园的典范。“汉堡之家”是一座奇特的建筑,不需要空调和暖气,却能四季保持室内25℃左右的恒温,建筑所消耗的外部能源只有普通房屋的10%.这幢高约18米的红砖房,形如对着四个方向打开的“抽屉”叠放在一起,融居住与办公功能于一体。同时,“汉堡之家”基本无需主动供应能量,而是通过地热泵获得采暖、制冷、通风和去湿。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在“汉堡之家”得到充分利用。据了解,这样的建筑在湿热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尚属首例,每平方米年消耗50千瓦能量,相当于普通办公楼平均能源消耗量的四分之一。
  低能耗、可再生,是引领未来居住方向的关键词。与“汉堡之家”异曲同工的还有伦敦的“零碳馆”。
  在伦敦“零碳馆”里,你可以亲眼看到这些技术是如何将低碳理想变为现实。其一大亮点是建筑顶部拥有众多随风灵活转动的五彩“风帽”。“风帽”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建筑内部,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在通风过程中,建筑同时可利用太阳能和“江水源”系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和降温。
  “零碳馆”从设计到建成的整个过程都体现着可持续性。其所需的电能和热能,可以通过“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对餐厅内各种有机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等降解而获得。降解完成后,最终余下的“产品”,还能用作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此外,“零碳馆”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使建筑白天储存的太阳能量在夜间释放出荧光,减少照明能耗,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子。通过玻璃窗采光和发电的设计让普通窗户变成“会发电的窗户”。
  “沪上。生态家”是国内首座“零能耗”生态示范住宅,它将生态环保零能耗概念进行了本土化尝试。它用15万块上海旧城改造时拆除的旧石库门砖头砌成,通过“风、光、影、绿、废”五种主要“生态”元素的构造与技术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展示了未来“上海的房子”。生态节能手段是“生态家”的灵魂,但让人更感兴趣的也许是它的“智能控制系统”。电灯、电视、洗衣机、空调、电饭煲,甚至窗帘,都会依据你发出的指令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这一切只需要一个电脑指挥平台,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登录指挥平台,输入密码,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指挥家里的任何东西。
  在气候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一座能够以生态技术自主调节室内温度的房子,无疑将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西班牙马德里建筑案例,被称为“科技升级版廉租屋”。其最大特点是可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主动对抗恶劣气候。以“竹屋”和“空气树”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新型环保材料、先进的生态技术以及有效的建造流程在马德里馆中得到广泛应用。“竹屋”外部用薄竹片串联而成,没有窗户,但特制的竹制“皮肤”能够调节光线、通风、隔热、隔音、保护房子抵御高温和风雨。“空气树”是一座十边形的钢结构建筑,紧挨“竹屋”而建,顶部安装太阳能板,可以实现能源自给。“空气树”作为临时提供使用的公共居住空间,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让室内变得更凉快。设计师在“空气树”内部安装了水雾化(水-空气)装置并种满了爬藤植物,使“空气树”内部湿度增加、温度降低,以此调节夏季干燥和炎热的天气。
  理念创新,使传统技术也散发出新的魅力。以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太阳能屋顶为例。通常一栋楼屋顶上的几块太阳能装置,只能供应顶楼用户的部分用电需求,而在世博园区中,主题馆的屋顶上将铺设26000平方米的多晶光伏组件,主题馆“折纸形”的屋顶将变成一个装机容量达2825KWP的“太阳能发电站”。法国阿尔萨斯的水幕太阳能建筑以法国阿尔萨斯布克斯韦尔高中的太阳墙为原型,形成一个通过太阳能达成室内舒适性缩减能源需求的节能环保建筑范例。南立面上的水幕太阳能墙体由电脑自动控制,可以随着室外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变化自动开闭,既能遮阳降温,又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日本是比较重视环保的国家之一,日本馆在建筑设计上也以环保为主,以“心之和、技之和”为主题,展馆外部呈淡紫色,采用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包裹,弧形穹顶宛如一个巨大的蚕宝宝静卧在世博园中。
  如今的建筑早已突破的千篇一律的陈旧面孔,无论从功能上还是造型上,设计设的想象力正在被无限放大。而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使曾经只在梦境中出现的神奇家园变为现实。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