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对市场的敏感和踏实的干劲,他将一家小商铺办成了融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业公司


张全:掘金种子市场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0年第5期  [字号:  ]   [关键字:  种子]

作者:刘佳
张全在良种示范基地指导农户种植

  十几年的时间,一位朴实的农民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铺办成了融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业公司。让“神农”品牌从无到有,乃至成为棉农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自己则成为天津唯一一位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的青年农民企业家。他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他敏锐的市场“嗅觉”总是能使其在行动上快人一步,踏实的经商作风又让他在历经磨难之后绝地重生。

查漏补缺 穷小子美梦成真
  和所有家境贫穷的孩子一样,张全从小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
  高中毕业后张全做过很多临时工,他是个踏实肯干的人,再小的生意他都能干得有滋有味。三九天河水结了很厚一层冰,他就去河里凿下一块,卖给需要冷冻海鲜的商户,一天干十四五个小时,挣11块钱,他乐滋滋的;他倒腾过农药,买来大瓶的除草剂分装成小瓶卖给农户;别人不当回事的芦苇他收来做成芦苇绳卖也能小赚一笔。别人吃不了的苦,他能吃,别人看不上眼的活计,他一干就是很长时间。
  1997年前后,细心的张全发现村子周边种西瓜的农民多了起来,张全的几个哥哥也承包了100多亩西瓜地。一时间西瓜种子价格直线上升,从起初的几十元上涨到100多块钱一罐。当时的农户大多缺乏和外界联系的观念,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苦干,“会赶时髦”的张全自己安了一部电话,他查询得知农科院有西瓜种子,立刻托人买了100多罐,每罐加10块钱卖给周边的农户。此后他又到周边省市询问西瓜种子的价格,发现河北和山东的西瓜种子居然只卖二三十块钱一罐,差价太大了!张全马上去沧州进种子,那一个月他净挣了3万多元。张全深刻体会到信息与商机的重要性,瞅准了空缺就行动,什么好卖他卖什么,什么稀缺他进什么,总能赶在人别前头。他那时只有一个朴实的想法:“挣足20万,然后就靠利息生活。”
  凭借着对市场的敏感和踏实的干劲,20万的目标很快达成,但此的张全已经歇不下来了。

明确市场 以诚信化解风波
  1999年,张全感到身边的机会越来越多,倒玉米、卖黄豆干得红红火火。但此时的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二道贩子”,开始静下心来分析所处的环境。当时的宁河县由于缺水,棉花逐渐成为农户们的主要种植作物。张全敏锐地意识到棉花种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内将成为宁河农业的主导产品。他决定把自己事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棉花种子的经营上,这次他决定不再“见风使舵”,而是要一心一意守住这块市场。不久,棉花新品种抗虫棉出现了,由于其高效的抗虫性,棉农们的兴趣特别高,一时间抗虫棉成了抢手货。张全第一个从河北引进了这一产品,并立刻着手推广。此后的一年,棉花销售价格如张全预期般上涨了,高峰期时,他一个月就赚了近30万元。
  2001年张全在宁河县租了个小门市雇了三个人,第一年就挣了600多万,这下他的干劲更足了,次年张全在宁河县成立了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
  做生意不可能一帆风顺,2004年的一次失败经历让张全至今记忆犹新。他的种子公司兼营农药代理,在帮别人代理农药时出了问题,那次事件被张全形容为“灭顶之灾”。农户反映打上了张全销售的治蚜虫农药后,蚜虫是死了,棉花也死了,众多农户找上门来。张全马上带着技术人员去核实,刚到田里就傻眼了:苗真的死了。张全当时蒙了,十万亩啊,这需要几亿元的赔偿金。
  一时间谣言四起,有的说“张全给抓起来了”,有的说“张全被罚了100万”。“那时好多农民连哭带叫地要求赔偿,有的人还把我的汽车给扣了,怕我走了以后不回来。”零散农户对科学务农的观念不深,只知道张全卖的农药打死了自己家苗,却不知道如何补救,甚至告诉他们补救的方法他们也不愿照着实施。情急之下,张全顾不得解释,每天坚持骑车或者走路去各家各户确认损失,派出身边全部的人手下到田间,帮着村民挨家挨户往田里打药补苗,最终将他们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转变观念 打品牌拓宽市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这句话是张全在经历过那次“农药风波”后总结出来的。“农药风波”让他意识到给别人做代理不仅很难把产业做大,还要担负多一重的风险,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心要打出自己的品牌。
  他把门市部的经营工作交给了家里人,自己则卷起铺盖下了棉田。他用一整年的时间整天泡在地里,引进新品种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棉花的生长习性、特征,同时积极向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和有关专家请教。这个棉花行业的后生,硬是把自己训练成了半个专家。
  一年后,张全带头选育出了适合天津地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津棉412,新品种抗病能力强、高产、省工、稳产,2005年即通过了天津市的审定。他和石家庄农科院共同选育的津芦棉1号和津芦棉2号随后也参加了天津区域的试验,此后几年他又从山东、河北等地引进近10个优秀品种并都通过了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张全真的找到了可以为天津区域广大棉农增收致富的“金种子”。
  2007年张全又作出几项重大举措:在石家庄注册成立石家庄新岱种业有限公司。以繁育、生产、销售棉花种子为主,同时吸纳大量优秀科研、育种等方面专家作为技术核心人才。为了将公司打造成一条龙式的农资企业,同年又在山东省收购了农业部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药年生产量可达3000吨以上,使公司真正成为融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业公司。
  如今,从天津到山东再到新疆,张全的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已达2万余亩,育种能力达2000吨,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业务范围覆盖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十几个省市。在他的万亩试验田里,种植着各种类型的新苗新种,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亲自接来农户,现场看效果,哪个苗种好,哪个收成多,一目了然。农户们从最初的犹疑到最后的确信,“眼见为实”让他们放了心。
  对于购买了自己种苗的农户,每到育苗的关键期,张全都会坚持上门指导种植。农户居住分散,来回尽是坑洼的土路,但哪怕这个村只有一户用了自己的种子,只要农户有需要,张全就坚持上门服务。
  此外,张全还先后投资近百万元,组织成立了宁河县神农棉花协会,天津市富亿农棉花种植合作社,吸收会员5000多人,通过协会和合作社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会员组织采购,供应生产资料,开展收购、销售、技术培训等服务。“现在各方面技术都比以前强了,到了该施肥该撒药的时节,我们用短信来个群发,有特殊需要的我们还是会上门,管理起来更方便,市场也比以前更宽了。”

良心诚心 树行业责任榜样
  张全常说,经营种子就是经营良心。卖给农户一袋劣质种子,商家获利很有限,但农民一年的希望就毁于一旦。经营种子也是有风险的行业。一颗看上去很好的种子,随着年份、地区、气候的差别也很难保证播种后会有好的收成。张全的万亩试验田就是要给农户们吃一颗定心丸,风险他来承担,效益大家分享。
  “农民很‘轴’,也很容易受伤害。种子是农业之本,种苗出了问题,给他们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一旦他们伤了心,就很难再轻易相信你,你有再先进的技术拢不住人心一样白搭。”这位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对自己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感触颇深,“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很多纺织公司破产了,棉花收购量随之下降,农民买种子的积极性差,不知道种什么。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帮他们拿主意,树信心。去年一亩地的承包费是600多块钱,今年200多块钱还没人要,这也正是我们加大生产、打造品牌的好机会。经济正在复苏,难关很快会过去,我和农户们都有信心。”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