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反腐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6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朱载金 张夫
  中小企业中的管理漏洞常常成为吸取企业资源的黑洞,企业将如何应对


  就如同宇宙中黑洞能够吞噬一切一样,中小企业中的管理漏洞有时会成为企业的“黑洞”。从被称为“潜规则”的回扣问题到层出不穷钻公司漏洞的手段,事实告诉我们,在非公企业里此类问题同样不容小看。有关专家指出,建立规范化、完善而有效的制度以及良好的权力监管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堵住可怕的管理“黑洞”。

一个密码“黑”了公司几十万

  温州支点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宇称,对于信息化的企业来说,密码就是传统的保险箱的钥匙,不仅要保管好,还要定期变换,否则就会给企业造成隐患。
  据知情人士介绍,某温州服装企业货品部经理以工作需求为理由,得到了系统的密码,然后将公司的产品低于定价发给与之勾结的经销商,从经销商处拿好处,再进入公司信息管理系统更改数据,掩盖事实。
  由于温州许多品牌在某些区域的经销商多为同一人或相互之间十分关注,所以当差不多款式、品质的产品出现了较大的差价时,经销商就会有疑问,这种情况出现得多了,经销商就会向公司反映,为什么其他品牌的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那家服装品牌企业前货品部经理做的手脚就是这样辗转传到老板的耳中,老板回公司一查,事情才真相大白。此时,公司的直接损失初步统计出来至少有几十万元。
  唐宇表示,作为信息化产品的提供者,应该设计密码的安全方案,不仅密码的管理要严格,密码本身也要定期更换,如果产品提供者没有这方面的方案,说明产品本身不够完善;如果是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则是企业管理不规范。

营业员“吞下”五六百万

  2005年7月份,温州某知名食品连锁企业遭遇了数目巨大的假提货券案,不法分子印制大量假提货券,营业员在利诱下与其内外勾结,将假提货券销售给顾客,价值高达五六百万元。
  事情是这样发现的:有顾客向公司投诉说,在某连锁店消费时,营业员以提货券是假的为由拒绝其使用,而这种券是在另一家连锁店购买的。同时公司也发现,一段时间来收支有些异常。感觉事情蹊跷的该公司马上对这段时间的财务、提货券销售和使用数量等进行查对,果然发现问题严重,有多位营业员卷入了这个事件,而且还是与公司外不法分子勾结,每位营业员涉及数目都不小。公司马上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经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该公司共有20多位营业员卷入假提货券案件,每人涉及价值10多万元。印制假提货券的不法分子共有两人,以高额回扣利诱这些营业员向顾客销售假提货券,总案值高达五六百万元。
  在善后时,对已经购买了假券的顾客,因为他们也是被损害利益的一方,考虑到公司信誉,公司接受了这些假券,因此损失严重。同时,该公司通过公安机关向涉案营业员追回赃款,挽回了部分损失。
  此案发生后,该公司迅速调整了各连锁店营业员,并组织营业员进行了职业学习。同时,取消了各连锁店提货券销售权,只在市区设立了一个提货券销售点。接下来,该公司为销售的提货券设置了防伪条码,还准备推出IC卡,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出现。

公款成了“创业基金”

  刘先生现在回到家乡做电器品牌代理商了,而他创业的30多万元就是从温州某民企“得到”的。刘先生可以说是全身而退了,由于家庭的原因他辞职时,老板还真诚地挽留他。
  “你首先必须选择好的企业,那些看起来管理很规范,发展比较好的中小企业,”刘先生介绍他的经验,“那些直接动财务脑筋的人是最愚蠢的,风险太大,最终还会受到制裁的。”
  实际上,在全国大部分地方,中小私营企业都差不多,看起来管理似乎很规范,其实不然。进了这样的企业后,像刘先生这样的人就会竭力争取到外面去,负责一个区域的销售。他们会尽量找公司要货,当手上掌握的货品和货款达到一定的数量后,老板就对他们有依赖和信任了。这时候,如果他们卖出了50万元的货,那他们只会先回给公司20万元甚至10万元,其余的留下作自己的投资,不断地以资金回笼的时间差获得利益。而公司还认为他们很有能力,会对他们更加信任。
  两年前,刘先生按照这样的标准,进入了温州的某家电器企业,得到了北方区域销售负责人的职位,一年多的时间就积累了原始创业资金30多万元,回家乡自己做代理商,现在已经有一定的实力了。“如果不是家庭原因,继续在原来的企业干3年,我可以积累100多万元。”刘这样告诉自己的朋友。

假冒签字报销了两年

  2004年4月份,多次假冒公司高层签字虚报款项的永嘉某鞋企行政部员工金某落入法网。后来,大部分非法所得款项都“还给”了公司,并被判刑7年。
  金某主要的手段是采用模仿一位公司高层的签字,以自己私下买过来的一本收据,“自己填金额,自己签字,拿到财务部报销领钱”。差不多两年时间,都没人察觉。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位公司高层位高权重,没人敢向她核实报销单上的签字,怕被斥责信不过她。
  摸到了这一“软肋”的金某,几年中多次模仿这位高层的签字,虚构“办公室买东西”、“修理费”等,拿收据到财务部“报销”领钱。只要是这位高层签字的报销单,财务很轻易就给钱了。
  很偶然的一次,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发现,一个维修项目的修理费已报销了好几次,而没过几天维修工又过来维修了。“觉得奇怪,就过去看看,问维修工怎么修来修去?”维修工一脸茫然地说,“没有啊,我们第一次来修的。”于是,公司里就查了起来。
  一查,公司里的同事们都吓了一跳:差不多两年时间,金某就贪污了近70万元!金某用贪污的钱,买了一套房,其余的存进银行。“砸开金某的办公桌抽屉时,发现里面有十来万元。是他准备去买车的。”
  金某的家境不好,在公司的年薪也不到3万元,“但他每天至少要抽一包中华香烟。”一位知情者说,“企业管理上存在漏洞,这是私营企业的通病。”分析人士还认为,因为私营企业管理上的漏洞,其实也间接“害”了金某这样的员工,“如果第一次就把他抓住了,也不会让他在这条路上走这么远。”不仅如此,“如果金某是企业老板的亲戚,我估计,就算知道他贪污,最终也就算了,不会报案。”

从人治到法治才是根治之道

  虽然是被开除,但前面那位服装企业的前货品部经理并不沮丧,在其他员工眼里,他似乎还很从容,甚至在离开前还和除了老板外的企业内主要负责人一一友好告别。
  除了拿走的10来万元好处费和给企业造成的至少几十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他还留给企业一个难题:在他手上出去的价格是否要继续执行,如果继续执行,公司要继续损失下去,如果不执行,公司对代理商的信誉会失去。巧合的是,在下达了开除通知后,该企业老板到香港呆了近一周,有人表示,这可能是去排遣心中的闷气。
  据了解,温州许多民营企业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一般都是将当事人开除,没有什么更激烈的行为。事情发生后,企业的人心会产生动荡,就像那家服装企业,很多员工心理不平衡,为什么出了这么大事都不能得到惩罚,反而让他从容离开。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两点显然是民企内部屡屡出现蛀虫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受害者们大多也明白这两点。一位企业家称,在前几年,基本都把防范管理漏洞的重点放到了吃回扣等上,但近年来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企业里出现的新事物也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空子,而这些一不小心被人利用,便会使得企业损失惨重。
  温州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处处长潘碎权表示,很多温州中小企业制度并不完善,由于不少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在公司中拥有很大权力,在权力的监管上往往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才能对其有牵制作用。因此,这批人出问题或者有人利用这批人钻空子是最难防范的。对于温州私企而言,这种情况的改善要随着企业从人治真正走向法治才会好转。

编辑 翟玉忠(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