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鸭脖火了一条街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0年第3期  [字号:  ]  

作者:张琳
  精武路,这条地处武汉市江汉区中心、由南至北不足千米、看起来十分普通且略显古旧的小巷得名于上个世纪30年代设立于此的精武会馆,时至今日,却因为一根小小的鸭脖子而声名远扬。
  漫步于窄窄的小街上,一阵阵香辣诱人的味儿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放眼望去,小巷两边满是专卖店和大排档,“精武鸭脖”的字眼随处可见。
  晚上是精武路的黄金时段,每家店门口都挤满了人,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带着钞票匆匆而来,又提着一袋袋鸭脖子匆匆而去,有些人甚至等不及把鸭脖拎回家,在店门口便迫不及待地拈起一块放入口中。
  正宗的精武鸭脖制作十分考究。必须用产自福建、四川等地的上等辣椒,外加五香、花椒、八角、陈皮、党参、砂仁、丁香、草果、桂皮、木香、白芷、山奈、良姜等38种香辛料熬煮近1个小时作为卤汁,再将鸭脖子放入卤水中煮近两个小时,才算大功告成。由于核心配料的不同,各家之间的口味又有所区别。一些商家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季节的变化对配料进行调整,比如在口味上分成微辣、中辣、重辣,或者在秋燥的时候添加一些清凉的调料,让人吃了不容易上火……
  新鲜鸭脖出锅后色泽鲜红,鸭肉如丝,鲜香麻辣,鸭骨如酥,回味悠长。吃几块下去简直像上了瘾一样,几乎停不下来了。这种风味独特别具一格的卤鸭脖成了武汉的特色美食,也成了武汉的一张名片。
  经过20年的经营,如今的精武鸭脖已经从一个个简单的手工作坊进入现代化的工业园,并且带动了肉鸭种苗、养殖、屠宰、深加工、销售、机械设备等产业,衍生出一条年产值高达65亿元的庞大产业链,也成就了一个百万、千万、亿万级的富翁群体。

汤氏兄弟:开创传奇
  精武鸭脖真正火遍全国是在2002年。在根据作家池莉的同名小说《生活秀》改编的电影里,来双扬那句“鸭颈下酒,越喝越有”的台词让精武鸭脖迅速蹿红。但其实鸭脖在武汉已火了近20年。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精武路上经营餐饮的汤腊九在学习卤菜技术和中药材配方的过程中,由于舍不得用好原料试做,便买来一些菜市场商贩卖不掉的鸭脖子学做卤菜。卤出来的鸭脖子自己吃不完,就拿到夜市上摆摊试试卖出去。没想到因为风味独特,深受食客欢迎。于是,接下来的两年里,汤腊九和哥哥汤光山开始专心研制卤鸭脖并开发出同味系列的卤鸭脚、鸭肠、鸭舌,在精武路开设了第一家鸭脖专卖店“九九鸭脖王”。
  汤氏兄弟的鸭脖到底火到什么程度?“当年,他们一家一天就可以卖出一两吨鸭脖子。营业额高达三四万元。”熟悉内情的人说。
  突然火起来的生意让街坊邻居羡慕不已,也开始纷纷效仿汤家兄弟,做起了鸭脖子生意。据说,当年为了弄到汤家的卤料配方,有人花重金聘请汤家的小工做主厨,有人偷偷买来汤家的卤料渣子研究,连为汤家配药材的药店老板,也常有陌生人送礼上门。
  这样下来,几年间小小的精武路上冒出了20多家鸭脖店,大家扎堆卖鸭脖子,生意都很红火,店前的顾客经常排成长龙,有时甚至阻塞了交通,不得不出动警察维持秩序。于是,一些店慢慢迁移到精武路南端临解放大道的方位,那里是闹市区,人流量大,生意更好。第一个从精武路北段往南段迁的,就是“精武人家”的董事长吴继学。

精武人家:精耕细作
  现在的吴继学,仍是一副的士司机打扮,逢人便热情地点头,脸上满是笑容,并不刻意摆出老板的范儿。
  精武人家以前叫精武路第一家。1992年,吴继学和妹妹返城后落户精武路,为了生计吴继学做起了夜班的士司机,又凑钱在精武路口租了一间店面,给妹妹开了一家小副食店。兄妹俩找来一位做鲁菜的师傅,研究汤氏兄弟的配方,经过多次调试之后,终于卤出了相似的味道。
  副食店紧靠着江汉工人文化宫,这是当年武汉市响当当的歌舞厅,晚上舞厅散场后,人们都会来买几根鸭脖尝尝。因为味道好,很快,他们的鸭脖生意就火爆起来,吴继学索性把副食店改成了鸭脖店,专卖鸭脖子。每天清晨4点,吴继学到徐东万吨冷库“抢”购第一批冷冻鸭脖;每天晚上,妹妹都得在昏暗的灯光下数上一个多小时钞票。两年之后,他们买下门面,发展便越来越快。
  “虽然销量大了,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定位——少而精,保证产品的口味和新鲜度。”精武人家副总经理童明俊说,工厂根据专卖店的销售情况来确定生产,尽量精确地估算,尽量确保鸭脖子在出锅2小时之内卖掉,当天没有卖掉的产品就全部销毁,“这是很多顾客只认精武人家的原因。”
  现在,吴继学的鸭脖子工厂有200名工人,管理团队达70多人,在武汉市黄金地段开设了6家直营店,每天生产5吨产品,年销售额近5000万。“现在,我们家族十多个人都在厂里工作,大家加班不讲回报,生意好都会很开心,整个家族的日子都过得不错。”吴继学说。

汉口精武:产业化发展
  “实现精武人家那样的精细化生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门店的销售额预期到生产下料的时间都要估算得很精准,这在大批量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下几乎是不可能的。”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刚说,“我们和精武人家的定位不一样,我们选择的方式是产业化:从鸭子的种苗孵化到养鸭再到鸭子的屠宰、深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用安全的生产和可靠的物流,把精武鸭脖这个街边小吃变成能够长期保存、携带方便的礼品并走向全国。”因为率先走产业化道路,汉口精武如今已经成了精武路公认的鸭脖生意做得最大的企业。董事长涂国华也成了精武路的大忙人,刚刚忙完福州的生产基地,又要去浙江千岛湖,准备在那里设立养殖基地。
  和许多坚守自己开小作坊或专卖店现做现卖模式的商家不同,汉口精武初具规模时就打起了超市的主意。2002年,超市形态在中国基本成熟,经营开始规范,当年10月,汉口精武同时入驻中百、武商量贩、大润发3家超市,此后不断扩张地盘,继而进入家乐福沃尔玛等多家外资超市。销量的增长,让汉口精武必须舍弃传统的操作模式,引进现代化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
  2003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入行不久的涂国华成立了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借助周边农户的力量自己养殖鸭子,而此前90%的鸭子都来自山东、河南等地。2004年涂国华又在黄陂建起一条占地26亩的精武鸭脖生产线,把鸭脖子的上下游产业都囊括其中。对涂国华促进作用最大的是2008年的“亿只鸭”工程,这项意在打造湖北鸭产业的政府工程,除了在政策上对涂国华一路绿灯之外,还在贷款等各方面大力支持。
  在完善产业链、扩大规模的同时,汉口精武开始着手丰富产品的种类和加强品牌建设,招聘了一大批食品专业的专家教授组成一个“专家大院”,研制出鸭肉干鸭肉酥鸭肉酱等一系列产品。如今的汉口精武在全国有4个分公司,在武汉有30多个直营店,已经拥有占地面积8000多亩的现代化车间,同时拥有3个孵化场、4个屠宰场,年产值达5亿元。
  由于经营模式的不同,精武路鸭脖经营者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大的企业像汉口精武这样拥有几十个亿的资产,最小的两三万元就可以开一个店。目前精武鸭脖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精武人家一样自己开专卖店,自产自销,这种方式一方面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精武鸭脖原产地的口味,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销售环节,节省成本,但扩张比较困难;另一种是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从鸭子的养殖到屠宰、深加工、销售形成一条龙式的生产,产品以便携真空包装为主,向高档礼品发展,他们通常通过武汉市和各省相关的商场和超市形成产品的营销网络。还有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小作坊。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