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再现东南沿海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0年第3期  [字号:  ]   [关键字:  用工荒]



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终结?

  虎年刚刚开始,“用工荒”就再度刺激了“中国制造”的神经,经济回暖了,各地企业接到大量订单,却找不到工人:深圳大量需要制造业工人、广州三大行业缺工15万、“世界工厂”东莞缺工过百万……
  与历次用工荒不同的是,今年用工吃紧的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内地同样出现了严重缺工现象,就连安徽这样常年约有12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传统劳务输出地区如今工人也开始紧缺,“用工荒”似乎正逐渐蔓延成全国性的问题。




用工荒 老板慌


  “用工荒”给了刚刚感受到订单回升喜悦的企业迎头一棒,貌似简单表象下埋藏的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等种种顽疾,是否真的如众多专家所说,“用工荒”正倒逼企业改善员工薪资待遇,中国制造业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逐渐褪色,中国劳动力市场必须在阵痛中转型?

中小企业成“重灾区”
  经过半年的努力,沈晖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订单,却找不到工人。
  “去年5月份后,订单慢慢就多起来了。刚开始订单还多是意向性的,国外的买家也在去库存、观望,到了6月,意向性的订单就落实到公司了。”这位东莞市南森工艺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现在订单到手了,再去寻找工人,发现大多都被周围的公司抢去了。”
  在东莞长安镇汇安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这家号称中国最大的单层人力资源交流市场内,节后首场招聘会吸引了80余家企业进场,其中不乏来自深圳、顺德的企业,但前来求职者却不多。“或许是因为返程高峰未到,今天进场的求职者只有七八百人;在去年的求职高峰期,一场招聘会曾吸引8000人入场求职。”汇安的企划人员说,在另一家大型人才市场“智通”的门前,电子显示屏前的求职者也只有几十人。
  “我们这批计划要招50个普工,到现在连一个都没招到。”深圳正展电子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张先生说,“由于招不到工人,我们不敢接订单。各家企业都是订单突然增加,忙着四处招人,但用工缺口很难补上。”在珠三角,与上述几家企业相似的中小企业很多,但真正上规模的并不多,对工人吸引力并不明显,“工人往往对中小企业的稳定性和内部管理存在担忧。”
  这时,在佛山一家工厂里,港资企业老板陈锦波也有点坐不住:“订单已经接了,但合适的工人还没有招够。”在广东小家电制造领域摸爬滚打20多年的陈锦波,现在最发愁的不是订单问题,而是怎样找到更多熟练技工。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家企业去年年初时订单量比往期下降两成,但下半年订单量开始回升。变化的不仅仅是订单数量,“现在我们的客户需求有了改变,根据要求,我们现在要生产更高标准的咖啡壶,这需要大量有经验、懂电工的工人。”陈锦波说。
  “行业发展的速度比市场提供人才的速度要快得多,我做这行很多年,现在感觉技术工缺口不断加大。”陈锦波说。
  有同样感慨的不止陈锦波一人。“我们也从技校招过毕业生,但干了一个月就都走光了。厂里的工作学生娃不是干不了,就是不想干。目前的情况是,市场上的高级技工就是那么多,企业招人不是你拉我的人,就是我拉你的人。”广东合成五金塑胶制品厂副厂长潘志华说。
  “因为用人成本快速升高,中小企业利润不断缩小,未来不排除会迁往内地,以降低人工成本并获得当地政策优惠。”正展公司张先生说。

涨工资 降条件 不拘一格求人才
  求职人数骤减和用工需求不对接迫使珠三角各大企业各出奇招,希望招到更多的工人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不少企业纷纷提高薪酬标准。“只要肯来,月薪1500元是少不了的,任务超额完成还有奖金,慢慢熟练了,谁都能超额完成,做得好的一个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正月初五,在浙江义乌人力资源市场,一家袜业包装厂负责人说,“你先留个电话号码,待遇什么的我们一切好商量”、“只要你来就可以了,完不成任务我们还是给你1500元每月的基本工资。”
  “我们单位新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去年相比有明显提升。”东莞另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说。他今年想要招聘3名营业员,2000元的月薪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目光。“工资待遇是员工和用人单位相互较力的结果,现阶段企业缺工,工资就会上涨些。”
  不少企业除按惯例“包吃住”外,有2000多元的基本工资,还外加午餐补贴、生日祝福金、工龄补贴等,颇为诱人。此外,“带薪培训”也成了新“筹码”。
  与薪酬和福利上涨形成对比的是,企业对新职工的学历和技能要求在不断降低。
  “以前招工优中选优,求职者仍然门庭若市,如今招工条件大幅降低,一般工人的工资也从月均1200元提高到1800元或2000元,但仍无人上门求职!”广东东莞市立德电子厂董事总经理张德成心急如焚,现在手上的订单足够开6条生产线,而现有工人包括管理人员全部上阵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开够3条生产线。
  在这样的条件下,招工要求只得一降再降,“原来招人还要问问文化程度、身高、年龄,还要经过考试,一车拉来四五十个人,最后能留下一半人就不错了。现在只要有身份证,不是伤残的都可以。”深圳龙跃线路板厂负责人表示,“就这,还招不来人呢。” 不少南下农民工开始“挑肥拣瘦”。贵阳农民工卢盛才说,春节前他在佛山市三水区立邦模具厂做焊工,每个月能挣2500至2600元。“通常都是有活干时,公司老板给我打电话,商定好工资之后,我就开工。今年老板再打电话过来,我说一定要把工资提高到3000元才来。”卢盛才认为,今年广东的就业形势很好,不愁找不到工作,他的很多老乡回家前就被预订,一些人过节的时候就接到几个电话要求提前回来上班。
  然而,在多年来依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下,靠赚一点“人工钱”的用工企业到底有多大的提薪空间呢?有部分出口加工型企业选择继续缺工而不是加薪。东莞一家制鞋企业面对用工不足,只有选择性地接单,但并不愿意通过大幅提高工资来吸引外来工,因为“一旦订单下降再降薪不容易”。
  在吸引新员工之外,商家们也想尽办法增强老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春节过后正是人才流动的高峰期,对于各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又到了需要“掏心掏肺”留人的关键时期,包车送员工回家过年、报销车票、领导打电话给员工家人拜年……商家为在春节稳住员工使出浑身解数,还有一些企业瞄准“老乡带老乡”,对介绍入职进行奖励。



求解 “用工荒”


  从“民工慌”到“民工荒”,从去年到现在,劳动力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在劳动力充足的中国,屡屡出现的“用工荒”怪圈到底何解?“用工荒”是暂时现象还是长期趋势?“用工荒”出现的原因何在?如何破解“用工荒”困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否解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用工荒”是暂时现象还是长期趋势
  中国社科院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所谓“用工荒”是指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劳动力短缺,同时社会又有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存在,因此“用工荒”是个结构性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扩张和人口结构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有价值劳动力比例越来越少,这一求一供落差的加大,会使劳动力短缺成为一个持续存在的社会现象。经济发展经验证明,一旦经济发展越过“刘易斯拐点”——即随着城乡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到一定阶段就不再继续。劳动力不能无限供给,工人工资不断提高,劳动力短缺就会长期存在。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从中国劳动力结构上看,劳动力供给不存在整体性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目前技工的供应还比较少,不能够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去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农民工心态比较“慌”,提早返城找工作,而今年经济回暖,农民工的心态变得更为平和,很多都是在家过了农历正月十五之后才返城。所以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不成问题,“用工荒”只是暂时性的,很多农民工还未返城,需等到农历正月十五之后再见分晓。

“民工荒”出现的原因
  何在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谭炳才: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丧失,迫使企业和雇主改善民工薪资待遇。
  东莞市劳动局就业办公室主任萧欣欣:随着经济转暖,企业订单增多,用工需求急剧攀升。之前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性裁员出现的用工缺口仍未完全恢复,生产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补员和新增用工双向叠加。另外,部分农民工返乡后成功创业或分流至其他地区,导致向珠三角的输出减少,供求不平衡加剧了用工紧张。
  广州台商投资协会会长程丰原:出现企业招工难的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国家的西部开发政策,绝大部分农民工回去以后,就近找工作;第二是现在中央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很大,一些农民工选择回去搞农业;第三个是现在的二代农民工不像上一代能吃苦耐劳,没有压力感,不愿意到外地打工吃苦。
  常年从事劳务输出工作的张全收:随着农民工群体的结构更新换代,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打工族更关注薪金高低、企业的前途、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同时,企业为尽快完成订单,一般要求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工人,而他们往往缺乏生产技能,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能否改变“用工荒”
  金威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人事处负责人胡蕊:在当前“民工荒”时期,企业的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员工一时半会儿不会寻求变动,稳定性得到保证了,因此节约了因员工频繁流动而不断增加的招聘和培训成本。
  上海浩睿信息咨询分析师黄仪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影响较大的可能是一些小型的私人企业。一般来看,提高工人工资,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特别是轻工业、家电等领域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利润也小,生产成本上升会让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但此举也会产生反向“推动力”,企业要想扭转成本上升导致的竞争力下降,就不得不加大企业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彭理正:最低工资标准也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不符合地方经济的客观实际,就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因为需要最低工资标准约束的,一般都是中小企业,如果贸然调高,说不定适得其反,导致更多人失业。

如何破解“用工荒”之困
  中国社科院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劳动力短缺给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倒逼企业加快结构升级。面对“民工荒”,城市要增加新的劳动力供给,再吸引农民工进城,就不得不提高劳动者工资和福利待遇,导致企业用人成本普遍提高。这就逼迫着企业必须用技术成本来代替劳动力,加快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步伐。当然这也符合我们经济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已登上时代舞台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可,而不仅仅是为了多挣钱。想要吸引他们有两个方法,一是,由政府出资提供职业培训,不停地给这个群体“充电”,保持其持久的竞争力。二是加大力度解决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除了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外,“保障、福利留人”也是一大措施,让打工者有“家”的感觉,逐步消除他们身上的“身份标签”。
  深圳龙观人才市场副总刘红:对于珠三角中小企业所处的困境,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适当给予中小企业以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提升中小企业盈利空间,这样才能扩大中小企业的规模,为工人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法教研室主任王向前:工资太低,加上很多企业不遵守劳动合同法,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形下农民工在外面打工还不如回家种地挣得多,企业再用以前的标准招工是招不到人的。从长远来看,劳动合同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实际上也可以挽救这些企业,而并不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短短几十年里,依靠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廉劳动力优势,中国建立了一个依托世界贸易、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加工型经济结构,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如今,“用工荒”对这种模式发起了挑战:新一代农民工的“群体性觉醒”让他们试图对老旧的用工模式说“不”。工资低、工时长、权益难保障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新机会让他们大批离开珠三角和长三角,走向环渤海,走向中西部,走向承接了产业转移的家门口……这注定了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必定要抛弃靠廉价劳动力获得利润的老路子,产业升级转型势在必行。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