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才4年多,就进入了江西陶瓷行业的“第一方阵”,除了具备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共有的后发优势外,新中英显然有自己的独门功夫


新中英陶瓷:得农村者得未来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9年第6期  [字号:  ]  

作者:本刊记者 郭玉芳
  车出高安市区,向南,一路绿水青山,风中吹来初夏江南特有的草木清香。半小时后,来到新街镇工业区,在颇具上世纪80年代风格的一栋旧厂部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江西新中英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常席林。
  “我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一点影响!” 当记者一见面就问起公司这大半年是怎么过来的时,高大的常席林大手一挥,操着有些乡音的普通话语气肯定地说。这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阳光、豪爽、自信而不失淳朴。

改制后快速成长

  2004年,曾经辉煌而后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江西中英陶瓷有限公司实行转轨改制,原本在该公司做陶瓷销售业务的常席林和他的合作者们一举中标买下了这个厂,并改企业名称为“江西新中英陶瓷有限公司”。常席林没有急于恢复生产,而是认真总结出原公司失利的教训就在于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和专家的反复论证,他们认识到必须开发、生产600*600、800*800、1000*1000甚至是1100*1100以上规格的抛光砖产品,才能确保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彻底更新设备。常席林决定投资1000多万元,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从意大利萨克米公司进口了一台5500吨的压机,其他设备如球磨机、辊道窑、抛光机等则选用了国产品牌科达机电,这样,重建了一条高水平的生产线,既保证了生产高档砖的需要,又节省了大笔资金。更新设备和工艺后,首批投产的800*800抛光砖一炮打响,不仅产量达到了设计能力,质量也超过了同行,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新产品带来高利润,当年,公司总共投入了4000多万,就实现了销售近4000万、利润2000多万的好业绩。
  “做企业的人,是不会让自己轻松的。初战告捷,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大海行舟,不进则退。我是个不满足现状的人。”常席林一身创业家的劲头。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发展后劲,随后3年,公司又先后购进了2台国产4800吨压机,增加了1条长达240米的窑炉,2条抛光能力600平方米的生产线,开发了聚晶微粉砖、超洁亮抛光砖等产品。2007年,除位于新街镇工业区的老厂外,他们又在不远处的中国陶瓷产业基地圈地20多万平方米建设了新厂,新上了2条生产线。
  改制注入活力。2004年以来,新中英产能迅速扩大,公司获得高速成长:年产高档抛光砖由当年的60多万平方米,猛增到现在的300多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由原来不到4000万元发展到今天2亿多元;年均利润以20%的速度递增;年上交税金由原来不足50万元发展到今天近500万元;资产由原来的1100万元发展到今天1.2亿元。

风暴中逆势飞扬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销形势恶劣,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作为房地产相关产业的建筑陶瓷业普遍遭到重创。在有“中国建筑陶瓷总部”之称的佛山,已经关停了近三分之一的工厂。然而,记者在新中英见到的却是别样的火热景象:办公室人来人往、请示汇报,生产线加班加点、高速运转,厂区货车成队,瓷砖还冒着热气就已经被匆匆运走。
  “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多少走多少,每天3万多平方米,仓库里没一块瓷砖,经销商天天在电话里催我们发货,搞得主管销售的副总‘焦头烂额’,我每一两个月都要到市场上向我们的经销商‘赔罪’,跟他们解释。”说到这点,常席林表面摇头,其实难掩兴奋。
  据介绍,不止是新中英,高安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的企业几乎都产销两旺,逆势飞扬,这源于高安陶瓷产业有整体优势。
  高安地处全国中部,500公里的运输半径能覆盖国内主要消费省区,不但能及时供货,而且物流成本低,这是佛山等其它建筑陶瓷产业地所不能比拟的。比如,从佛山运货到杭州,最起码要3-5天,每吨运费要300-350元;而从高安发货一个晚上就能到,运费每吨只要150-180元,做一个工地,今天签好的合同,明天就可以到货。
  高安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能提供陶瓷原材料的70%,而佛山要从江西、湖南进货,原材料成本高出一块。佛山还面临着环保、土地、工资等高成本。高安建筑陶瓷的花色品种、技术质量与佛山完全同步,而一样的产品,高安比佛山的价格低10%-20%,客户对高安的陶瓷非常青睐。

新农村市场很大

  如今,新中英已进入江西陶瓷行业的“第一方阵”,成为高安本地公认的优秀企业典型。除了具备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共有的后发优势外,显然,新中英有自己的独门功夫。
  “经济危机对新中英是‘机’,不是‘危’,因为新中英主要产品面向农村市场,真正摸准了农村市场需求的脉搏,哪些产品农民兄弟喜爱就马上生产,与市场快速对接,这一块市场非常巨大,不受外需萧条和房地产低迷的影响。”常席林说。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事实上,敏锐的常席林早在2007年下半年就对市场、渠道和产品做出了调整。2007年下半年,常席林发现产品在国内一、二级城市销售不畅,他就深入市场去调查,看看是市场出了问题还是产品跟不上需求。首先调查新中英最大的市场江西,然后是湖南、湖北、江浙地区,转完一圈,结论是一、二级城市已相对饱和。
  就是这一趟市场调查,让常席林获得了更大的惊喜,他发现国家十一五规划所推出的新农村建设刚刚启动,对建筑陶瓷存在非常巨大的需求。于是,他迅速作出调整市场的决策:一定要眼睛向下,转向农村市场!紧接着,他考虑产品定位问题:原来釉面砖、水晶砖在农村非常火,但现在随着国家财政的支持和农村收入的增加,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釉面砖、水晶砖在农村已不显档次,抛光砖才能适应农村新需求,只是价格比以前做一、二级市场时要适当降一些。
  调研一回来,常席林就召集技术部、生产部、供应部负责人商量对策,研发、生产适合农村市场的新产品,压缩一部分原材料成本,适当调低产品价格,聚焦农村市场,集中力量,建立完善的渠道体系,展开深度营销。调整两年来,产销两旺,供不应求。金融危机爆发后,在沿海打工的农民纷纷返乡,他们赚了钱就在家乡盖房子,对于面向农村需求的新中英来说,市场反而更大了,“比如我们新街镇,今年就要盖180栋房子,都是四层五层的,而我们的产品遍布全国,你说市场有多大!”
  目前,农村(村镇)市场已占到新中英整个销售额的50%,成为新中英名副其实的“主战场”,三、四级城市占40%,一、二级市场和出口只有不到10%。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由外需拉动转型为内需拉动,作为国家战略的新农村建设将使农村(村镇)市场未来需求持续旺盛,新中英富于战略眼光地构建了既符合时代发展大趋势又切合自身实际的市场定位和营销体系。刚刚学完北大EMBA的常席林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做企业的必须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做出自己的调整,看清大势才有大未来。”
  在国内制造业普遍收缩产能的经济环境中,新中英没有停下继续扩张的步伐:2009年5月下旬,两条新生产线又将点火投产,第三个新厂区正在规划。
  建筑陶瓷是高安的支柱产业,高安正集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从容布局未来的新中英,日益显露出引领当地陶瓷产业发展的领袖气质。



 读者评论:

  时间:2010-1-2 21:20:23
  内容:战略眼光好(好评)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