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话匣子”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9年第2期  [字号:  ]  

作者:文并图/ 本刊记者 陈华
  2008年1月8日,星期四,8点12分,徐建荣走进位于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国际大厦11层的办公室,签字、开会、接电话、谈生意。一个小时后,他抬手看了看手表,拿起车钥匙就冲出了办公室的门。车开出了大厦,楼底的保安微微一笑:“徐总,3元停车费。”徐建荣摸了张5元的人民币递过去:“冷不冷啊,你们这个收费系统应该改改了,在门口设置一个接收装置,每辆车出门时自动发出信号,车主自动结账,不用每次都麻烦你们。”保安拿着2元的余钱交给徐建荣:“还是您体谅我们!”
  每周四的这个时候,作为北京来拓自动导游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即使生意再忙,徐建荣的日程安排里都有雷打不动的一项:开车到故宫,然后到处转转,和员工、游客聊聊天,听听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说起徐建荣研发的这个产品,也许您还真的见过、使用过呢!一个巴掌大的机器,再配上一副耳机,当你在故宫里游览的时候,机器里就会委婉地道出一段段的故事。这就是温州人徐建荣设计出的电子导游。它的学名叫无线感应式电子导游器。2001年,只有初中文化的徐建荣就设计出当时世界顶尖的电子导游器。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具有智能引导、自动讲解、语言同步以及电子地图等多种功能的电子导游器。

故宫里的“30分钟游客”

  有个例子很好玩,但在徐建荣听来却不是个滋味儿!说有这么一个90后的年轻人,他在游览故宫时,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讲解员,觉得红墙碧瓦没什么意思,就急匆匆地从东门游到了西门,花30分钟时间就出了故宫的大门。30分钟游览故宫,这在徐建荣听来,简直是一个耻辱,也是对古老文明的一种亵渎。
  徐建荣确信,如果当初那位“30分钟游客”现在返回故宫,再戴上电子导游器,估计3天3夜都不想出故宫的大门:故宫实在值得游览上千遍!说到电子导游器,徐建荣立刻神采飞扬,他介绍说:应用红外线等无线传输技术,导游器(或称接收器)会在某一景观的设定范围内接收到特定的信号并因此播放与该景观相应的介绍资料。游客在途中无需按键,只要走进景观就能听到相应的讲解。
  在老外眼里,中国人嗓门大,走到哪里就吵闹到哪里。可老外走进故宫一看,完全傻眼了,故宫简直就是一个无声的博物馆。每个月,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在“电子导游”的陪伴下领略这充盈着帝王之气的古老宫殿。小到展厅里的一小件珍宝,大到一座宏伟的建筑,游客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解说。同时,游客附近的景点和文物情况、游览的最佳线路及服务的设施也都“历历在耳”。故宫导游器有2小时的内容,要想把内容都听遍,绝对得在故宫里走上大半天。徐建荣介绍,游客玩得再晚也不必担心自己会迷路,因为导游器的表面被设计成电子显示屏,显示着故宫的参观线路图,耳机一插好,图上立刻亮起四五十个小红灯,游客看完一个景点,相应的小红灯就灭一个,一目了然。

美国人在故宫铩羽而归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人试图在故宫搞一套无线广播系统,但因为故宫屋背的琉璃瓦之下都灌注了厚厚的锡层,对电子信号屏蔽和干扰极大,因此故宫的许多地方目前仍没有手机信号,最后美国人铩羽而归。
  徐建荣的电子导游器一开始也面临着这一问题,最后,文化程度不高的徐建荣通过一年的调试,居然解决了故宫里锡层对信号的屏蔽难题,还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徐建荣出生在浙江温州的农村。小学时,他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数学天赋。可惜的是,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无奈之下他初中未读完就提前“毕业了”。后来,他在一家工厂里搞机械维修,天天跟机器打交道,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3年,徐建荣开了一家灯具商店,赚得了他的“第一桶金”。因为爱好旅游,渐渐地,徐建荣打起了“旅游业”的主意。老话说得好,观光旅游是“三分景,七分讲”,可徐建荣每次去景区旅玩,总会遇到些不开心的事情。比如有的讲解员水平不高,普通话里还夹杂着当地土话,实在没法听清,要么就是历史文化底蕴不深,把明朝说成清朝,这些都让徐建荣极为恼火。     能不能发明一种机器,把讲解员的服务标准化。徐建荣想得乐开了花儿。 “讲解是重要的窗口,规范的导游讲解是一种文化。”徐建荣反复强调这一点。在他看来,智能电子导游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它将成为旅游业的亮点!
  说干就干!20斤重的大铁盒子、投币设备、音响、电池,外加一个高音喇叭,还具有防水功能,这是1997年徐建荣设计出的第一代投币式讲解机。“先花钱请温州台的一个播音员把讲解的内容录下来,一个景区放四五台机器,只要游客投一块钱硬币进去,就能听到约3分钟的景点讲解。”机器摆放在杭州新开发的某人工景区内,反响还真不错:游客都不跟着导游走了,停下来扎堆听专业的讲解。
  1998年4月14日,发明专利申请下来了,它终于有了正儿八经的名字:景点解说器。这让徐建荣高兴了很多天。
  没过多久,徐建荣就发现,自己的景点解说器不赚钱:一个人投一元钱,大家都来蹭着听。听的人多了还容易交通堵塞,喜欢安静的游客则视其为噪音。
  自己的发明还需完善。1999年徐建荣一直没闲着,潜心研制第二代产品。当时市面上还没有随身听、MP3,全是磁带式的播放工具。在这一年里,按键式的语音存储器讲解机在徐建荣手中诞生。紧接着,第三代产品出炉,随后宣告失败。温州有句古语:不怕亏本,只怕你歇,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即便再艰难,徐建荣也没有想过退缩。
  此后,他大胆地找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领导,要把导游器引入故宫,成了继失败的美国人之后第一个敢把故宫当成实验室的中国人。1999年底,徐建荣和朋友在温州合伙开了乐清市中旅企业有限公司,由此拉开了和故宫博物院合作的序幕。徐建荣在故宫中轴线上的20个景点处安装了发射器,但事情并不顺利,很多地方接受不到信号,不能发声。北京的冬天出奇的冷,漫天飞雪,徐建荣和助手拿着接收机在故宫来来回回进行调试,有时上午好好的,到了下午就怎么也收不着。就这样,在一年多的日子里,徐建荣在故宫走了不下1000回。不同的路线、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他都得试听、实验,愣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建荣的勤奋见到了成效,他如愿地攻下了技术难关,巧妙地化解了故宫特殊的建筑结构造成的频率折射、屏蔽等问题。当游客走到景区内任何一个景点,导游机就会自动调整到固定波段,收音装置自动把收到的音频播放出来。故宫的领导见到徐建荣亲热地夸他:“你小子不错嘛!无线电也是顶尖技术!你能做到这样,在价格和性能比上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电子导游器开始完善

  时间到了2001年3月,徐建荣的产品已经是第四代了,这种“傻瓜”型讲解机,由无线调码发射器、自动调码播放器组成,解决了低成本的语音压缩技术、抗无线电干扰技术、低功耗发射三项世界级技术难题。2001年试运行,免费提供给游客使用。游客的反馈意见很多:“东西确实好,但使用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故宫的什么地方,故宫到底有多大?”徐建荣手里的“宝”,在游客眼里仍然不是完美的:它只是讲解,无法“导”,欠缺引导和指路功能。
  “我一定要让它变成名副其实的智能电子导游器。”2002年腊月二十八,在北京开往温州的火车卧铺车厢里,心里装着事儿的徐建荣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如何解决导游器“引导”的功能呢?突然,车厢墙上的一副地图使他有了灵感。“有了,我何不在机器盒上加一副地图呢?用LED发光管做提示,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这个春节徐建荣过得非常愉快,带着妻子、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
  游玩的时刻,他顺道逛了一下温州最大的电子产品集市,问了问LED发光管的行情。
  “当时小型发光管特别少,价格也贵,大约8元一根,按故宫50多个景点计算,就得花费400多元,太贵了。”昂贵的价格让徐建荣望而却步,事情一度被搁置了下来。
  3个月后,一位香港的朋友打电话告诉徐建荣:“徐哥,你要的发光管我可以帮你买,直径1.8毫米,长2毫米,5毛钱一根!”好消息啊,徐建荣高兴得说不出话来。2002年5月,徐建荣潜心研发了5年的导游器总算以完满的形式告一段落,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导游器在徐建荣手里诞生了。“以往只能叫播放器,这次才真正做到电子导游。 ”
  2003年4月,SARS在北京等地爆发,首都一下陷入了“白色恐慌”。真没想到,这场灾难给徐建荣的导游器做了一次很好的宣传。“那段时间,到故宫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因为人人都戴着口罩,又没有导游,所以导游器供不应求,效果非常好。” 非常时期,凡是到故宫游玩的人,进大门就直接找徐建荣:有没有导游器?
  徐建荣为了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在成功推出张家声版本后,又推出偏重故事的王刚版、对青少年讲解的鞠萍版,真正做到了“因人施讲”。2008年北京奥运会,徐建荣斥重金完成了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40种语言的录制,接待了数万外国游客,让古老的中国文化以最美的姿态展现在了世界面前。
  现在,除了北京的天坛、故宫、颐和园外,徐建荣的导游器“辐射”到了全国各地。最近徐建荣更是喜事连连:2009年1月1日,杭州灵隐景区推出了由徐建荣一手设计的“西湖通”智能化自动导游系统,5月1日前,西湖景区将全面推行“西湖通”。徐建荣说,他要组建世界上第一家专搞旅游讲解的连锁企业,让他的电子导游器走向世界。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