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国际市场是许多商人的冲动。盛田凭借这种冲动和优良的管理策略为索尼赢得了自己的位置。


盛田昭夫带着索尼闯美国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9年第2期  [字号:  ]  

作者:著名管理专家 王育琨

荷兰古镇中的一堂品牌

  课索尼的全球化,起始于1953年盛田昭夫的一次北美、欧洲旅行。盛田担忧:一家小小的日本公司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里是否有生存的机会?而当时的日本制造,基本上是与小饰品及廉价仿制品联系在一起的,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产生的懊恼。
  接着盛田昭夫去了德国,参观了大众、奔驰以及西门子,他感受到了战后德国的高速发展,这一点也使他沮丧。当来到了荷兰参观飞利浦公司,他惊奇地发现这个闻名世界的大企业集团总部,竟然设在古镇艾恩德霍枫。飞利浦启发了他:公司地点不重要,建立一个国际知名品牌至关重要。

最好的决策

  1955年索尼在美国起步时找不到经销商,后来终于有了一个商家下了10万台的订单,但条件是让索尼为这家美国公司做OEM(贴牌加工),理由是“没人听说过索尼”,10万台是一笔大订单,价值超过了公司当时的总资本。但对盛田来说,重要的是让索尼创出自己的招牌,在利益面前,日本董事会一致意见是不能拒绝这笔订单。
  盛田无法说服在日本的董事会,于是他决定行使自己的权力:拒绝这份订单。甚至说,如果董事会再行相逼,他就辞去董事职务。若干年后,盛田说拒绝这10万台的订单是他在职业生涯中所做的最好的商业决策。

主动穿越文化差异

  1960年2月20日,索尼美国在老鼠横行的百老汇514号仓库正式开业。盛田认为,为了更有效地向美国人推销产品,必须得更多地了解他们,保持与他们的密切交往。1963年6月,他将妻子和3个孩子迁居到美国。
  美国人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盛田却善于克制和隐藏他可能有的不良情绪。
  很多时候,美国人解决冲突的方式触犯了他作为日本人的尊严,但盛田从没有流露过不满。对那些与盛田相处较长的美国人与欧洲人来说,盛田与他们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典型日本人截然不同,他身上没有日本人贯有的沉默寡言、阴郁冷淡、高深莫测,相反,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积极主动、爱开玩笑的人,最吸引美国人的是这个日本人看来与自己国家的人非常相似。

触摸、吸收、消化

  实际上,盛田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他知道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距离,要想使索尼公司融进美国文化,必须启用美国人领导索尼美国,这也就是索尼“全球经营本土化”政策的萌芽。盛田看中了哈维。沙因,决定由他来担任索尼美国的总裁。
  沙因的经商风格是硬碰硬的美国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头犟驴。”沙因挫伤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人的感情,也令日本人感到为难。盛田在自传《日本制造》中写道,“他的方法不是日本式的,而是以单纯、强硬、直率和明确的逻辑为基础……然而逻辑游戏的问题是,不给人文因素留什么余地。”
  沙因抱着这套缺乏变通的生意经,逐步成为了一个“刺猬式”的人物,最终不得不被换掉。但盛田认为,沙因把美国管理的很多方面,诸如管理控制和报酬等引入了索尼文化。他帮助索尼美国从一个单一的配送中心,发展成生机勃勃的美国分部,而且还使公司的业务增长了2倍。沙因的管理风格虽然与盛田格格不入,但却是盛田真实触摸、碰撞、吸收、消化美国文化的捷径。这种触摸在盛田时代一直就没有停止。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