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机会更多的在巴氏奶领域以及更前端的原奶供应环节,关注可靠高质量奶源建设并致力于品牌化的企业将有望在我国乳业的长跑竞赛中胜出


乳业变局及商机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8年第10期  [字号:  ]  

作者:本刊特约分析员 刘金沪
  2008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发现多起三鹿奶粉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案例,国家质检总局随后在调查中发现包括蒙牛、伊利、光明在内的主要国内乳品厂商的奶粉、液态奶等主流产品含有不同程度的三聚氰胺。
  这次事件不仅给三鹿带来致命打击,也使其他国内奶粉企业遭受重创。目前来看,该事件引发的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乃至乳制品的不信任感短期内无法彻底消除,在消费者恢复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之前,可能会采取代用品(豆奶)和减少乳制品消费的策略,刚进入平缓增长拐点的民族乳业将迎来行业性的低潮。而目前国内主流厂商蒙牛、伊利等除了要应付问题产品召回之外,还面临着经销商的大批退货,这将给相关公司带来极大的财务成本,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其运营。
  外资品牌在看到我国国内乳企遭遇行业性危机时不可能不心动,但我们认为,鉴于国内目前乳制品消费还是以传统的液态奶为主,几大乳品巨头虽然遭受重创,但仍掌握着奶源收购、生产制造与运输、品牌和渠道等产业链内完整的竞争力要素环节,外资品牌除了在高端的婴幼儿奶粉这一固有的优势领域外,并无明显的突破机会。
  同样,国内二三线企业虽然都有各自的相对强势区域,但在全国范围内其品牌的影响力偏弱,目前乳业微利的现实又使他们难以积累起向全国推广的资本,异地扩张又要面临自建奶源基地的难题,这些成本显然是其难以单独承担的。因此,各地的巴氏奶企业挑战现有格局的机会不大。在度过低潮期恢复元气之后,蒙牛、伊利占国内主导地位的现有格局很难打破。
  在整体市场趋淡的短线预期下,国内乳企内部的洗牌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在城市传统液体奶市场日趋饱和的压力下,市场空间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和衍生乳制品(奶酪、酸奶、奶油、冰激凌等)转移成为必然,在这一阶段,产品线是否齐全、是否控制优质奶源基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
  我国乳业目前的优势公司多集中在制造和营销环节上面,在更前端的原奶提供上尚无有影响力的公司存在。从产业链目前的力量对比、利润分配格局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中游的制造和下游的渠道分销环节门槛已经很高,留给中小企业的机会并不是很大。而上游的奶源提供方面则一直是产业链中较为脆弱和波动性较大的一环,并无可以产生品牌效应的专业奶源供应商出现,这一块规模大(也在千亿以上)并且分散,短期内下游乳业巨头不可能有力量进行充分整合,这就为相对弱小的中小企业留下了机会。
  如果产业资本有效渗透进原奶提供环节并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和提升竞争力,特别是通过建立类似奶农合作组织的模式促使目前“游击队”似的粗放型分散生产模式向“正规军”集约型转化,最终实现原奶供应商的品牌化并形成一定的议价能力。这么做,可以通过为乳企提供稳定可靠的奶源而获取合理回报,更可以熨平原奶价格等要素的行业性波动,使产业链各环节都能形成比较明确的市场预期,最终从根源上逐步改变我国乳业原奶基础偏弱的现状。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小企业的机会更多的在巴氏奶领域以及更前端的原奶供应环节,关注可靠高质量奶源建设并致力于品牌化的企业将有望在我国乳业的长跑竞赛中胜出。
  三鹿事件短期来看对乳制品行业是大的利空,但长期来看,业内厂家若能以此为契机,踏踏实实做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督,进行一次由外力逼迫的行业洗牌,完成优胜劣汰,使得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公司脱颖而出并形成核心竞争力,则未必全是一件坏事。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