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是“限塑令”正式实施的日子,虽然大多数消费者和商家都理解这一规定,并有了相应对策,但塑料制品行业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是退出还是转产?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先生。


“限塑令”施行企业准备好了吗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8年第7期  [字号:  ]  

作者:■本刊记者 张琳


  《光彩》:禁塑令施行后给生产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董金狮: “限塑令”对生产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根据统计,全国生产塑料袋的企业有6万多家,其中,上规模的企业只有1000余家,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达到标准。“限塑令”实施之后,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停产,没有停产的企业大部分也吃不饱。这是政策带来的变化:整个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过去整个行业非常不正规,往往做食品袋、购物袋、垃圾袋的都是一个车间、一套人马,想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结果造成一种局面:正规军竞争不过游击队,大企业干不过小企业,好产品卖不过差产品。行业重新洗牌之后,整个情况发生了逆转:大企业好办,小企业难办;正规企业好做,非正规企业难做;合格产品好卖,不合格产品难卖。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引进新设备,及时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新和升级,使其符合新的标准。不更新就必须退出市场,更新则必然导致成本增加,很多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北京环绿地塑料制品厂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北京塑料袋生产企业中的龙头老大, 80%—90%的业务为塑料购物袋,此前物美、华联、易初莲花等超市的塑料袋大部分都是由它供应。 如今,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正面临着订单骤减的困扰。由于产品类型太单一,客户又多为超市,“限塑令”之后,环绿地将丢失一半以上的订单。想上别的项目,又要考虑人员、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不敢盲目投资。如今他们正苦思脱困的药方。



  《光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引进设备升级是否比较困难?

  董金狮:实事求是地说,设备升级本身的投资并不大,现在问题在于印刷。在过去的白袋子时代,购物袋上没有企业信息,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找谁解决。“限塑令”结束了白袋子时代,要求企业在袋子上印刷产品相关信息。好一些的印刷设备要几百万,便宜一些的只要十几万,一些单色的印刷设备只要几万元也够了。


  《光彩》:按照这样的标准,即使是一般的中小企业也可以承担,但是为什么限塑令一出,企业纷纷停产甚至倒闭呢?

  董金狮:这涉及到一个投资风险的问题,随着“限塑令”的施行,市场上的用量大大减少,企业敢不敢在这个领域继续投资?这个风险比较大。
  其次,升级的投入产出周期比较长。新设备投入生产,大概要6—12个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这中间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的。



  《光彩》:这些企业面对冲击应该如何应对?

  董金狮:大企业要继续做大做强,而“关、停、并、转”将是大多数中小规模塑料袋生产企业的结局。
  向高端走,可以通过QS认证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档次,这个证明由国家质检总局来颁发。同时,在购物袋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可以向食品包装和食品阻隔型包装等高端产业发展,比如研制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塑料袋等。此前,我们指导东北一家塑料袋生产企业生产高科技含量的塑料袋包装,使米饭的保质期长达半年以上,投入市场后大受欢迎。现在我们正在研制一种特殊的塑料膜,可以让炒米饭在常温下保持1年不坏。增加自己的竞争力,逐步向高端改进,避免产品的同类化和低端化,这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向低处走,可以生产一些环保型的垃圾袋或其他产品。
  不管是走高还是走低都必须达到塑料袋的有关标准,机器设备必须升级,没有印刷设备的必须购进印刷设备,印刷设备还必须办理特殊行业许可证,这个程序由公安部门管理。
  如果是做食品包装袋,必须获得QS许可证。目前塑料袋行业已经获得QS许可证的企业有500多家,正在办理的有200多家,最终能达到1000多家,这些上规模的塑料袋加工企业将使行业升级加速。申请办理QS对企业实力有一定的要求。仅厂房设备一项就要达到100万元以上,而装修、检验、库房和人员消毒等整改还需要20—30万元,小规模的企业恐怕比较困难。
  未获得QS认证的中小企业也并非“死路一条”。事实上塑料袋的种类很多,根据统计,在中国,每天塑料袋的使用量在30亿个左右,购物袋仅占1/3,还有大量的农用塑料袋、包装塑料袋、垃圾袋、无纺布袋、编织袋等,市场空间很大。企业在向“高”处走不通的情况下可以转而生产这些产品。这些产品中有很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比如可降解的垃圾袋将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企业可以在这些方面寻求新的机会。



  《光彩》:有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董金狮:国家发改委在2005年就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于容易回收利用的、容易降解的、容易分解和处理的16类产品实施政策上的优惠。地方政府从立项、经营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些优惠,这就是所谓的产业政策导向,如果企业能够认清,对他们而言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相对的,对于生产淘汰类产品的企业相关部门将会更加严厉打击。2008年5月13日,政府出台33号令,将超薄塑料袋列入了淘汰目录。一个有远见的企业,要转产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不能盲目上项目,要认清国家的政策导向再做决定。比如垃圾袋,随着购物袋的减少,垃圾袋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幅增加,垃圾袋标准的制定很快会作为国家标准立项,垃圾袋生产企业又将面临另一轮的洗牌。
  企业还需要注意一点,目前石油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上塑料产品、石化项目应该谨慎。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找准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只要在一个领域或者把一种产品做好做精,占领这一块市场,成为专才,就是这个企业的胜利,而不应该执意追求产品的全面性。

编辑  高静(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