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8年第6期  [字号:  ]  

作者:■孔令雪
  5月12日,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严重的地震灾害给灾区同胞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肉体和财产上的,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口更是难以弥合。
  关于灾民心理救助和心理康复的宣传资料已经充斥了网络和报纸,许多朋友都知道了一个心理学名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其实创伤后应激障碍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发生,同样带给大家较大的心理伤害。我们在这里和大家重点分享一些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知识,以便提高应对能力。
  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比如自己或他人的死亡威胁,或者其他形式的严重伤害,都会对事件经历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后出现一定的精神或者心理症状,比如,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感或者厌恶情绪,强烈的内心衰竭感,并表现为身体虚弱,头脑中会有关于创伤事件的反复闪回,试图和容易联想起创伤的东西或者行为做斗争,躁动不安,难以控制的发作感,情感上对周围事物的冷漠感,失眠、易怒、夸张的惊恐反应等。除了这些,常见的反应还有负罪感(自己活下来了而其他人没有)、生气或羞耻感等。
  大多数人会在亲友的支持以及自我的调整中获得改善,但也有一部分人无力摆脱这些事件的影响,造成较严重的心理创伤。
  遭受严重创伤事件的人,有些会马上爆发出来,相应的心理或者精神障碍症状会立刻显现,这叫急性应激障碍。一般情况下,急性应激障碍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或者自我的调整中,持续一段时间后会有所缓解。有些个性敏感、抗挫折能力弱的人,致病紧急且严重,如果形成器质性损坏,就难以尽快复原,可能病程会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不愈。还有些人可能当时没有什么症状,暂时不会出现精神或者心理障碍,他们依靠自我意志扛过去,压抑到内心深处,在以后的几年或几十年后,会因为某些事件的触发而爆发出来。
  对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朋友,最好寻求专业的精神科或者心理学工作者的帮助。不过,在没有或者暂时无法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时,你也可以试着做一些工作来帮助遭受创伤的朋友。
  首先要判断和了解他(她)的创伤来源,之后做必要的陪护,营造安全、舒适、可信赖的氛围,关注必要的生活起居,尽量保证正常的生活状态可以进行。
  然后,试着引导他(她)宣泄情绪和心理,把创伤事件带来的伤害做一个处理。可以允许哭诉、骂人、不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等。那种以坚强的名义要求忍着、撑着的做法是不适宜的,太坚硬的事物总会容易折断,就如同一个人已经头顶一块巨石不堪重负,到了衰竭的阶段,你还鼓励他要坚持。坚持的后果可想而知,不如快些甩掉巨石,解除负累。总之,需要适当的途径对负面压力和伤害加以宣泄。
  其次,给予积极的支持,帮助找到支撑点,获得新的力量来源,重获积极态度,来面对挑战,处理挫折。
  另外,肢体没有受伤者,也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或者局部活动来调节。
  这次汶川地震由于震级高,全国许多省市都有震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恐慌,许多非震区的朋友也留下了一些阴影,一些在高层楼房办公的朋友甚至不敢去上班工作,或经常出现头晕,有害怕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的恐慌心态。媒体铺天盖地关于灾区的报道,也让一些人陷入了“创伤”之中,从惨烈的图片和事实中,间接地遭受了灾难的伤害。对于这些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调整以缓解状况:
  1.寻求身边亲友的安慰、支持、陪伴。
  2.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防护知识,不因传言或者臆想而恐惧焦虑。
  3.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增加意外发生时自救或者他救的可能性,以减少疑虑和担心。
  4.降低工作负荷,放松心情,减少其他压力带来的焦虑和情绪。
  5.寻找生活、工作上的压力源,及时调节,避免因日常压力过重造成其他事件诱发或者触发的压力应激。
  6.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编辑  何健(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