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个体户学雷锋小组组长、理发个体户罗建军接受采访时,谈及18年来为光荣院老人义务理发的经历,年近不惑的她百感交集——“18年前,第一次参加个体户学雷锋小组的活动,来到光荣院为老人理发刮脸,我感觉自己走进了一片净土……”


净土情缘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8年第5期  [字号:  ]  

作者:■特约记者 王幼民
  1990年2月底的一天,个体户陈永生来到罗建军的理发店。他说私个协组织个体户们成立了一个“个体户学雷锋小组”,准备每月一次义务去房山区光荣院给那里的老人理发刮脸,问小罗愿不愿意参加。
  “好事啊,我参加!”罗建军欣然应允。
  那年,罗建军刚满20岁。
  她没有想到,这简单承诺的分量在岁月的延伸中越来越重。
  她更没有想到,从那个时候起踏上了一条影响自己一生的路。

老人们

  罗建军记得,自己头一次去光荣院理发刮脸的时候,一下子来了60多位老人,把大厅挤得满满当当。
  小罗年纪轻,手底下又麻利,不到两个小时就让10多位老人容光焕发。
  就在那次,罗建军参观了光荣院的荣誉室。她从那些虽已陈旧却闪烁着光芒的军功章、奖状、证书中了解到,自己刚刚理过发的这些衣着普通相貌平常的老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都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没儿没女,被国家奉养在这里,安度晚年。
  从那天起,光荣院的老人们走进了罗建军的心里,成了她的挂念。到了每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日,小罗就像回父母家一样来到这些老人中间,给他们理发刮脸,陪他们聊家常,听他们讲述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理来理去,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和老人们由开始的随机搭配变成了后来的固定组合。
  从开始参加学雷锋小组至今,除了生孩子,罗建军很少在活动中缺席。因为她担心如果不到场,自己“负责”的那几位老人会眼巴巴等在一边。更重要的是,天长日久为他们服务,几位老人的“档案”只有自己最清楚。
  赵景元大爷梳背头,每次理发要扫边去薄;隗大爷理光头,嘴边上有个“瘊子”,刮脸的时候千万要留神,另外,老人耳有些背,说话要贴近耳边,大声一点;孙大爷理平头,别的倒没什么,就是要齐;郝大爷头发硬,刀子要快……
  在学雷锋小组的个体户中,罗建军年纪最小,老人们喜欢这个干活麻利一脸喜气的小姑娘。而小罗的生意、家庭生活状况,也每每成了老人们关注的话题。
  隗大爷和孙大爷是“建军理发店”常客。只要没事了,两位老人就会去小罗的店里坐坐。他们常常是到了门口先探着头看小罗在不在,招呼一声。小罗就会走到门前,伸手拉老人进门——店的门槛高,怕他们腿脚不利落摔着。
  岁月如梭,10多年来,在学雷锋小组的服务对象中,有不少老人先后离开了人世。难过之余,小罗总这样安慰自己,在学雷锋小组的呵护中,这些老人走得很安详,很干净。
  最让罗建军难过的是郝青大爷。
  小罗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光荣院的时候,心里还有点紧张。一位老人走过来说:“闺女先给我理吧,放开刮,我头皮厚着呢,不怕疼!”站在一旁的光荣院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位和蔼的老人名叫郝青,是战斗英雄。
  以后来的次数多了,小罗跟郝大爷也熟了,每次来嘘寒问暖不说,还要亲切地拉拉手。
  1999年年初,罗建军生孩子,有几个月没有参加学雷锋小组的活动。郝大爷逢人就打听,建军这孩子怎么啦?正在一边忙碌的学雷锋小组组长陈永生一听,连忙走过来说,您别惦记,建军在医院给您生了一个大胖孙子!郝大爷一听竟然喜极而泣!他从兜里掏出50元塞到陈永生手里:“真好哇!拿着去给她娘儿俩买点营养品!”
  2002年,郝大爷在农贸市场碰上一个骗子。说家里有病人急等用钱。热心肠的郝大爷连忙把光荣院刚刚发的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拿了出来。得知自己被骗后老人又急又气,一下得了脑血栓,病倒在床。
  再去光荣院,小罗专门跑到郝大爷的房间为他理发,看着老人消瘦的面容,她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没过多长时间,郝大爷去世了。消息传来,小罗悲伤万分。
  罗建军觉得,光荣院的老人是自己生命中永远的责任和牵挂。
  在一次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她诚恳地说:“大家总表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其实从光荣院的老人们那里,我得到了许多。他们教给我如何做人,怎样报效国家,怎样真诚处世,让自己的心灵干干净净……而这些,让我受益一辈子啊!”

家人们

  2003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先后在黄金时间报道了北京市房山区个体户学雷锋小组的事迹。
  看着电视节目,罗建军泪流满面。她觉得最应该看这些节目的是自己的母亲,可她老人家却已在一年前去世。
  从开始参加学雷锋小组活动到现在,罗建军去光荣院为老人服务的举动一直在母亲的鼓励中进行。
  有一次母亲生病,小罗在家中照料。天降大雨,路上泥泞,自己又是一个女人家,小罗犹豫这天的学雷锋活动还去不去。然而,病榻上的母亲却坚决要求她去。“那些老人不光是要你去理发刮脸,他们心里寂寞孤单,你们一去他们就会感觉有家里人来看望。你就这样想,如果在光荣院不是他们,而是我和你爸爸,你去不去?”一席话让罗建军立刻拿起理发工具冲进了茫茫风雨中。
  万事孝为先。
  只要谈起光荣院的老人,母亲就会嘱咐罗建军,要像侍奉自己一样去侍奉他们,“这些老人为国为民出生入死,可要善待他们,不能让这样的人伤了心!”
平日里,母亲经常和别人聊起女儿学雷锋的事情。每当看到飞扬在妈妈眉宇间的骄傲和自豪,小罗就能感到妈妈那发自内心的赞赏。
  就在罗建军刚刚加入个体户学雷锋小组不久,一个在良乡陶瓷厂工作的小伙子走进了她的生活。小伙子聪明淳朴又多才多艺,深深吸引着小罗。两人第一次约会,小伙子把地点选在了离小罗家不远的露天舞场,想在切磋舞技的同时交流感情。但那天正好是个5号,罗建军雷打不动要去光荣院给老人服务。小伙子二话不说,跟着小罗去了光荣院。这之后,小伙子成了罗建军的忠实“随从”,两个年轻人的情感在活动中越来越深。
  有一段时间,因为要照顾父母,小罗把自己的理发店迁到了离良乡镇十多里地的关道。每逢学雷锋日,小伙子就开着摩托车接上小罗奔赴光荣院,风雨无阻。
  结婚之后,小罗的学雷锋活动依然是家庭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只要是学雷锋日,一切活动都要“让路”。
  1999年,爱情有了结晶,儿子呱呱坠地。从此以后,去光荣院的人群中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罗建军每次都把孩子放在一边让老人们帮助照看,自己去给老人服务。就这样,从幼儿园到上小学,孩子在光荣院老人的关爱中渐渐长大了。“说也怪,儿子也有顽皮的时候,可是只要一到光荣院,他就像变了个人,特别乖,从来不添乱。”小罗觉得,孩子虽小也有心,安静就是对妈妈的支持。而自己多年带他去光荣院参加活动也有了成果,孩子上学后,几乎每一年的的操行评定都会写着这样一条:乐于助人。

同伴们

  2005年4月,房山个体户学雷锋小组第二任组长任光辉突发心脏病去世。
私个协领导找到罗建军,请她担任小组组长,带领大家继续开展活动。小罗没有推辞,欣然应允。
  学雷锋活动要延续下去,必须有一个热心公益的无私带头人,而自己责无旁贷。从活动开始至今的10多年中,前两任组长恪尽职守,做出了表率。小罗的爽快既表达了继续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坚定决心,更包含着对小组前辈和同伴们的敬重。
  罗建军特别感激学雷锋小组第一任组长陈永生。如果没有这位善良热情的老人,她不会加入这个光荣的群体,也就无缘踏上这片圣洁的净土。开展光荣院服务活动的前些年,陈永生既是小组策划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召集人。每个月“学雷锋日”到来之前,他要么逐家拨打电话,要么就亲自骑着自行车,挨门挨户地通知。到了活动现场,不会理发的陈永生忙前忙后没有一刻闲着,那种热情和忙碌总是无声地感染、激励着大家。
  2002年,年事已高的陈永生“退居二线”。
  学雷锋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年轻的个体户任光辉当起了房山区个体户学雷锋小组的第二任组长。小伙子虽不善言辞却激情四溢,做事干脆利落。“不为别的,只想做个好人!”是任光辉的口头禅,这句对13年学雷锋活动朴实无华的注解在央视播出后,让无数观众感慨不已。2005年4月22日,任光辉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
  临变受命的罗建军感受到了肩头担子的分量。
  这其中,不仅凝结着两任组长的心血,工商局、私个协领导的信任,更有坚定不移、十几年如一日参加学雷锋小组活动的个体户组员们的期望和重托。
  这些年,作为房山区个体户学雷锋小组的一员,罗建军时时汲取着这个群体蕴涵着的强大道德力量,亦每每为身边的每个同伴所感动。
  光荣院停电,为了不让老人们失望,个体户们举着蜡烛为他们理发刮脸。第二天,个体户高寅担心昨晚因为光线暗胡子刮不净,回到光荣院为老人们逐一检查“找补”。
  个体户常鸣开的是个杂货店。为了为老人服务,不会理发的他从头学起,生生练就了理发刮脸的手艺。
  个体户张红梅寡言少语,但总是面带微笑。无论风霜雨雪,在去往光荣院的队列中永远看得见她的身影。
  个体户陆妙根和闫其志是学雷锋小组的生力军,他们专门为那些身体不好,卧病在床的老人理发刮脸。
  个体户王若琴身体不好,但是经常拖着病体前往光荣院参加学雷锋小组的活动,将温暖送到老人们的心里。
  ……
  还有令罗建军无法忘却的故去的学雷锋小组成员、个体户温江大哥。
  温江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为了挣钱养家,性格刚毅的他开起了个体理发店。得知学雷锋小组成立,温江马上报名参加,原本需要社会关爱呵护的他和别的个体户一样,每月5日前往光荣院去关爱呵护老人。
  后来,温江患脑出血生命垂危。临终的时候,他嘱咐自己的妻子,如果自己不行了,一定要把学雷锋小组的活动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不能停下来。就在他去世后的第一个“学雷锋日”,女儿温美玲就拿着父亲用过的推子和刮脸刀走进了光荣院……
  这是一个相互激励的群体。
  个体户们常常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动别人,又从别人的行动里收获感动。身处其中,罗建军觉得特别幸福。因为这样的人们中间,“你不会去考虑功利,不会去索取,只想奉献。你会感觉自己的心始终被善良浸润着,滋养着。”

领导们

  参加学雷锋小组活动18年来,罗建军已经记不清自己见过多少领导。
  虽然他们职务不同、分工各异,但是对个体户学雷锋小组义举的态度却完全一致——高度评价和积极鼓励。
  1993年3月4日,作为首都学雷锋活动的先进代表,房山“个体户学雷锋小组”组长陈永生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大幅照片陈列在房山个体户学雷锋小组事迹陈列室里,小罗不知道看过多少遍。
  2003年9月,《北京青年报》刊载了题为《十三年,为了一个承诺》的纪实报道,叙述了房山“个体户学雷锋小组”13年如一日为光荣院老人服务的感人事迹。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自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宣传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道德观察》等栏目纷纷派记者来到房山采访,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04年,分工负责北京个体私营经济的前副市长孙安民专门前往房山区看望“个体户学雷锋小组”的成员们,并到个体户的理发店视察,为大家带来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
  2007年,在南京举办的一次个体户党建工作会议上,罗建军做了发言。出席会议的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对罗建军的发言大加赞赏。会后,钟副局长还特别细心地为罗建军稿子中的一处不够妥当的描述做了修改。
  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金鑫会长不仅亲切询问个体户们的具体困难,还嘱咐大家在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同时要搞好经营。
  最让罗建军难忘的是房山区工商分局王华鑫局长。这位精明干练、做事雷厉风行的工商分局局长从走马上任开始,就隔三岔五地到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店里来探访,帮助大家解决经营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在他的指示下,房山私营个体经济协会还专门为个体户们购买了新的理发工具和大褂,为大家发放慰问金。
  领导们的关注和支持不仅为坚持学雷锋活动的个体户们送来温暖,更成为了大家坚定信念,营造 “道德净土”的源动力。
  罗建军觉得,在领导们那些鼓励话语后面,“还寄托着殷切的期望”。因为,房山区“个体户学雷锋小组”的活动不仅为光荣院的老人送去了温暖,更是一面弘扬社会公德的旗帜。
  无论党和国家,还是寻常百姓,都期望着这面旗帜永远飘扬下去。

编辑  刘佳(zhao@gcmag.cn)



 读者评论:

  时间:2015-10-26 21:14:10
  内容:关爱老人,牺牲自己的时间让人感动,这长达十多年的坚持代表着个体户们对老人的爱。(好评)
  时间:2010-6-16 21:21:17
  内容:大家要向学雷峰小组学习(好评)
  时间:2010-6-16 21:19:04
  内容:非常感人!(好评)
  时间:2009-10-20 0:11:22
  内容:好(好评)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