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国家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浙江34企业被波及。浙商发展模式陷入困境,转型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正如陈中平所言:“这条路比较难走,但必须尝试。”


逼出来的创新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8年第1期  [字号:  ]  

作者:■陈江
  

市场创新

  陈中平的思维很开阔,这也许跟他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从事过营销的经历有关。和陈中平聊领带,他讲得最多的不是他的亚欧公司,而是浙江嵊州的领带行业。在陈中平看来,嵊州领带行业一直处于价格链的低端,只赚点“加工费”。企业如果再不修炼“内功”,有可能连这点“加工费”都会被别人“抢去”。为此,他开始谋划一次大的创新。
  “我们并不缺乏先进设备,也不是领带品质不高,而是我们的品牌和服务意识滞后。”陈中平说,大多数企业只想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优势,事实上,这样的规模优势只能维持1—5年的时间。现在的情况不是规模越大市场就越大,以后的竞争制高点还是品牌和服务。他的理念是,企业要做好品牌和服务,不能靠专业市场,而要学会“借鸡生蛋”,这“鸡”就是国外的中间商。因为,虽然嵊州的领带质量、款式在逐步提升,但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领带的“面孔”还不能完全被国外接受。所以,中国企业要借助国外中间商的力量推销自己的产品。
  但同时,陈中平也清醒地意识到借力的弊端。他说,大家都知道中间商在赚大钱,要想获取更多利润,唯一的手段就是让产品直接与国外消费者见面。
  于是,去国外办销售公司成了陈中平的又一个努力目标。“这条路比较难走,但必须尝试。”他去国外考察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西欧、美国的销售链非常紧密,打破它很难。但是,欧美市场还有一些散而小的零售点,这些零售点不讲究品牌,供应链也比较灵活,但市场占有量十分庞大,约占欧美市场零售总量的40%左右。他计划先把这部分市场吸引过来,采取个个击破的方针。
  2006年底,亚欧便在国外以合资的形式收购了一家销售公司,占股57%,直接把产品推向了终端市场,而这部分的销售额已占到公司销售总额的10%.更让陈中平兴奋的是,国外公司10%的销售所产生的利润超过了国内90%的销售产生的利润!看来,直接拓展国外市场是一步好棋。所以,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在两年内将国外的销售做到公司销售总额的30%.此外,陈中平一直坚持自有品牌和“贴牌”两条腿走路。“贴牌”的产品想方设法打入国外高档商场,而在一些零售点则打自己的品牌。
  

产品创新

  品牌源自竞争力,竞争力源自产品创新。对于产品创新,陈中平同样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理念。
  前不久,陈中平刚从巴西参展回来。像这样的展会,他每年都要参加七八次。随行的,除了公司的营销人员,还有不少技术人员。陈中平的想法是,参展除了拓展客户群,更要从国外同行身上学习时尚的理念,掌控产品最新的流行趋势。
  除了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陈中平还善于“就地取材”。2007年年初,他和浙江理工大学签订了一份协议——出资20万元,帮助浙江理工大学开设了一门领带花型设计课程,而回报是,学校的作品将归公司所有。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领带设计人才,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个完美的产品,有创新还不够,还要寓服务于创新之中。”陈中平指的服务并不是单个产品的售后服务,而是产品与商家的沟通和融合,是一种理念上的服务。比如,产品要打入国外市场,必须要了解客户所在国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甚至生活习惯。围绕一个产品,创新在陈中平这里成了大学问。

编辑  高静(hej@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