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为民显真情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12期  [字号:  ]  

作者:■闫守鼎 苟安德 李军
  现年55岁的杨玉军朴实、热情。初次见到他,以为是刚从田间归来的农民。但就是这位乡味很浓的企业家,20多年如一日,处处维护群众利益,无私回报父老乡亲,把自己的一腔真情和厚爱洒向了社会。
  

“玉军街”方便了师生群众

  过去,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关公乡中心小学门前的大街年久失修,学校师生睛天一身土,雨天满身泥,街上个体户的生意也大受影响。杨玉军见此情景,决定捐资硬化这条街道,想法一出,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杨玉军虽然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但那是他多年来外出谈生意啃干饼子、睡地下室、省吃俭用一分一厘攒下来的血汗钱,不能这么抛撒。可杨玉军却认为,这不是抛撒,是回报。
  自己能有今天,靠的是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扶,富起来后理应回报社会。
  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家人。去年12月初,他拿出6万元购回材料,请来工人,为节约开支,自己也披挂上阵。当时正值寒冬,杨玉军冒着严寒,推斗车、搬砖块、背石头,晚上还露宿工地,监工守料。街上的其余个体户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一个、两个……随后又有11名个体户出钱出人加入到工地上来。就这样,杨玉军带领大伙一干就是90多天,170多斤的大汉子整整瘦了20多斤。今年3月6日,一条长200余米、宽8米、厚30公分的混凝土街道投入了使用,彻底结束了学校师生和街道居民们多年的“行路难”问题。学校师生和街道居民都亲切地称这条街叫“玉军街”。
  

农贸市场 活跃了一方经济

  1999年以前,关公乡没有专门的农贸市场,商贩们以街为市,既影响了交通,又因商品不卫生,耽误了生意。杨玉军想,如果能修建一个专业的农贸市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带动乡亲一起致富。
  1998年初,杨玉军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当地供销社剩余的营业用房,并和当地政府签定“建好市场后由杨玉军管理、收取市场的摊位费和清洁费20年”的合同,然后就自筹资金80万元开始动工修建市场。经过1年的努力,1 999年初,一个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有120个固定摊位、500余个散摊位的大型综合农贸市场竣工并投入了使用。在管理使用中,杨玉军从不收取贫困、残疾经营者的摊位费和清洁费。如今,这个农贸市场商贾云集,已安置下岗职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350余人,年成交额400余万元,年创利税50余万元,带动了一方经济,带富了一方群众。
  

维权站 挽回了百姓损失

  作为玉山个私协分会副会长、关公乡12315义务维权站站长,杨玉军不仅以帮助发展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群众为己任,也将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5年9月,这是农民一年秋收的重要时节,而关公乡喜鹊村的廖明文、拱桥村的杜德喜等40多人却眼巴巴地望着自家田里的稻子只长苗不结稻谷而发愁——原来他们遭遇到了“问题稻种”!他们数次找到出售该批种子的某农技站要求赔偿损失,均无果而终。最后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集体来到杨玉军的12315维权站投诉。
  接报后,杨玉军立即到该农技站调查了解和走访有关专家,原来这个农技站从外地引进的这批种子确实是优质稻种,绝收的原因经过专家检测分析,认为是这批种子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种植。但杨玉军认为农技站有引种不当的责任,也应当赔偿老百姓的损失。经过杨玉军3次组织双方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调解,最后这个农技站赔偿了这40户农民80余亩稻田的经济损失35200元。
  就这样,在许多企业标榜“社会责任”的时候,在许多商户满足于“个人独富”
  的时候,杨玉军不声不响地行动着,为乡亲们的共同富裕“搭把手”。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