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股票,竟在股市中挣得千万巨资;投身期货,却于转瞬间输得精光;血本无归,股王生活陷入窘迫;痛定思痛,跌倒之处东山再起……谢贤清在股市的跌宕经历,是中国股民伴随股市一起成长的真实写照


“农民股王”沉浮录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7年第9期  [字号:  ]  

作者:■豫北




初涉股市 成为富翁

  谢贤清家在距成都50公里外的彭州县三界镇上。上世纪70年代从家里分出来时,他得到的全部财产就是两间茅屋和80斤大米。但谢贤清并不安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单过后他就跑到藏族地区汶川境内的铁矿当包工头,小赚一笔后又办了家印刷厂,由于经营得当,手头的积蓄也越来越多,八九年下来,他已经能盖得起时属镇上“第一高楼”的房子。
  由于工作需要,谢贤清订了十几份全国各地的报纸,其中的《深圳商报》每天都在不起眼的位置,刊登股票的高低变化。这些天天波动的数字引起了谢贤清的兴趣,于是他给深圳的朋友打电话,问“什么是股票”,想自己也买一些。朋友却迎面给他泼了一瓢冷水,“我们还都不敢买呢,你一个农民什么都不懂,买这些做什么啊?”
  可是一门心思想着挣钱的谢贤清却认为,这是一个挣钱的好机会,他直接从银行里取出6万元钱来到深圳炒股。1991年深交所成立,当时证券公司还只能人工报单,可以买卖的股票也只有发展、宝安、金田等几支。谢贤清看看这个,再瞅瞅那个,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我总共6万块钱,这些卖9块、10块的股票,才能买几千股,这只两三块钱的股票我可以买2万股,纸都要比其他的多一些。”就像农民买白菜一样,根本不懂股票的谢贤清把钱全部买了当时最便宜的宝安股票。
  谢贤清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几天后再来看,这只股票已经涨了很多,他狠赚了一笔。股市火爆,其他人也蜂拥而至,为了买认股证,许多人挤破了脑袋。谢贤清为了多购认股证,当时带了六七十张身份证、找了6个人分别排队。后来为了买卖方便些,谢贤清又叫人送来6万元,坐进了10万元一个位子的大户室。
  股市中的谢贤清顺风顺水,甭管买什么,都是翻着番地赚,他投入股市的钱很快变成了175万元。1993年,沪深两市掀起的股票热迅速在全国扩散,成都的红庙子也出现了一个炒股市场,谢贤清如同发现了金矿,赶紧把深圳的股票全部卖掉,回到成都。
  

屡次搏杀 坐拥千万

  红庙子是成都的一条街道,但它不仅在成都、甚至在中国证券史上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早期它是四川省证券自由交易中心的所在地,1991年至1992年,它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民间自发股票交易市场——交易最盛时,“前面买了股票,走到中间来卖就能赚钱;在那头买了,拿到这里来卖也能赚钱。”
  谢贤清赚得金银满钵从深圳回来时,是红庙子非常火的时候。带着175万元和5个徒弟,谢贤清“杀”入了这个一级半市场。
  谢贤清对股市有着很敏锐的预感。比如没有任何内幕消息,但他就断定川盐化能上市,所以一进红庙子,谢贤清就开始收川盐化,以6.7元、6.8元大量买进,盐化1:1配股后,他的成本降到4元多。果不出谢贤清所料,几个月后,川盐化在深交所上市,开盘高于16元,到这只股票涨过17元时,谢贤清将它全部批发了出去。
  接着,谢贤清又开始炒乐山电力,从7~8元时收起,一直收到乐电上市前一天的2 2~23元。1993年4月26日,乐山电力在上交所上市,开盘37.01元最高冲至50元,收盘35元,谢贤清在39元以上胜利出局。当时,有人称谢大户是红庙子“指点江山”的风云人物:他想让哪只股票涨,哪只股票就能涨。
  1993年,谢贤清花了60多万元买了辆凌志轿车。泸州老窖以存单方式发行新股,中签号出来后,谢贤清在凌志车后面装上几麻袋共计600万元现金赶往泸州,以每股高出发行价2元的价格收购中签号,收了40多万股。当泸州老窖上市后,谢贤清就全部抛出兑现。
  谢贤清的名气传开后,委托他清收股票的人越来越多,也造就了他最为得意的一仗——收中川国际。当时,他动用了别人和自己的资金共2000多万,从7元开始收,一直收到14元。当“串串”看到一家上海机构交来一捆捆贴有封条的现金时,一个个眼都瞪大了。对于这次买卖的利润,谢贤清始终保密,没有说出具体数字。
  一次次搏杀,谢贤清一次次胜出。很快,他的个人资产达到了1000万元,他也由此被称为“股王”。
  即使是股王,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长虹发行股票时,谢贤清开着凌志车带着40 0多万元现金去收购,最多时,他持有60万股长虹。但没等到长虹上市,就以17元的价格卖出,虽赚了一笔,后来却让他大跌眼镜——长虹上市后一路看涨,最高涨到62元。“如果当初60万股不卖出,上市后经过送股和配股,变成700多万股;如果以50元的价格卖出,我的资产将超过3个亿。”每言及此,谢贤清都非常痛心,“如果我再等一下……”
  

转战期货 血本无归

  1994年,在股票市场上赚了大钱的谢贤清又把目光瞄准了期货市场,成为四川省第一个炒期货的农民。然而,久胜必骄,骄则必败。谢贤清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在这里栽了一个大跟头。
  谢贤清拿着300多万元去买期货,看到玉米每斤1毛7分钱,觉得很划算,就全部买成了玉米。到交货的日子了,粮交所的人对他说,老谢,这几个仓库的玉米都是你的,你是火车拉,还是找汽车运呢?谢贤清吓了一跳:自己不是买的期货吗,怎么现在成了现货?等他明白了“期货到了规定时间没卖出的话,就变成了现货”后,也只能怪自己不懂。看着至少两火车车皮的玉米,谢贤清一时没有了主意。无奈之下只有亏钱卖掉,这一下就赔了30万元。
  然而,缺乏期货知识的谢贤清并没有吸取教训,他以为期货和股票一样只涨不跌,自己需要改进的就是按时交割,于是他又一次次把钱投进了期货市场,但每次都赔得血本无归。上千万的资金最后只剩下了200万,谢贤清决定最后一搏。他借了300万元凑够500万元后,又全仓买进了钢材。
  接连两个涨停,谢贤清非常高兴,他捂着不买,等待着继续走高。可是接下来的形势飞转直下,连续几天都是跌停,谢贤清脑袋都发蒙了。等他回过神后,500万元一分都没有了。这下,他不仅输光了自己的全部家产,而且还背上了30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
  

昔日股王 生活困顿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有钱的日子,谢贤清适应不了惨淡的生活:过年了,可谢贤清身上的钱加起来也不足100块……困顿中,他将自己的大房子卖了,夫妻俩租住在一个6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还有那部心爱的凌志车,也被卖了还债,平时他出门就用自行车代步。
  生活上捉襟见肘不说,由于自己背水一战时借了300万元,谢贤清还要忍受蜂拥上门的债主。有的债主不好出面,甚至找黑社会上门来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一生诚信的他在这时候也没有了办法。
  由于这场变故,谢贤清的前妻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临死之前,老婆在他怀里说,“老谢,你要认命啊,你本来就是农民,你想干什么,龙养龙,凤养凤,耗子养的还是要打洞。”
  谢贤清感觉扛不住了,他想到了死。很多次,他都站在4层高楼上徘徊,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山穷水尽。
  在谢贤清最困难的时候,他现在的妻子和他走到了一起,两人在彭州经营起了一家影楼,过起了挣钱还债、养家的艰苦日子。每天挣了点钱,就有债主登门讨要,谢贤清的妻子就拿出一个小本子,谁谁拿走多少钱,自己还欠多少钱,就这样度日。
  经历大起大落的同时,谢贤清也饱尝了人情冷暖。以前发达的时候,那些朋友都争相送钱过来,要跟着他一起炒股,现在他想借点钱,简直比登天都难,甚至还有人说,把钱给老谢,那就是打水漂了。还有的朋友远远看到他就躲开了。有一次谢贤清夫妻出门,有个朋友在他们前面不远处,还没等他们上前打招呼,那个朋友就迅速走到马路的对面,和他们拉开了距离。
  

奋发学习 柳暗花明

  期货市场的惨败,让谢贤清的人生跌入了最低谷,在那段日子里,他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原来在股市上能够呼风唤雨,在期货上面却输得如此之惨?最后谢贤清想明白了:股市赚钱是赶上了好时候,靠的是运气,在期货上赔钱是因为自己缺乏知识。他决定拜师学艺、从头再来。
  谢贤清拿出了前妻留下的私房钱,开始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奔波,向炒股高手求教。几年下来,仅车费就花费了10多万元,师傅也多达40多名。
  辛苦、耗钱且不说,对于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水平的谢贤清来说,要学习股票K线图的各个技术指标、各种技术分析,真是难为了他。最初他什么都看不懂,更不知道什么叫K线、半线、阴线、阳线。不知道就学,因为不会写字,谢贤清也没办法记笔记,最后是老师说一段,他背一段,硬是把那些东西全部死记硬背了下来。
  天无绝人之路。1998年6月的一天,谢贤清故地重游,来到成都一家证券公司,想清理一下自己的账号,然而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几年前他挂单卖的一批股票居然没有卖出去。其中有他当年以每股6块钱买下来的七八千股泸州老窖,现在总值已经涨到了五六十万,加上其他股票,谢贤清又一次成了百万富翁。
  拿到这100多万的时候,正好赶上了1998年底的那波牛市,而这时的谢贤清心态已经变了。他基本上做到了等时间、等机会,而不是像许多股民一样,天天都去买。空仓的时间比较多,有时候还半仓,甚至牛市他也不买股票了。不是谢贤清要与股市决裂,而是在没有确定目标之前,他不会鲁莽地行动。
  “不一定要抄底、涨多了不追、分散投资……”凭借理性的投资,谢贤清在这波行情里面大赚了一笔,300多万元的外债还清了,而且大房子也回来了,车子又开上了。
  

理性投资 飞得更高

  虽然再一次收获了巨额财富,但谢贤清挂在嘴边最多的,还是“谨慎,注意风险”。在他看来,财富虽然可以急剧膨胀,可也照样能缩水,“4万能变成5万,也就有可能变成3万。”
  从2002年的高峰过后,中国股市迎来了漫长的熊市,由于变得理性,谢贤清得以成功从高点逃脱,避免了再次翻船的厄运。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谢贤清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期货知识上,每天他都在钻研技术、研究指数。选择期货,是因为他想从跌倒的地方再爬起来。
  2005年底,发现了机会的谢贤清再次杀入股市,2006年开始至今,像谢贤清这样的草根股王再一次被媒体和股民们发掘出来。他还被邀请到了北京一家著名投资管理公司做总顾问,现在对他来说,最高兴的事,就是置身于这家投资管理公司,每天和那些大学学历、研究生学历的年轻同事一起,切磋金融知识,主攻期货。
  谢贤清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想研发出一套软件,把自己10多年的经验融入进去,帮助投资人更好地分析股市。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