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认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富平从家政服务切入,使这些农村妇女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解决了他们的生存和就业问题


富平家政的扶贫路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15年第11期  [字号:  ]  

作者:马玉霞

  作为中国最早的社会企业,富平家政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富平家政)创办十多年来,在针对女性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上岗就业方面,一直在进行各类创新实践。这是一条不同寻常的“扶贫路”,也是一条不断成长的探索轨迹。

  帮扶弱势中的弱势

  富平家政创办于2002年3月,富平是“扶贫”的谐音,暗含让平民(机会缺失人群)富裕起来的意思,由创办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命名。发展至今,富平家政在北京一共有安贞、崇文、海淀和东直门四家直营店(为培训结业的学员推荐工作的门店)。据富平现任副校长、富平家政总经理陈祖培介绍,截至2014年底,富平家政共培训家政服务员3万多人,累计为北京市14000余户居民提供了放心、专业、有保障的家政服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富平也从当年的一个小家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企业集群——包含永济市富平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大邑县富平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富平家政服务中心、北京谷雨千千树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富平创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五个组织实体的大家庭,并于2010年11月成立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乐平通过投资社会企业,为贫困人口创造成为中产阶层的机会;通过培育社会创新伙伴社区连接更多个人支持公益,为中产阶层提供成为公民慈善家的机会,从而为贫困人群创造平等发展机会,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社会福祉。

  这是富平不断进行社会创新、连续进行社会创新创业的新阶段,即从自己创办社会企业,到投资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家,促进行业发展。

  富平家政虽然只是乐平基金会中的一员,但却是这个社会企业集群最早的实践主体。在谈到为什么以家政培训作为富平的开端时,陈祖培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富平的两位创始人——刚刚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和尚未归国时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在山西吕梁市临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以500元人民币开始小额信贷实验。后来两人觉得小额信贷只能帮助他们解决财务上一时的问题,于是决定从根本抓起,“授之于渔”。

  茅于轼认为,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

  当时北京地区保姆市场人员奇缺,茅、汤二人考虑到农村妇女学历不高、工作能力稍差和市场需求量大等现实情况,决定从家政切入,这些农村妇女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还是很正确的。”陈祖培说。

  据了解,富平现在每年培训家政人员3500人左右,培训周期原为一个月,现在二三周即可上岗。培训期间,学员只需缴纳100元到500元不等的保证金即可获得免费培训,期间的食宿也是免费提供的。据陈祖培介绍,这些保证金会在她们工作后以奖金的形式返还给他们。现在,这些家政女工在北京的工资为3500元以上,富平培训的月嫂、育婴员和老年护理人员因工作的特殊性工资还会更高一些。

  提供一份体面的工作

  给贫困地区妇女一份工作不是富平的终极目标,在采访中,陈祖培经常强调一点,社会企业的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是家政工作人员而非雇主,这就决定了他们与完全市场化的家政公司不同。陈祖培笑称,一家市场化的家政公司的宣传标语一般是“为了客户的一切”,而富平不是,他们是为家政人员服务的,他们的目的是保证这些乡下来的妇女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十几年前,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确实不体面,经常挨打受骂,或是动辄被克扣工资。家政人员的权益很难保障。富平从社会企业的使命出发,十几年的发展道路同样是为家政人员挣得权利的道路。

  据陈祖培介绍,为了解决学员不适应的问题,处理学员与客户的纠纷,富平家政实行独创的“督导员制度”,招聘专人担任督导员,定时家访,了解情况,协调关系,解决矛盾。一位督导员负责为60—90人提供服务,解决上岗后的困难,在权益维护方面提供帮助。此外,为降低家政女工的职业风险,富平还设立了家政女工紧急医疗救助金,并为家政女工购买家政保险。

  如果一份工作让你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那算不上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为给家政女工争取休息日,富平也是煞费苦心。十几年前,保姆是没有休息日的。2002年,富平先提出“隔一个礼拜休息一天”,因此得罪了不少客户。此后,富平循序渐进,协调客户和家政人员的关系,目前,家政女工基本可以保障除国家法定假日,每周休息一天,一年共有63天。

  险度“生死劫”

  富平家政开启了中国社会企业的探索之路,但是这个道路却是异常曲折的。据陈祖培介绍,从2002年成立到现在,富平曾三次挣扎在生死线上。

  在2002年学校刚成立时,面临着招生的问题,学校第一批入学学员只有50多名,主要依靠茅、汤二人在山西吕梁地区做小额信贷积累起来的人脉。通过熟人推荐的模式很快就不能持续了,因为地域有限制性,人数也有局限,学校面临它的第一次“生死劫”,几乎快要破产。这时,前中信集团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资深顾问沈东曙(现任学校校长)

  加入富平,解决了这一难题。沈东曙强调了当地政府在农民工外出打工中应承担的责任,创造性地开启了“民办公助”模式。当时安徽是北京保姆输出大省,沈东曙很快与安徽当地政府达成合作,省扶贫办给每位农民工出资800元,资助他们到北京的路费和培训费用。

  这种模式很快在全国打开局面,据陈祖培回忆,第一批一个县一次就来了88人,就这样,通过跟贫困地区扶贫办、妇联等部门合作,富平解决了招生难的问题。

  正在最红火的时候,2003年的非典又差点搞垮了富平,当时北京实行属地管理,通州区政府告知富平人员不得随意外出,100多位师生被圈在了院子里。

  一切工作停止,租金等正常运转的费用使得富平难以为继。那段时间,茅于轼、汤敏、沈东曙又投入几十万元。

  2003年底,由国务院扶贫办、福特基金会、富平学校和世界银行共同召开研讨会,介绍富平模式,国务院扶贫办相关领导特别对富平“民办公助”的模式给予肯定。

  2007年,一场意外事故让富平再次处于生死边缘。

  由于一名家政女工的疏忽,客户家一名两岁女婴从沙发上掉下来摔死了。

  家长把富平家政服务中心和那名家政女工告上法庭。茅于轼明确表态,“一个打工的妇女是承担不了这个赔偿的,这个钱富平拿。”后来,法院判决该女工承担48万元的赔偿金,这对于不以盈利为目的、一年只有几万元收入的富平来说是很难承担的,最后还是几位创始人自己掏钱解决了。

  此后,为了规避风险,保护家政女工和客户的利益,茅于轼与北京几家大的家政公司和保险行业公司商议合作,独创了“家政服务责任险”,用保险来分担突发事件带来的问题。

  借势互联网+

  从2007年至今,富平一直保持盈余基本持平。富平并没有考虑大肆扩张,陈祖培说到,富平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所追求的是在盈余持平的情况下,能在行业内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体面的工作、维权意识、休息日——当初富平的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了。

  新形势下,富平开始寻找新的社会目标,并最终确定了坚持不懈地为家政人员培训这一新的社会目标。“现在很多培训是一锤子买卖,这是不行的。”陈祖培介绍说,“社会发展这么快,我们也要相应地为家政人员提供终生的培训。”

  富平率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职工培训,并于2015年7月29日启动了在线职业培训项目,聘用专业调研机构对客户和家政人员进行调研,发现80%的家政人员都有智能手机,于是尝试利用微信等方式推送符合家政人员特点的动画、视频等培训课程,让家政人员可以随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