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刘红尘
一方面,大部分民营养老院因为亏损无法继续运营,另一方面,数以亿计的老年人找不到适合的养老院,这样的尴尬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破解?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刘红尘。
《光彩》:钱理群教授入住养老院在网上引起众多讨论,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刘红尘:入住养老机构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理性的选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老敬老传统,老人在多子女的大家庭里能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和扶持,得以安享晚年,这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养老方式。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已经形成“四二一”(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格局,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这种现状让我国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严重挑战。
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形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结合我国家庭结构的特点来看,老人养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身体健康的老人,可以在家享受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二是失能失智老人,这样的老人还是应该选择去养老机构。
《光彩》: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如何?
刘红尘:我国养老机构陷入了非常尴尬的状况。一方面是一床难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不足25张(发达国家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50—70张),一方面又出现约48%的空置率(全国)。虽然养老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很大,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仅有9%可以实现盈利。
以北京为例,2014年,我们对北京市城六区2014年新开业养老院的运营情况做了调研。调研对象包括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9家,项目位置分布在二环到五环外。调研的结论是,公办民营养老院增长迅速,占38%的比例;新开业的养老机构以民营为主;2014年新开业的养老院平均入住率为22%,生存发展压力较大。
《光彩》: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刘红尘:第一,运营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48.2%的养老机构资金主要来源为“经营收入”,33.9%为“财政拨款”,17.9%为“自筹资金”。“自筹资金”中63.6%为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各占18.2%.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60.7%的养老机构资金紧张或短缺,正常运营困难或只能勉强维持运营。
因为缺乏资金的持续支持,使得很多经营者出现管理不善和目光短浅的行为,不看重未来发展,只注重眼前利益,这样的后果是老人利益受损失。
第二,人才严重缺乏。我国的养老服务人才市场尚未形成,导致养老服务机构等养老产业人才匮乏,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滞后。
全国养老护理人员需求为1300万人,实际在岗的养老护理人员有100万人,持证上岗的不足3万人。在很多养老机构,从院长到护理员,水平高的不多,有的护理员甚至不识字,这就导致管理混乱、无序,留不住人才,走马灯一样地换院长。
第三,缺乏经营理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负责人是从其他行业转行的,仅仅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养老管理、健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危机公关处理等管理知识严重缺乏。
第四,市场定位不明确。很多养老机构不能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准确划分目标客户群体,盈利模式单一,仅限“老三费”和“新一费”(老三费:床位费、伙食费、护理费;新一费:会员费)。这与老年人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的多元化需求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以上四点直接导致养老机构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下降,养老机构在全社会形成负面口碑,掉进恶性循环的怪圈。
《光彩》:护理人才紧缺是我国养老机构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
刘红尘:人才能否健康成长是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涉老专业大学生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是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未来之星和中流砥柱。即将成立的中国养老人才服务中心将重点支持养老人才培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中心将通过学生自荐和学校推荐的方式点对点支持青年养老人才成长。
养老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教育方式,没有强大的师资和教材根本不能解决养老人才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幸福养老基金已经支持有关部门启动了最新养老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是我国老龄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与河北、山东、湖北、内蒙古等地多家涉及医学照护、养老管理类院校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为养老机构定向培养专业的养老人才,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养老人才教育体系。
《光彩》:您认为养老机构的最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刘红尘:首先要理顺几个关系,养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公益养老和商业养老,政府托底义务和企业社会责任。属于市场的东西,放开让市场去做,属于政府义务责任的东西,政府要自己把它做好。
而落实到一家具体的民营养老机构,它的最佳状态就是有充足的发展资金、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光彩》:民营企业想要进入养老行业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刘红尘:目前养老机构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想要进入养老行业需要特别谨慎。首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全面详细地了解市场现状。在决定成立一家养老机构前,必须考虑到五方面的因素,第一是选址,第二是功能定位,第三是价格体系,第四是人力资源保障,第五是管理能力。在建设养老院时要考虑有效服务半径的有效服务量,如果只有100多人的需求,就没必要建600张床位。
另外,养老机构和医院一样,是重资产实体机构,投资大,回报慢,所以,必须做好吃苦受累和几年不赚钱的心理准备。
《光彩》:我国养老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刘红尘:我国老人绝大部分在家里养老,依托的是社区服务,所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制定了“9064”或者“9073”的养老模式,倡导90%的老人居家养老,7%或6%的老人在社区日间照料所等机构养老,3%或4%的老人在养老院、护理院等机构养老。未来社区将承载最基本的养老服务功能,这也是我国养老机构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另外,养老需要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咨询、托管托养等多方面的服务,所以“医养结合”是我国机构养老发展中最有前途的模式,它解决了老年人医疗康复和养生保健的刚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