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寸草春晖吸引了众多志愿者义务帮忙
寸草春晖养老院位于朝阳区和平家园10区16号院,如果没有门牌,很难将这座位于居民区的小院和养老院联系起来。
和大多数养老机构不同,寸草春晖把地址选在市中心,周围以居民楼为主。养老院规模不大,占地2500多平方米,一共只有100张床位。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以前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宾馆,2011年底,王小龙和5个清华大学的同学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成了如今的寸草春晖养老院。
几年前,王小龙的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他跑遍北京多家养老护理机构,都因“风险大、难护理”被拒绝。
王小龙意识到,在养老产业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他决定亲手打造一家养老院。为此,王小龙专程到日本考察。他发现,日本是通过在社区建设养老院,最终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护理机构,其养老护理机构的专业性、高端服务都非常值得借鉴。王小龙认为,护理型养老院是最值得投入的方向。
王小龙将寸草春晖招收的对象锁定为“不能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高龄的老人”。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居住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5岁以上,年纪最大的已经103岁高龄了。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老人,寸草春晖聘请了50名专业护理人员,平均一名护理人员只照顾两名老人。这些护理人员有一半是专业护理院校毕业的年轻护工,另一半是经过培训的中年女性。
价格优势是寸草春晖吸引人的另一个原因。据工作人员的介绍,每位老人每月的收费在4000到6000元之间,包括床位费、餐费、护理费。
价格优势加上专业化的护理让寸草春晖从成立之初就备受关注,目前,其入住率已经达到100%,且还有500位老人排队,这对于入住率普遍偏低的民营养老院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寸草春晖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一家养老院,王小龙想打造一家专业化的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而和平家园这样的小区就非常适合推广居家养老模式——小区是六层的老楼,没有电梯,住户有5000多人,且大多是老年人。
寸草春晖面向社区的老人提供老年饭桌、日托、义诊等服务。
吃饭是老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寸草春晖院外的电子显示屏上,每天都会公示养老院三餐的菜谱,小区的老人都可以来养老院就餐,伙食标准是每餐15元,老人可以凭借北京市政府发放的老年卡获得优惠。针对那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工作人员还可以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对于身体不好的老人来说,日常保健、陪同就医服务的需求量也很大,寸草春晖免费为老人提供保健、监护服务,老人也可以免费使用养老院的康复、理疗器材,陪同就医服务的收费也很低。
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商业养老产业发展论坛上,王小龙表示,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从服务几百位老人延伸到服务社区中的几千位老人,他希望能做一个平台,整合各方资源,让服务能覆盖到更多的老人,也就是形成“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无疑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把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真正结合起来,实现家门口养老。据悉,这也是今后北京市政府政策支持的养老新方向。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万钧在前不久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透露,按照这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北京不再建大型养老中心,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是向北京周边地区来疏解,已经运营的养老机构并不会搬出北京。同时表示,社区养老将会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李万钧透露,北京目前有104个养老照料中心,市民政局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今年再建40到60个,到明年底一共建成200多个,基本上做到街道层面全覆盖。
如今,寸草春晖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北京市养老行业的典型案例,受到许多肯定,但作为一家民营养老机构,盈利模式成为其绕不过的难题。
据介绍,由于注重地理位置和服务水准,房租和人工的费用几乎占到养老院总运营成本的80%—90%.王小龙算了一笔账,即便寸草春晖一直保持100%的床位利用率,想要收回成本也需要8到10年。
对此,北京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产业组组长郑志刚表示,“寸草春晖应当立足养老院,辐射周边,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模式。在做好护理服务的同时,可以通过为社区周边老人提供生活用品、护理、三餐等多样化的运营模式来增加收入,从而实现盈利。”
在降低成本方面,志愿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寸草春晖设立了“爱心时间银行”,志愿者可以将自己服务老人的时间记录下来,如果未来志愿者本人或其直系亲属需要入住寸草春晖养老院,会得到相应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