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硬件创业者们
2014年,O2O、互联网金融和智能硬件成为最热门的创业领域。其中,由于智能硬件涉及供应链、软件系统研发等多种复杂因素更加引人关注。互联网巨头开始重视硬件领域,BAT 密集进入,小米更是在智能硬件领域极速扩张。在重重包围中,一批创业者凭着对产业链和用户的深度理解成功突围,取得了可观的用户和营收。
儿童空气净化器“三个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家。
做细分领域的专家
2014年10月21日,原计划50万筹资目标的“三个爸爸”儿童空气净化器,在京东众筹平台上线的第29天,筹资金额突破1100万,成为中国首个千万级众筹项目,被称为国内众筹史上的里程碑项目。
创业不到一年,就与小米空气净化器和卡氏空气净化器同列为空气净化器“新贵”。而在这一年,“三个爸爸”始终处于群狼环肆的境地:飞利浦、亚都等专业厂商开始发力空气净化器市场,创维、海尔等传统家电厂商纷纷跟进,许多互联网企业也高调闯入,并号称要颠覆这个行业。
“三个爸爸”之所以能够从巨头口中分得一杯羹,除了有一个充满爱心的品牌故事之外,还在于其对产品做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
为深入了解父母们的痛点和需求,“三个爸爸”对700多位10岁以下儿童的父母做了调查,结果发现,除PM2.5和除甲醛是两大集中需求,整个团队遂将“净化能力”作为产品的硬性指标,而除甲醛和除PM 2.5功效,正是“三个爸爸”儿童专用空气净化器超越同类产品的两大核心优势。
净化器那么多,都能除PM2.5,“三个爸爸”有什么独门秘籍呢?“我们保证每台机器出风口PM 2.5为零!”“三个爸爸”CEO 戴赛鹰如此说道。“三个爸爸”坚持使用最好的配件和材质,比如使用了美国3M公司的99.99%级滤材,并采用了最严苛的标准,比如达到普通净化器6倍的滤芯厚度(27厘米)。
“每台机器出厂前都经过PM2.5检测,做不到零颗粒坚决不允许出厂!”戴赛鹰说。
“三个爸爸”内测用户的报告中,给出了“ 一小时内将2 0 平方米房间的PM2.5值从489降为17”“半小时内将开着门窗的100平米的办公室PM2.5从302降到60”的给力数据。
除了PM2.5,甲醛是中国家庭居室安全的一大痛点。针对孕妇、儿童这样的目标群体,“三个爸爸”在成立之初就要求把产品做到中国除甲醛效果第一。
8月26日,央视新闻曝光,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市面上十款净化器除醛效果进行检测,一小时除醛CADR值最高才29,基本无效。“三个爸爸”抓住这条负面新闻的机会,大胆将自己的净化器送到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9月18日,检测报告出炉:一小时除醛CADR值高达119.连该中心专家都感叹:从没见过除醛效果这么好的空气净化器!
除此,“三个爸爸”儿童专用空气净化器还能实现全智能运行,并且在进风方式、外观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特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是专为孩子研制的净化器,“三个爸爸”摒弃了一切产生伤害的技术和材料,比如会产生臭氧的静电过滤方式,以及会产生辐射的紫外灯杀菌技术。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三个爸爸”充分领悟了小米成功的精髓,把万元机的性能卖到3999元的价格,不到高端品牌iqair的三分之一。
“三个爸爸”的成功为智能硬件创业者指明了道路,即在一个细分领域中精耕细作,做出“杀手级”的产品。
亲子市场需求大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吕松武表示,目前智能市场上手环、手表类产品居多,医疗硬件的智能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虚拟现实硬件产品尽管取得了突破性创新,但在灵敏度和实操性方面仍有待改造;市场需求量大的智能硬件产品主要集中在亲子领域,“三个爸爸”儿童净化器就属于这一类。
社会竞争在不断加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类似“提升孩子智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教育口号从另一个侧面也促进了亲子市场的繁荣。尽管目前各种大大小小以“亲子教育”为服务内容的亲子班比比皆是,且收费价格不菲,但依然班班爆满,市场需大于供。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国内0~3岁的婴幼儿总量高达7000万,0~6岁幼儿约有1.8亿;每年新出生人口达到2000多万。庞大的基数、稳定的增长与更新,奠定了亲子市场坚实的客户基础。据业内人士表示,亲子市场整体规模在2013年达到了320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1000亿,但市场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开发率不足1%.在智能硬件领域,针对婴幼儿的智能硬件产品也有很多。像Sproutling智能脚环、Exmobaby婴儿睡衣、360儿童卫士等都是有较强用户需求针对性的智能硬件产品,但也多少存在一些问题。以360儿童卫士为例,笨拙的外观,粗糙的做工,廉价的元器件,以及无法使用的录音功能,还有蜗牛般的售后速度,一直被消费者所诟病。这些缺点也是目前很多亲子市场上所有智能硬件几乎共有的缺点,真正极致体验的产品还没有出现。不过可以预见,亲子市场正在慢慢变得活跃起来,并逐渐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亲子领域的智能硬件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父母和儿童之间的互动,让两者之间的沟通更加有趣。智能硬件起的作用应该是帮助父母促进孩子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情感联系,同时给创业者足够的回报以推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吕松武教授表示,在传统商业领域有句俗话,老人小孩和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在智能硬件普遍叫好不叫卖的行情下,新兴创业者需要真正放弃各种“跨界”“颠覆”“思维”,俯下身来研究市场走势,抓住用户刚需痛点,做用户真正情愿买单的产品。从这点出发,亲子无疑是一座巨大的金矿。
门槛高 风险大
智能硬件的创业门槛之高, 最好的例证就是罗永浩的锤子手机。2014年5 月, 经过几年准备, 罗永浩带着Smartisan T1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新品发布会。但不幸的是,由于设计复杂且订单量相对较小,其代工厂富士康几次削减锤子手机的生产线条数,致使订购用户最长需3个月才能拿到真机。近日,随着大屏iPhone面市,曾经以情怀、品味打出极高知名度的锤子,只能通过降价清理库存。
“智能硬件创业者面对的最大困难之一是供应链的支持。和软件开发仅需几个人不同,硬件创业如果不能形成规模,就很难找到合作的供应商,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很多工厂都有最低的制造数量,一万件和十万件的成本完全不同。” 吕松武认为,供应链断裂是致使硬件企业死亡的第一大因素。他表示,智能硬件的制造与手机有着天壤之别,因为产品形态相似度不高,因此硬件产品的零件并非随时有充足的供货。很多部件需要长时间的供货周期,有的还需要定制。“因此智能硬件制造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明显问题,否则就意味着退货、整批次报废、销售停滞。一旦进入这一循环,企业会死得非常快。”吕松武如是说。
对于制造环节给硬件公司带来的无穷困扰,智能家居硬件企业LifeSmart创始人董煜也有很深的体会。这家公司主打智慧中心概念,核心产品是智能家居套装,通过LifeSmart的一系列产品,用户可以打造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家居环境。“我们在京东上有9个单品,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有这么多的单品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做硬件很难,不是说做硬件研发很难,而是在初期产量很小的时候找到合适的生产伙伴很难,避免产生库存很难”。对此, 董煜的办法就是两个字,“刷脸”。
他向记者透露,在同他一起创业的团队中,有一名曾在华为制造部门工作过多年的伙伴,而正是这个人在供应链上的“资源积累”拯救了LifeSmart.“一开始是亏钱的,第一批产品功耗控制、软件设计、硬件形态都不成熟,量也不大,很多工厂将我们拒之门外。拿最简单的包装盒来说,稍微好一些的包装公司,起步都是两万、甚至五万个,你做一两千个根本没人理你。”对于在只能硬件领域创业,董煜认为这是重要的风险提示,“创业者不要以为有了好的创意再加上互联网思维就能立足,智能硬件本质上还是制造业的延伸。”